《難經正義》~ 卷一 (5)
卷一 (5)
1. 九難
九難曰:何以別知臟腑之病耶?
然: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此分別臟腑之病也。人一呼一吸為一息,脈亦應之。一息之間脈四至,閏以太息脈五至,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之脈也,其有增減,則為病矣。一息三至曰遲,不及之脈也。一息六至曰數,太過之脈也。臟為陰,腑為陽。脈數者屬腑,為陽為熱;脈遲者屬臟,為陰為寒。又推言所以數屬腑,遲屬臟之義,故曰諸陽為熱,諸陰為寒也。
然此但言其陰陽大概耳,未可泥也。
按:腑病亦有遲脈,臟病亦有數脈,以遲數別臟腑,固不可執,而以遲數分寒熱,亦有未盡然者。夫遲為陰脈,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三至,去來極慢者是也。遲脈為病,皆因內傷生冷寒涼之物,外涉水冰陰寒之氣,多中於臟,或中於腑,或入於腠理,以致氣血稽遲不行,故主陽氣虛,氣血凝滯,為陰盛陽衰之候。觀其遲之微甚,而識寒之淺深,此道其常也。
若遲而有力更兼澀滯,舉按皆然者,乃熱邪壅結,隧道不利,失其常度,故脈反呈遲象。然未可造次,必驗之於證,如胸脘飽悶,便秘溺赤,方是主熱之遲脈也。若景岳所云:傷寒初解,遺熱未清,經脈未充,胃氣未復,脈必遲滑,或見遲緩。河間云:熱盛自汗,吐利過極,則氣液虛損,脈亦遲而不能數,此又營氣不足,復為熱傷,不能運動熱邪,反為所阻,失其轉輸之機,故緩慢而行遲也。再遲而不流利為澀,遲而歇止為結,遲濡浮大且緩為虛,似是而非,尤當辨認也。
數脈為陽,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六七至者是也。數脈主熱,為病進,為陰不勝陽,故脈來太過也。
然:亦主寒者。若脈來浮數,大而無力,按之豁然而空,微細欲絕,此陰盛於下,逼陽於上,虛陽浮露於外,而作身熱面赤戴陽,故脈數軟大無神也。丹溪云:脈數盛大,按之澀而外有熱證,名中寒,乃寒流血脈,外證熱而脈即數,亦此義也。越人只言其常,而未言其變,經文簡奧,如此等概略之言甚多,學者當細心領會,不可刻舟求劍也。
白話文:
[九難]
如何區別判斷臟腑的疾病呢?
一般的說法是:脈搏跳動快速的,屬於腑的疾病;脈搏跳動緩慢的,屬於臟的疾病。脈搏快代表有熱,脈搏慢代表有寒。陽性的病症多屬於熱,陰性的病症多屬於寒。所以可以藉此區別判斷臟腑的疾病。
這是區分臟腑疾病的方法。正常人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四下,如果加上呼吸時的短暫停頓,脈搏會跳動五下,這稱為正常脈象。正常脈象代表沒有疾病,如果脈象的跳動次數增加或減少,就代表生病了。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三下稱為遲脈,代表脈搏跳動速度不足;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下稱為數脈,代表脈搏跳動速度太快。臟屬於陰,腑屬於陽。脈搏快屬於腑,代表陽熱的病症;脈搏慢屬於臟,代表陰寒的病症。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脈搏快屬於腑,脈搏慢屬於臟的道理,所以說陽性的病症多屬於熱,陰性的病症多屬於寒。
但這裡說的只是陰陽的大概情況,不可以死板地理解。
按:腑的疾病也有出現慢脈的情況,臟的疾病也有出現快脈的情況,所以單憑快慢來區分臟腑疾病,是不能固執的;而且用快慢來區分寒熱,也有不盡然的地方。所謂慢脈,屬於陰脈,醫生呼吸一次,病人的脈搏跳動三次,脈象來去都非常慢就是了。慢脈的病症,大多是因為內傷吃了生冷寒涼的食物,或者外感了水冰陰寒之氣,多侵入臟,或者侵入腑,或者侵入皮膚肌肉,導致氣血運行遲緩,因此表現為陽氣虛弱、氣血凝滯,屬於陰盛陽衰的徵兆。可以觀察慢脈的程度來判斷寒邪的深淺,這是常規的判斷方法。
如果脈搏跳動慢但有力,而且兼有澀滯的感覺,按壓和舉起脈搏都這樣,那就是熱邪壅塞,氣血通道不暢,失去了正常的運行規律,所以脈象反而呈現慢的現象。但不能馬上就這樣判斷,必須要結合病症來驗證,例如胸腹脹悶、大便乾結、小便赤黃,才是屬於熱證的慢脈。就像張景岳說的:傷寒剛退,餘熱還沒清除,經脈還沒恢復充盈,胃氣也沒恢復正常,脈象必定會呈現慢而滑的樣子,或者出現遲緩的現象。劉河間也說:如果熱盛出汗、嘔吐腹瀉過度,導致氣液虛損,脈象也會變得慢而無法跳動快速,這又是因為營氣不足,又被熱邪損傷,無法運行熱邪,反而被熱邪阻礙,失去了運送的機能,所以脈象運行緩慢。另外,慢而不流暢稱為澀脈,慢而有間歇停止稱為結脈,慢而柔軟浮大且遲緩則稱為虛脈,這些脈象似是而非,更需要仔細辨認。
快脈屬於陽,醫生呼吸一次,病人的脈搏跳動六七次就是快脈。快脈主熱,代表病情正在發展,陰氣無法抑制陽氣,所以脈搏跳動太快。
但是:快脈也可能代表寒證。如果脈象浮而快,大而無力,按下去感覺空虛,細微到快要消失,這是因為陰氣在下部過盛,將陽氣逼迫到上面,導致虛陽浮露在體表,而出現身體發熱、臉色發紅的戴陽症狀,所以脈象呈現快速、柔軟、大而無神的樣子。朱丹溪說:脈象快速而盛大,按下去感覺澀滯,而且有外在發熱的症狀,這叫做中寒,是寒邪流入血脈,雖然外在表現為熱,但脈搏卻很快,也是這個道理。越人(扁鵲)只說了脈象的常態,而沒有說它的變異,經典的文字簡潔深奧,像這樣概括性的說法有很多,學習的人應該仔細領會,不可以死板地理解。
2. 十難
十難曰:一脈為十變者,何謂也?
然:五臟剛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干心也;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腸也。五臟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一脈十變,謂一臟一脈,其變有十也。五邪者,五臟六腑之邪也。剛柔,五臟為柔,六腑為剛。相逢,謂臟邪干臟,腑邪干腑也。蓋臟干臟則脈盛,腑干腑則脈微。假令夏主心,脈當浮大而散,今反弦而急甚者,肝邪來干心也。此從後來,母乘子,為虛邪。小腸心之腑,脈當浮大而洪長,而微弦急者,為膽邪,陽干於陽,陰乾於陰,同氣相求也。
心脈雖洪大,當以胃氣為本,今無胃氣,故其脈大甚也。此心自病為正邪,故言自干心也。小腸心之腑,微大者,較洪大則小,為小腸自病,故曰自干也。緩者,脾脈乘心,故令心脈緩也。從前來,子乘母,為實邪,故言脾邪干心也。胃脈小緩,見於心部,小腸心腑,故亦言干也。
澀為肺脈,今見心部,是火不足以制金,金反凌火,從所不勝來為微邪,故言肺邪干心也。微澀大腸脈,小腸心腑,故見於心部而言干也。沉者腎脈,心火炎上,其脈本浮,今反見沉,是水來剋火,從所勝來為賊邪,故言腎干心也。微沉者,膀胱脈也,小腸心腑,亦見心部,故言干之也。
此皆夏旺之時,心脈見如此者,為失時脈。推此十變之候,乃五行勝復相加,故謂之五邪也。五臟各有表裡,更相乘之,一脈成十,故曰十變也。有陽有陰,故曰剛柔也。於本位見他脈,故曰相逢相干也。越人以一心臟為例,余可類推矣。
白話文:
十難:
所謂「一個脈象會有十種變化」,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因為五臟有剛柔之性互相作用的緣故。舉例來說,如果心脈急促且強勁,這是肝邪侵犯心臟的表現;如果心脈稍微急促,這是膽邪侵犯小腸的表現;如果心脈脈象大而強勁,這是心臟本身的邪氣侵犯心臟本身;如果心脈稍微大,這是小腸自身的邪氣侵犯小腸自身;如果心脈緩慢且強勁,這是脾邪侵犯心臟的表現;如果心脈稍微緩慢,這是胃邪侵犯小腸的表現;如果心脈澀滯且強勁,這是肺邪侵犯心臟的表現;如果心脈稍微澀滯,這是大腸邪氣侵犯小腸的表現;如果心脈沉潛且強勁,這是腎邪侵犯心臟的表現;如果心脈稍微沉潛,這是膀胱邪氣侵犯小腸的表現。五臟各有剛柔之性所產生的邪氣,因此會讓一個脈象產生十種變化。
所謂「一個脈象有十種變化」,是指一個臟腑的脈象,其變化可以有十種。所謂「五邪」,指的是五臟六腑的邪氣。剛柔之性,是指五臟為柔,六腑為剛。所謂「相逢」,指的是臟腑之邪侵犯臟腑,或者腑邪侵犯腑。一般來說,臟腑之邪侵犯臟腑,脈象會比較盛大;腑邪侵犯腑,脈象則會比較微弱。比如在夏天,心氣主導,脈象應該是浮大而散,如果反而變成弦而急促,這是肝邪來侵犯心臟的表現。這種情況是從後來侵犯,母親侵犯兒子,屬於虛邪。小腸是心的腑,脈象應該是浮大而洪長,如果卻出現稍微弦急,這是膽邪的表現,陽性的邪氣侵犯陽性的腑,陰性的邪氣侵犯陰性的腑,這是同氣相求的結果。
心脈雖然洪大,但應該以胃氣為根本,如果沒有胃氣,那麼心脈就會異常強大,這是心臟本身生病所產生的正邪,所以說是心邪自己侵犯自己。小腸是心的腑,如果脈象稍微大,比正常的洪大要小,這是小腸本身生病,所以說是自己侵犯自己。脈象緩慢,是脾脈侵犯心脈,所以導致心脈緩慢。這種情況是從先前侵犯,兒子侵犯母親,屬於實邪,所以說是脾邪侵犯心臟。胃脈脈象小而緩,出現在心脈的位置,是因為小腸是心的腑,所以也說是脾邪侵犯。
脈象澀滯屬於肺脈,現在出現在心脈的位置,是火不足以制約金,反而被金所欺凌,這種情況是從不應該被剋制的地方來,屬於微邪,所以說是肺邪侵犯心臟。脈象稍微澀滯是大腸的脈象,小腸是心的腑,所以出現在心脈的位置,就說是侵犯。脈象沉潛屬於腎脈,心火是往上走的,脈象本來應該是浮,現在反而沉,這是水來剋制火,這種情況是從能剋制的地方來,屬於賊邪,所以說是腎邪侵犯心臟。脈象稍微沉潛是膀胱的脈象,小腸是心的腑,也出現在心脈的位置,所以說是侵犯。
這些情況都是在夏天心氣旺盛的時候,出現這些脈象,就是不合時令的脈象。根據這十種變化的徵候來推斷,是五行生剋的結果,所以說是五邪。五臟有表裡之分,互相生剋,一個脈象就能有十種變化,所以說是十變。有陰有陽,所以說是剛柔。在本位出現其他臟腑的脈象,所以說是相逢相干。扁鵲以心臟為例說明,其他臟腑可以類推。
3. 十一難
十一難曰:經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臟無氣者,何臟也?
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臟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靈樞·根結篇》曰:人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予之短期。止與代同,此引經文而約言之也。
吸者陽隨陰入,呼者陰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惟至肝而還者,因腎位最下,吸氣較遠,脈若不滿五十動而一止,知腎氣衰竭,則不能隨諸臟氣而上矣。
白話文:
第十一難說:經書上說脈搏跳動不到五十次就停止一次,代表有一個臟腑沒有氣,這是哪個臟腑呢?
回答:人吸氣時,氣會隨著陰氣進入體內,呼氣時,氣會隨著陽氣排出體外。現在吸氣時,氣無法到達腎臟,只到肝臟就返回,因此知道沒有氣的臟腑是腎臟,因為腎氣先衰竭了。
《靈樞·根結篇》說:人一天一夜之間,氣血運行五十次,用來滋養五臟的精氣。如果運行次數不符合這個規律,就叫做氣血運行失常。所謂的五十次運行,是指五臟都能接收到氣。檢查脈搏,數它的跳動次數。如果脈搏跳動五十次才停止一次,代表五臟都有氣;如果脈搏跳動四十次停止一次,代表一個臟腑沒有氣;如果脈搏跳動三十次停止一次,代表兩個臟腑沒有氣;如果脈搏跳動二十次停止一次,代表三個臟腑沒有氣;如果脈搏跳動十次停止一次,代表四個臟腑沒有氣;如果脈搏跳動不到十次就停止一次,代表五個臟腑都沒有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亡。停止和間歇跳動的狀況是相同的。這是引用經書的原文並簡略來說。
吸氣時,陽氣會隨著陰氣進入體內,呼氣時,陰氣會隨著陽氣排出體外。現在吸氣時,氣無法到達腎臟,只到肝臟就返回,是因為腎臟的位置最下方,吸氣要走較遠的路程。如果脈搏跳動不到五十次就停止一次,就代表腎氣衰竭,無法隨著其他臟腑的氣一起向上運行。
4. 十二難
十二難曰:經言五臟脈已絕於內,用針者反實其外;五臟脈已絕於外,用針者反實其內。內外之絕,何以別之?
然:五臟脈已絕於內者,腎肝脈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臟脈已絕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此內竭為陰虛,故補腋與膺,以其為臟氣之所出也。
外絕為陽虛,故補四末,以其為諸陽之本也。小針解曰: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此以脈口內外言陰陽內外虛實,不可誤也。
越人以心肺腎肝別陰陽者,以心肺在膈上,通於天氣,心主脈為營,肺主氣為衛,營衛浮行皮膚血脈之中,故言外也。腎肝在膈下,通於地氣,以藏精血,以充骨髓,故言內也。馮氏謂此篇合入用針補瀉之類,當在六十難之後,以例相從也。其說亦是。
白話文:
第十二難說:經文說五臟的脈象已經在體內斷絕,用針反而加強體表;五臟的脈象已經在體表斷絕,用針反而加強體內。體內和體外的斷絕,要怎麼區分呢?
回答是:五臟脈象在體內斷絕,指的是腎和肝的脈象在體內斷絕,而醫生反而去補益心肺。五臟脈象在體表斷絕,指的是心和肺的脈象在體表斷絕,而醫生反而去補益腎和肝。陽氣斷絕卻去補陰,陰氣斷絕卻去補陽,這就是所謂的實證反而去增強,虛證反而去削弱,這樣會讓不足的更加不足,有餘的更加有餘,這樣死的人,是醫生殺死的。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凡是要用針,必須先診斷脈象,觀察氣的變化劇烈還是緩和,這樣才可以治療。五臟的氣已經在體內斷絕,而用針反而加強體表,這叫做重度衰竭,重度衰竭必然會死,死時是安靜的。治療的人如果反而使氣向上走,就去針刺腋下和胸部。五臟的氣已經在體表斷絕,而用針反而加強體內,這叫做逆亂,逆亂必然會死,死時是煩躁的。治療的人如果反而使氣向下走,就去針刺四肢末端。體內衰竭是陰虛,所以要補腋下和胸部,因為這些地方是臟腑之氣發出的地方。
體表斷絕是陽虛,所以要補四肢末端,因為這些地方是諸陽之本。小針解說:所謂五臟的氣已經在體內斷絕,是指脈口的氣在體內斷絕,不能到達,反而去針刺體表患病的地方,以及與陽經相通的穴位,如果留針以引導陽氣,陽氣到了,體內衰竭會更加嚴重,重度衰竭就會死,死的時候因為沒有氣可以動,所以是安靜的。所謂五臟的氣已經在體表斷絕,是指脈口的氣在體表斷絕,不能到達,反而去針刺四肢末端的穴位,如果留針以引導陰氣,陰氣到了,陽氣反而會進入體內,進入體內就會逆亂,逆亂就會死,死的時候是因為陰氣有餘,所以會煩躁。這是用脈口的內外來表示陰陽的內外虛實,不可以搞錯。
越人將心肺和腎肝區分陰陽,是因為心肺在膈膜之上,與天氣相通,心主脈,脈是營氣,肺主氣,氣是衛氣,營衛之氣浮行在皮膚血脈之中,所以說是在體表。腎肝在膈膜之下,與地氣相通,用來儲藏精血,用來充養骨髓,所以說是體內。馮氏認為這一篇應該和用針補瀉的內容放在一起,應該在第六十難之後,按照規律來排列。他的說法也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