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難經正義》~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四十八難

四十八難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

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緊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白話文:

脈象有虛實之分,病情也有虛實之分,診療也有虛實之分。脈象的虛實:濡軟的脈象為虛,緊實的脈象為實。病情的虛實:表現於外的症狀為虛,表現於內的症狀為實;說話的為虛,不說話的為實;緩慢的為虛,急促的為實。診療的虛實:濡軟的脈象為虛,緊實的脈象為實;癢的為虛,痛的為實。外在疼痛、內部舒適,這是外實內虛;內部疼痛、外在舒適,這是內實外虛。所以叫做虛實。

虛者,空虛,正氣不足也。實者,強實,邪氣有餘也。以脈言之,濡者軟細,故為虛也。緊牢者,緊弦勁,牢沉勁,故為實也。然脈之虛實,不僅乎此,舉此可類推也。以病言之,出者為虛,是五臟自病,由內而之外,所謂內傷是也。入者為實,是五邪所中,由外而之內,所謂外感是也。

白話文:

現代

虛弱是指身體空虛,正氣不足。實證是指身體強壯,邪氣過盛。

從脈象來看,濡脈軟細,說明身體虛弱。緊脈牢固,弦脈緊勁,牢脈沉重有力,說明身體實證。

然而,脈象的虛實不只限於此,可以舉一反三類推。

從疾病來看,從體內向外發病的是虛症,也就是是由五臟本身的疾病引起的,屬於內傷。從體外向內發病的是實證,也就是是由外界的五邪(風、寒、暑、濕、燥)侵襲引起的,屬於外感。

然出者間亦有實,入者間亦有虛,此言其大概耳。言者為虛,以病氣內乏,神氣自清,故惺惺而不妨於言也。不言者為實,以邪氣外攻,入鬱於內,故神志昏亂而不言也。緩者為虛,以緩病來遲,正氣奪而邪氣微,則病漸深也。急者為實,以急病來驟,正氣漓而邪氣盛,則病疾速也。

白話文:

然而,有些表現出虛象的,實際上有實病;有些表現出實象的,實際上卻是虛症,這只是概括地說明瞭它們。表現出虛象的,是因為體內的病氣虛弱,精神氣息清淨,所以神思清明,不妨礙說話。不說話的,是因為體外的邪氣侵犯,鬱結於體內,導致神志昏亂,不能說話。發展緩慢的,是因為虛病來得慢,正氣被奪而邪氣微弱,所以病情逐漸加重。發展迅速的,是因為實病來得快,正氣衰敗而邪氣旺盛,所以病情急速惡化。

診者,按也,候也。按其外而知之,非診脈之診也。以診候言之,癢者為虛,血氣少而肌肉不充則癢。痛者為實,邪氣聚而營衛不和則痛。又凡虛者喜按,實者拒按,故按之而痛者為實,按之而快者為虛也。濡者為虛,牢者為實,《脈經》引用此條,無此二句,或因上文而重出也。

白話文:

診斷包括兩個步驟:按壓和觀察。按壓外部就能知道病情,這不是把脈式的診斷方法。

從診斷觀察來說:

  • 搔癢表示虛,氣血不足,肌肉萎縮就會搔癢。
  • 疼痛表示實,邪氣聚集,營衛失調就會疼痛。

此外,虛證的人喜歡按壓,實證的人抗拒按壓,所以按壓後疼痛的是實證,按壓後舒服的是虛證。

表示虛證, 表示實證。這兩句話被《脈經》引用,但原文中沒有這兩句,可能是因為這兩句重複了上文的意思。

楊氏謂按之皮肉柔濡者為虛,牢強者為實,似亦可解,姑存備參。

2. 四十九難

四十九難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

然: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之自病也。

白話文:

過度憂慮和思考會傷害心臟;寒氣和冷飲會傷害肺部;憤怒和氣血上逆而不下降會傷害肝臟;飲食過度和勞累會傷害脾臟;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或用力進入水中會傷害腎臟。這些都是正經自己產生的疾病。

正經,本經也。五邪,五臟之邪也。心主思慮,若憂勞過用,則傷其心。肺主皮毛,形寒者,皮毛外受風寒也;飲冷者,內飲冷水也,其藏本寒,過則傷肺也。肝主怒恚,怒則木氣鬱而傷肝也。脾主四肢,勞倦太過則傷脾,脾運五穀,飲食不潔,則亦傷也。腎主骨,用力作強,坐濕入水則傷腎,蓋腎屬水,同氣相感也。

白話文:

**正經:**人體的主要經絡。

五邪: 五臟產生或受到的邪氣。

心: 主導思慮,過度憂慮或勞累會傷心。

肺: 主導皮膚和體表,受寒或飲用冷水都會傷肺,因為肺本身屬寒。

肝: 主導憤怒,發怒會導致肝氣鬱結而傷肝。

脾: 主導四肢,過度勞累或飲食不潔都會傷脾,因為脾胃負責消化食物。

腎: 主導骨骼,過度勞累、坐著受濕或入水都會傷腎,因為腎屬水,與這些環境有相應的關係。

然憂思恚怒,飲食動作,人之不能無者,惟不可太過,過則傷人必矣。

何謂五邪?

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肝為風木,故風先入肝。心為君火,暑火之邪,故心受之。飲食勞倦,一味太過,則脾傷致病矣。寒侵皮毛則傷肺。雨霧蒸濕之氣則傷腎。此五者邪由外至,所謂外傷者也。

白話文:

肝臟屬木,所以風邪容易侵入肝臟。心臟屬火,所以暑熱之邪會先影響心臟。過度飲食或勞累、偏食某種食物,就會損傷脾臟,導致疾病。寒氣侵入皮膚會損傷肺臟。雨霧蒸發的濕氣會損傷腎臟。這五種邪氣都是由外部侵襲而來,稱為外傷。

按:《素問·本病論》、《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與此大同小異。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乃內傷七情,本臟自病之證也。宣明五氣篇曰: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此六淫之邪,外感之證也。皆似同而異。

白話文:

《素問·本病論》、《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的內容與《內經》中的其他部分大致相同。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生氣會傷肝,喜悅會傷心,思考會傷脾,憂慮會傷肺,恐懼會傷腎。這是指內心七情過於激烈,導致對應臟腑的疾病。而《宣明五氣篇》中說:肝臟不喜風邪,心臟不喜熱邪,肺臟不喜寒邪,腎臟不喜燥邪,脾臟不喜濕邪。這是指由六淫邪氣引起的外部侵襲導致的疾病。它們雖然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別。

或謂越人既言本經自病,是從內而生,如形寒飲冷則傷肺,形寒是寒感於皮毛,此從外來也;飲冷,是冷入胸腹,亦從外來也。飲食等亦然。況五邪亦有飲食勞倦,豈非自相矛盾乎?然其意謂正經虛,則不任寒冷之侵伐,侵伐則每易致病。正經虛,又傷於飲食者,為內傷,若傷飲食而致病者,則外感也。

白話文:

有人說越人既然說《本經》是自身病,是從內而生的,例如身體受寒飲冷就會傷到肺,身體受寒是寒氣影響到皮膚毛髮,這是從外面來的;飲冷,是冷氣進入胸腹,也是從外面來的。飲食等等也是這樣。況且,五邪中也有飲食勞累,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但《本經》的意思是說,正經如果虛弱,就不耐受寒冷的侵襲,受侵襲就容易生病。正經虛弱,又會從飲食中受到傷害,這是內傷,如果因飲食傷害而生病,則為外感。

《素問》言腎惡燥者,言其水臟而惡燥氣之耗竭也。此雲水濕傷腎者,濕傷於下、故濕先歸腎,腎屬水臟,同氣相求也。是古聖先賢之義,雖有異同,而辨內傷外感之理則一。讀書貴乎融貫,不可執泥,先儒所謂以意逆志,是謂得之,信夫。

白話文:

《素問》提到「腎惡燥」,是指腎臟屬水,而乾燥的氣候會耗盡它的水分。

這裡所說的「水濕傷腎」,是指濕氣從下往上侵襲,而腎臟屬水臟,所以濕氣會優先進入腎臟。這是因為同類會相求的緣故。

古聖先賢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雖然有些許差異,但辨別內傷和外感的原因是一致的。讀書的重點在於融會貫通,不可死守字面上的意思。先儒所說的「以意逆志」,就是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測作者的原意,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精髓。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

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也。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白話文:

然後:它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為什麼這樣說?肝臟主掌顏色,進入自身時為青色,進入心臟時為紅色,進入脾臟時為黃色,進入肺臟時為白色,進入腎臟時為黑色。肝臟是心臟的邪氣,所以知道它的顏色應該是紅色。它的症狀是身體發熱,肋骨下方疼痛,脈搏浮大而緊繃。

假令心病者,舉心臟為例也。此言心病,肝邪入而得中風之病,蓋風氣通於肝也。肝開竅於目,故主色,風邪自入肝經,則色青,肝在色為蒼也。入心則色赤,心在色為赤也。入脾則色黃,脾在色為黃也。入肺則色白,肺在色為白也。入腎則色黑,腎在色為黑也。故肝之風邪入心,其色當赤也。

白話文:

假設有心臟疾病的人,以心臟為例。所謂的心臟疾病,是因為肝臟的邪氣侵襲導致中風。這是因為風氣與肝臟相通的緣故。肝臟主宰視覺,因此支配顏色。風邪侵襲肝經,就會使面色發青,因為肝臟的顏色屬青。如果風邪侵襲心臟,面色就會發紅,因為心臟的顏色屬赤。如果風邪侵襲脾臟,面色就會發黃,因為脾臟的顏色屬黃。如果風邪侵襲肺臟,面色就會發白,因為肺臟的顏色屬白。如果風邪侵襲腎臟,面色就會發黑,因為腎臟的顏色屬黑。因此,肝臟的風邪侵襲心臟,面色就應該發紅。

其病身熱者,外感之邪,先傷營衛,故身熱,而又心屬火,熱為火邪之象也。脅下滿痛者,脅下,肝之位也。其脈浮大而弦者,浮大心脈本象,肝邪犯之,故現弦脈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這是外來邪氣入侵,首先損傷了體表的營衛之氣,導致身體發熱。而心臟五行屬火,發熱正是火邪的表現。

如果出現脅肋脹痛的症狀,脅肋下方屬於肝臟的部位。脈象浮大而弦,浮大是心臟脈象的正常表現,肝臟的邪氣侵犯了心臟,所以會出現弦脈。

何以知傷暑得之?

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白話文:

然:指出現惡臭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心臟主管氣味,它自己產生氣味就是焦糊味,進入脾臟產生香味,進入肝臟產生腥臭味,進入腎臟產生腐爛味,進入肺臟產生腥味。因此得知,心病受到暑氣侵襲而發病,就會出現惡臭的現象。這種病症會出現身體發熱煩躁、心痛的症狀,脈象浮大散亂。

假令心病而傷暑,暑之傷人,心先得之,蓋心主暑也。此正經自病,不涉他經,然心屬火,暑熱之邪傷之,火邪化物,五臭出焉,暑邪自入本經,其臭焦,火之氣也。入脾其臭香,土之氣也。入肝其臭臊,木之氣也。入腎其臭腐,水之氣也。入肺其臭腥,金之氣也。故心受暑邪,發惡臭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心臟有毛病而受到暑熱的傷害,暑邪傷人,心臟最先被傷到,因為心臟主控暑熱。這是正經自病,不涉及其他經絡,但是心屬火,暑熱之邪會傷害它,火邪會化生出各種物質,產生五種臭味。暑邪進入心經,其臭味是焦臭味,是火氣的味道。暑邪進入脾經,其臭味是香氣,是土氣的味道。暑邪進入肝經,其臭味是腥臊味,是木氣的味道。暑邪進入腎經,其臭味是腐臭味,是水氣的味道。暑邪進入肺經,其臭味是腥臭味,是金氣的味道。所以心臟受到暑邪的侵襲,就會發出難聞的臭味。

其病身熱而煩者,火鬱則瞀亂也。心痛者,邪在心則痛也。其脈浮大而散者,浮大心之本脈,散則浮大而空虛無神,心之病脈也。本臟自病,心主臭,故專以臭推也。

白話文:

那個病人身體發熱煩躁,這是因為火氣鬱結在體內引起的。心痛是邪氣在心中作祟導致的。脈搏浮大而發散,浮大是心的本脈,發散則表示浮大而空虛沒有神采,是心病的脈象。本臟自有疾病,而心主管著嗅覺,所以專門用嗅覺來推斷心臟的疾病。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然:當喜苦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入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咸,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白話文:

然:應該喜好吃苦味。虛證是沒有食慾,實證是有食慾。為什麼這樣說呢?脾臟主導味覺,脾邪進入肝臟化為酸味,進入心臟化為苦味,進入肺臟化為辛味,進入腎臟化為鹹味,本身化為甘甜味。所以知道脾邪進入心臟,就會嗜好吃苦味。其病症表現為身體發熱、四肢沉重、喜歡睡覺、四肢不收斂,其脈象是浮大而緩慢。

假令心病而傷飲食勞倦者,心主熱,脾主勞倦,今心病以飲食勞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也。喜苦味者,脾主味,心屬火,火味苦,從其性也。虛則脾氣不能化谷,實則能化谷,故有能食不能食之分也。若肝受飲食勞倦之病,其味酸;心受病,其味苦,肺受病,其味辛;腎受病,其味鹹;脾自受病,其味甘。其病身熱者,心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情緒問題而影響飲食和作息,那麼心氣會過於旺盛,脾氣會虛弱。現在這個情緒問題是由飲食作息不當造成的,所以可知脾臟的邪氣侵入了心臟。喜歡吃苦味的人,這是因為脾臟掌管味覺,心臟屬火,火氣味苦,因此符合心臟的屬性。脾氣虛的時候,脾氣不能消化食物,脾氣實的時候,則能消化食物,所以有的人能吃,有的人不能吃的差別。如果肝臟受到飲食作息不當的影響,它的氣味是酸的;心臟受到影響,它的氣味是苦的;肺部受到影響,它的氣味是辛辣的;腎臟受到影響,它的氣味是鹹的;脾臟本身受到影響,它的氣味是甜的。如果身體發熱,這是心氣的緣故。

體重,脾也。其脈浮大者,心之本脈也;緩,脾之脈象也。此節飲食勞倦,獨有虛實之分者,蓋即明正經虛,又傷於飲食而為病,較傷飲食而致病者有間也。

白話文:

體重,是脾臟的表現。當脈象浮大時,表示心臟的本脈;脈象緩慢時,表示脾臟的脈象。這裡特別強調飲食勞倦,虛實之間的差別。因為這種病症既有正經虛弱的因素,又有飲食過度而造成的損傷,與單純因飲食過度而生病的情況不同。

何以知傷寒得之?

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洒洒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白話文:

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可以從何判斷其原因呢?肺主掌人聲,發出聲音進入肝臟便化為呼氣,進入心臟便化為言語,進入脾臟便化為歌唱,進入腎臟便化為呻吟,而肺氣本身則表現為啼哭。因此,可以得知肺部病邪進入心臟,就會導致胡言亂語。伴隨的症狀有身體發熱、惡寒發抖,嚴重時會出現喘息咳嗽,脈象表淺有力而阻滯。

假令心病而傷寒者,乃肺邪入心也。肺主聲,故譫言妄語也。若寒邪入肝則呼,肝在聲為呼也。入心則多言,言為心聲,又在聲為笑也。入脾則歌,脾在聲為歌也。入腎則呻。腎在聲為呻也,自入肺之本臟則哭,肺在聲為哭也。其病身熱惡寒者,心,火臟,故身熱,肺本寒臟,故惡寒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心臟疾病而出現傷寒的症狀,這是因為肺部的邪氣侵入心臟。肺主聲音,所以會出現胡言亂語。

如果寒邪侵入肝臟,就會出現呼喚的症狀,因為肝臟在聲音中代表呼喚。如果寒邪侵入心臟,就會出現多話、愛笑的症狀,因為言語是心臟的聲音,在聲音中又代表笑。如果寒邪侵入脾臟,就會出現唱歌的症狀,因為脾臟在聲音中代表唱歌。如果寒邪侵入腎臟,就會出現呻吟的症狀,因為腎臟在聲音中代表呻吟。如果寒邪侵入肺臟本身,就會出現哭泣的症狀,因為肺臟在聲音中代表哭。

這種疾病的症狀是身體發熱,但卻怕冷,這是因為心臟是火臟,所以會發熱,而肺臟是寒臟,所以會怕冷。

甚則喘咳者,肺主咳,肺氣上逆,則喘咳也。其脈浮大,心脈也,澀,肺之脈象也。

何以知中濕得之?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白話文:

但是:應該高興的是出汗不止。為什麼這樣說呢?腎臟主控體液,流入肝臟就是眼淚,流入心臟就是汗液,流入脾臟就是唾液,流入肺臟就是鼻涕,自行流入就是口腔唾液。所以知道腎臟有病邪侵入心臟,就會導致出汗不止。他的發病症狀是身體發熱而小腹疼痛,雙腳小腿冰冷發逆,他的脈象是沉穩濡濕而強大。這是五種病邪的規律。

假令心病而中濕者,心主暑,腎主濕,今心病以傷濕得之,故知腎邪入心也。腎化五液,腎為心邪,故汗出不可止也。濕邪入肝為泣,肝主泣也。入心為汗,心主汗也。入脾為涎,脾主涎也。入肺為涕,肺主涕也。自入腎之本臟,則為唾,腎主唾也。其病身熱者,心也。小腹痛者,腎之位也。

白話文:

如果心臟疾病是由濕氣引起,那麼會出現以下情況:心主掌熱氣,腎主掌濕氣,現在心臟疾病是由濕氣傷害所致,所以得知腎臟的濕邪入侵了心臟。腎臟將水液轉化為五液,腎臟是心臟的邪氣,因此汗水會不斷流出。

濕邪入侵肝臟就會造成哭泣,因為肝臟主掌哭泣。入侵心臟就會造成出汗,因為心臟主掌出汗。入侵脾臟就會造成流口水,脾臟主掌流口水。入侵肺臟就會造成流鼻涕,肺臟主掌流鼻涕。當濕邪深入腎臟,就會造成吐口水,因為腎臟主掌吐口水。

如果疾病伴隨發燒,那麼是由心臟引起的。如果小腹疼痛,那麼是由腎臟的位置引起的。

;足脛寒而逆者,足脛腎經所過之處,故畏寒而逆冷,濕性亦近寒也。其脈沉濡而大者,沉,腎脈之象,濡,濕氣之候,大則心脈之象也。心脈浮大,獨不言浮者,沉則不能浮也。夫法者,舉一為例之法也。五邪者,五臟得五行之邪也。欲知五邪之證,必審肝病見於色,心病見於臭,脾病見於味,肺病見於聲,腎病見於液。

白話文:

如果足脛感到寒冷且僵硬,這是因為足脛是腎經的運行路線,所以會畏寒怕冷。濕氣的性質也接近寒氣。這時脈象會沉緩有力,沉是腎脈的徵象,濡是濕氣的存在,有力則是心脈的徵象。雖然心脈浮大,但原文並未提到浮脈,這是因為沉脈不能與浮脈並存。文中「法」的意思是舉一反三的道理。所謂的「五邪」,是指五臟受到五行之邪的影響。「欲知五邪之證」,意思是想要知道五邪的證狀,一定要仔細辨別:肝病表現在臉色上,心病表現在氣味上,脾病表現在味道上,肺病表現在聲音上,腎病表現在體液上。

其脈以本臟之脈為主,而兼受邪之脈也。此以心一經為主病,而以各證驗其所從來,其義與十難診脈法同。明乎此,不特五臟互受五邪,鑿然可曉。即百病見證,莫不皆可類測,而為診脈辨證之法程也。

白話文:

脈象主要反映本臟的脈象,同時也受到病邪影響。此法以心經為主要病位,根據各證狀推究病因,其原理與「十難診脈法」相同。理解此法,不僅能清晰判斷五臟相互影響,還能對各種疾病的證狀進行分類推測,為診脈辨證提供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