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正義》~ 卷三 (4)
卷三 (4)
1. 三十四難
三十四難曰: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皆可曉知以不?
然:十變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汗;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是五臟聲色臭味也。
此本五行而言五臟之用也。肝屬木,青者,木之色也;臊者,木之氣也;酸者,曲直作酸,木之味也;其聲呼者,聲引而長,亦木之氣也;其液泣者,肝開竅於目,故為泣也。心屬火,赤者,火之色也;焦者,火之氣也,苦者,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其聲言者,言散而揚,火之象也;其液汗者,心主血,汗為血之標也。
脾屬土,黃者,土之色也;香者,土之氣也;其味甘者,稼穡作甘,土之味也;其聲歌者,歌緩而敦,土之象也,或云:脾神好樂,故其聲主歌;其液涎者,脾開竅於口,故為涎也。肺屬金,白者,金之色也;腥者,金之氣也;辛者,辛從革,金之味也;其聲哭者,哭悲而激慘,金之象也;其液涕者,肺開竅於鼻,故為涕也。
腎屬水,黑者,水之色也;腐者;水之氣也;咸者,潤下作咸,水之味也;其聲呻者,呻沉而咽,為水之象也,又腎位遠,非呻之氣不得及於息,故聲之呻者;自腎出也;其液唾者,腎開竅於舌下,故為唾也。十變,陳氏謂肺主聲,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腎主液,五臟錯綜,互相有之,故云十變也。
按:徐氏云:五臟之聲《靈樞·九針論》、《素問·宣明五氣篇》俱云:心噫、肺咳、肝語、脾吞、腎欠,此則為呼言歌哭呻,乃本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蓋彼以病之所發言,此以情之所發言,其理一也。讀經當推測其義,如此則無不貫矣。
五臟有七神,各何所藏耶?
然: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五臟言有七神者,脾與腎兼兩神也。臟者,藏也,言人之神氣藏於內焉。肝藏魂者,魂乃陽之精,氣之靈也。人身氣為陽,血為陰,陽無陰不附,氣無血不留。肝主血而內含陽氣,是之謂魂。究魂之根源,則生於坎水之一陽,推魂之功用,則發為乾金之元氣。不藏於肺而藏於肝者,陽潛於陰也,不藏於腎而藏於肝者,陰出於陽也。
晝則魂遊目而為視,夜則魂歸於肝而為寐。《靈樞·本神篇》云:隨神往來謂之魂,言其知覺之靈處也。肺藏魄者,魄乃陰之精,形之靈也,肝主血,本陰也,而藏陽魂,陽潛於陰也。肺主氣,本陽也,而藏陰魄,陰生於陽也。人之初生,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皆魄之靈也。
百合病恍惚不寧,魄受擾也,魔魘中惡,魄氣掩也。本神篇云: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言其運動之能處也。心藏神者,神主知覺,明照萬事之義也。夫神為何物,乃腎中之精氣,而上歸於心,合為離卦,中含坎水之象,惟其陰精內含,陽精外護,心藏之火,所以光明朗潤而能燭物。蓋神即心火,得腎陰濟之而心湛然,神明出焉。
白話文:
[三十四難]
五臟的聲音、顏色、氣味,都可以了解嗎?
是的,根據「十變」的說法:肝的顏色是青色,氣味是臊味,味道是酸味,發出的聲音是呼叫聲,產生的液體是眼淚;心的顏色是紅色,氣味是焦味,味道是苦味,發出的聲音是說話聲,產生的液體是汗液;脾的顏色是黃色,氣味是香味,味道是甘味,發出的聲音是歌唱聲,產生的液體是口水;肺的顏色是白色,氣味是腥味,味道是辛味,發出的聲音是哭泣聲,產生的液體是鼻涕;腎的顏色是黑色,氣味是腐味,味道是鹹味,發出的聲音是呻吟聲,產生的液體是唾液。這就是五臟的聲音、顏色、氣味。
這是根據五行來說明五臟的作用。肝屬木,青色是木的顏色;臊味是木的氣味;酸味是木的特性,因為彎曲生酸;呼叫聲是氣息延伸拉長,也屬於木的氣;眼淚是因為肝開竅於眼睛。心屬火,紅色是火的顏色;焦味是火的氣味;苦味是火的特性,因為向上燃燒生苦;說話聲是聲音散發開來,屬於火的象徵;汗液是因為心主血,汗是血的表徵。
脾屬土,黃色是土的顏色;香味是土的氣味;甘味是土的特性,因為耕種收穫生甘;歌唱聲是聲音緩和敦厚,屬於土的象徵,也有人說是因為脾神喜愛音樂,所以聲音主要表現為歌唱;口水是因為脾開竅於口。肺屬金,白色是金的顏色;腥味是金的氣味;辛味是金的特性,因為變革生辛;哭泣聲是聲音悲傷淒慘,屬於金的象徵;鼻涕是因為肺開竅於鼻子。
腎屬水,黑色是水的顏色;腐味是水的氣味;鹹味是水的特性,因為滋潤向下生鹹;呻吟聲是聲音低沉嗚咽,屬於水的象徵,而且腎的位置較遠,沒有呻吟的氣息無法傳達到呼吸,所以呻吟的聲音是從腎發出的;唾液是因為腎開竅於舌下。所謂「十變」,陳氏認為肺主聲音,肝主顏色,心主氣味,脾主味道,腎主液體,五臟相互交錯影響,所以稱為「十變」。
按照徐氏的說法,《靈樞·九針論》和《素問·宣明五氣篇》都說:心發出嘆息聲、肺發出咳嗽聲、肝發出說話聲、脾發出吞嚥聲、腎發出哈欠聲。而這裡說的呼、言、歌、哭、呻,則是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而來。前者是從疾病發出的情況來說,後者是從情緒發出的情況來說,道理是一樣的。讀經典應該推測其中的含義,這樣就能融會貫通了。
五臟有七神,它們分別藏在哪裡?
是的,五臟是人體神氣所寄託的地方。所以,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和智,腎藏精和志。
五臟說有七神,是因為脾和腎各藏有兩個神。臟,就是藏的意思,是指人的神氣藏在體內。肝藏魂,是因為魂是陽氣的精華,是氣的靈動之處。人體氣為陽,血為陰,陽沒有陰無法依附,氣沒有血無法停留。肝主血,內含陽氣,這就是所謂的魂。探究魂的根源,是來自坎卦中的一陽,推究魂的功能,則可以發為乾卦的元氣。魂不藏於肺而藏於肝,是因為陽潛伏於陰中;魂不藏於腎而藏於肝,是因為陰從陽中生出。
白天魂遊走於眼睛而產生視覺,晚上魂回到肝而進入睡眠。《靈樞·本神篇》說:「隨神往來謂之魂」,是說魂是知覺靈敏的地方。肺藏魄,是因為魄是陰的精華,是形體的靈動之處。肝主血,屬陰,卻藏有陽魂,這是陽潛伏於陰中。肺主氣,屬陽,卻藏有陰魄,這是陰生於陽中。人剛出生時,耳、目、心、識、手、足的活動,啼哭的聲音,都是魄的靈性表現。
百合病出現恍惚不安,是魄受到了干擾;夢魘中邪,是魄氣被掩蓋。《本神篇》說:「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是說魄是運動的所在。心藏神,是因為神主導知覺,能夠明察萬物的道理。所謂的神是什麼?是腎中的精氣,向上歸於心,結合成為離卦,其中包含坎卦的水的象徵。正是因為陰精內含,陽精外護,心所藏的火才能光明潤澤,才能觀察萬物。神就是心火,得到腎陰的滋養,才能使心清明,神明才能顯現。
心血不足就會心煩,風痰入心就會神昏。《本神篇》說:「兩精相搏謂之神」,是說陰陽結合的奧妙機制。脾藏意和智,是因為脾主守中,所以能夠記憶;又主運作,所以能夠周全考慮。《本神篇》說:「心有所憶謂之意,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是因為脾主思慮。腎藏精和志,是因為心有所存稱為志,神產生於精,志產生於心,這也是心腎相互滋養的道理。
按照:志,是指專心一意而不動搖。志本來是心的作用,卻藏於腎中,是因為陽藏於陰中。腎主精,是五臟的根本,精生髓,是身體百骸的主宰,精髓充足,技能就會產生,這也是志的作用。《本神篇》說:「初生之來謂之精,意之所存謂之志」,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