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難經正義》~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一難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首發一難,問手足十二經皆有動脈,何以獨取寸口以決死生,以起下文之義。

按:五臟六腑之氣,晝夜循環,始於肺而終於肺,是肺為一身之主氣,而寸口乃肺之動脈,在太淵、經渠之分,為脈之大會,故越人獨取此以候五臟六腑之氣。然諸經動脈,不可不知,否則握手不及足,難免長沙之呵斥矣。手陽明大腸脈動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手少陰心脈動極泉,(在臂內腋下筋間。

白話文:

五臟六腑之氣,白天和晚上輪流運行,從肺開始到肺結束,因此肺氣是人體的宗氣之主,而寸口是肺的動脈,位於太淵和經渠之間,是脈絡的大會合處。所以古代名醫扁鵲只用寸口就能夠診斷五臟六腑的氣機。但其他經脈的動脈也不可不知曉,否則只能診斷到手部,無法診斷足部,這樣會招致長沙郡太守的斥責。手陽明大腸經的動脈在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的指蹼間);手少陰心經的動脈在極泉穴(位於腋窩內部的筋脈之間)。

)手太陽小腸脈動天窗,(在頸側大筋間曲頰下。)手少陽三焦脈動和髎,(在耳兌發陷中。)手厥陰心包絡脈動勞宮,(在掌中屈中指無名指盡處是。)足太陽膀胱脈動委中,(在膝膕約紋里。)足少陰腎脈動太谿,(在足踝後跟骨上。)足太陰脾脈動衝門,(在曲骨旁,同身寸之三寸五分。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脈搏於天窗穴,位於頸部大動脈旁,肌肉彎曲處,靠近下顎骨。

手少陽三焦經: 脈搏於和髎穴,位於耳朵兌穴後陷中。

手厥陰心包絡經: 脈搏於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屈曲中指和無名指的盡頭處。

足太陽膀胱經: 脈搏於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約一寸的深度。

足少陰腎經: 脈搏於太谿穴,位於腳踝後方,跟骨上。

足太陰脾經: 脈搏於衝門穴,位於彎曲的膝蓋骨旁,與身體高度的三寸五分處。

)足陽明胃脈動衝陽,(在足大指次指陷中為內庭,上內庭同身寸五寸是。)足厥陰肝脈動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同身寸二寸是。)足少陽膽脈動聽會。(在耳前陷中。)考《明堂針灸圖》、《甲乙經》諸書,指稱動脈者二十餘穴,惟此十餘穴,或可用以診候,而此十餘穴中,又以太谿、衝陽、太衝三足脈為扼要也。

白話文:

足部的陽明胃經脈動的是衝陽穴(位於足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間的凹陷處,向上五寸處)。

足少厥陰肝經脈動的是太衝穴(位於足大拇指根部後方,向上二寸處)。

足少陽膽經脈動的是聽會穴(位於耳前凹陷處)。

參考《明堂針灸圖》、《甲乙經》等書籍,記載有二十多個動脈穴,但只有十幾個穴位可用於診脈。在這十幾個穴位中,太谿、衝陽和太衝這三個足部經脈的穴位是最重要的。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然,答辭。會,聚也。手太陰,肺之經,言肺主氣,十二經之脈動,皆肺氣鼓之,故肺朝百脈,而大會於寸口。寸口者,即《素問·經脈別論》氣口成寸,以決死生之義,故曰寸口。寸口三部,魚際為寸,太淵之高骨為關,經渠為尺,是手太陰肺經之動脈也。人之飲食入胃,其清氣上注於肺,以應呼吸,而行脈度,越人立問之意,所以獨取夫寸口,而後世宗之,為不易之法,四十五難脈會太淵,亦此義也。

白話文:

回答:會,有聚集的意思。手太陰肺經,就是肺的經絡,意思是肺主氣,十二條經絡的脈動,都是肺氣推動的,所以肺統帥著所有脈絡,並且在寸口彙集。寸口,就是《素問·經脈別論》中所說的「氣口成寸,用來判斷生死」,所以叫做寸口。寸口分為三部:魚際稱「寸」,太淵的高骨稱「關」,經渠稱「尺」,這是手太陰肺經的脈動所在。人進食後,清氣上升至肺,配合呼吸,推動脈絡,超越古人提出的立問方法,所以獨自取用寸口,後世也奉行這個方法,認為這是不可改變的準則。四十五難脈會太淵,也是這個意思。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白話文:

一個人呼氣時,脈搏行進三寸,吸氣時又行進三寸,呼吸間歇時,脈搏行進六寸。一個人一天一夜中,總共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搏在全身循環五十次。漏水器下漏百刻時間,血液循環會在陽經運行二十五次,在陰經運行二十五次,完成一次循環。因此,脈搏經過五十次循環後,會回到手太陰經。寸口這個穴位是五臟六腑脈絡的終點和起點,所以中醫把脈時會按壓寸口。

此承上文言,人謂平人,不病而息數調勻者也。《靈樞·五十營篇》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一周於身,水下二刻,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水下二十刻,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凡行八百一十丈。

白話文:

這是上文的延續,所謂健康的人,是指沒有疾病且呼吸頻率和脈搏跳動規律均勻的人。《靈樞·五十營篇》中提到,漏水一百刻,相當於一天一夜的時間。人每呼吸一次,脈搏會跳動兩次,氣運行三寸;每次吸氣,脈搏也會跳動兩次,氣運行三寸。呼吸與脈搏保持平衡,氣運行六寸;十次呼吸,氣運行六尺;二百七十次呼吸,氣運行十六丈二尺;氣運行全身一圈,漏水兩刻;二千七百次呼吸,氣運行全身十圈,漏水二十刻;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氣運行全身五十營,漏水一百刻;氣運行距離總共八百一十丈。

《營衛生會篇》: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衛與營俱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亦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是脈者,營氣也。

白話文:

《營衛生會篇》

人通過進食而獲得氣息,食物進入胃部後,氣息傳遞到肺部,其中清淨的部分為營氣,渾濁的部分為衛氣。營氣運行在經脈中,衛氣運行在經脈外。營氣周而復始地運行,每運行50次就會在手太陰經(肺經)匯合。衛氣和營氣同時運行,行經陽脈時為25次,行經陰脈時為25次,一個週期完成。因此,衛氣和營氣也每運行50次就會在手太陰經匯合。

《素問·平人氣象論》

正常人呼出一次,脈搏跳動兩次;吸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呼吸均勻時,脈搏跳動5次。偶爾有一次深呼吸,這稱為平人。這種脈搏就是營脈。

行經脈一日五十周,今日平旦始於手太陰之寸口,明日平旦又會於手太陰之寸口,此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取法於寸口也。

白話文:

氣血在經絡中運行,一天循行五十個周天。今天早上從手太陰肺經的寸口開始,明天早上又會回到手太陰肺經的寸口。這個過程代表五臟六腑的運行終始,所以我們從寸口來診斷身體狀況。

按:脈者,血中之氣也,經言營氣,取營運於中之義。西醫言食入於胃至小腸,皆有微絲管吸其精液,上至頸會管,過肺入心左上房,(心體中空,四壁嶙峋,或凹或凸,中有直肉隔之,故稱左房右房;左右半截,又有橫肉間之,以分上下,筋絲數條牽連,故自能開闔,以應呼吸也。)化赤為血,此即清者為營也。

白話文:

註解:所謂脈,就是血液中的氣。古書上說的「營氣」,是指它在身體中運行的意思。西醫說食物進入胃部,通過小腸時,微小的絨毛會吸收食物中的精華,再通過頸部的血管匯集,經肺進入心臟的左心房。(心臟中間是空的,四壁凹凸不平,中間有一層直立的肌肉將其隔成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右兩室又有一層橫向的肌肉將其隔成上下兩部分,多條肌腱相連,因此能夠隨著呼吸而開合。)血液在這裡轉變為紅色,這便是清陽之氣,也就是營氣。

其血從左上房落左下房,入總脈管,由脊之膂筋,循行經脈之間,一日夜五十度周於身,盡八百十丈之脈道,以應呼吸。漏下者,營氣也。若夫衛氣,取衛護於外之義,經脈中之血氣,由脈管之尾,出諸氣街,入微絲血管,(經謂孫絡者是也。)與陽明之悍氣(人之飲食,五味雜投,奚能無毒,西醫謂之炭氣者,此也。

白話文:

血液從左上心房流入左下心房,進入主動脈,沿著脊椎的兩側韌帶,在經脈中循行。一天一夜(24 小時)中,血液流經全身 50 次,總距離為 810 丈(約 2700 公里),以配合呼吸。從心臟漏下的血液是營氣。

所謂衛氣,顧名思義是保護身體外表的氣。經脈中的血氣從脈管的末端流出,進入毛細血管(《內經》中稱為孫絡),與陽明之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人體無法完全吸收,會產生毒素。西醫稱之為「碳氣」)混合。

)相合,散布通體皮腠之間,充膚熱肉,淡滲毫毛,此即濁者為衛也。脈管之赤血,既入微絲血管,合陽明悍氣,則其色漸變漸紫,西醫因其有毒,謂之炭氣。散布遍體,漸並漸粗,而接入回血管(經謂絡脈者是也。)之尾,血入回血管,內而臟腑,外而經脈並脈管,交相逆順而行。

白話文:

營養物質和陽氣相互結合,分佈在全身皮膚和肌肉之間,滲透到皮膚和肌肉之間,通過毛孔排出,這些就是混濁的物質,也是衛氣。脈絡中的紅血進入微血管,與陽明經的悍氣結合,其顏色逐漸變成紫色,西醫認為它有毒,稱之為炭氣。它在全身分佈,逐漸變粗,並連接到迴流血管(經絡中的絡脈)。血液進入迴流血管,在體內流經臟腑,在體外流經經脈和脈絡,相互交織,順行和逆行。

外行經脈者,有陰陽之別,一支浮於肌腠之上。一支沉於分肉之間,即陽絡行於皮表,陰絡行於皮里,而皆與脈管偕行,經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者是也。回血管內外行遍,入總回管,至心右上房,落右下房,遞入於肺,呼出悍氣,吸入生氣,其血復化為赤,入心左上房,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者,此之謂也。然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與血不可須臾之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外行的經脈分為陰陽兩支,一支浮在皮膚肌肉層之上,一支沉在肌肉間。因此,陽脈行於皮膚表面,陰脈行於皮膚內層,都和脈管一起走行。經書上說的營氣運行在脈管中,衛氣運行在脈管外,就是這個意思。血液在血管內外遍行,進入總回血管,到達心臟的右上心房,流向下心房,再進入肺部,呼出廢氣,吸入新鮮空氣,血液又變成紅色,進入心臟的左上心房。陰陽相貫,像個無頭無尾的環,這就是所謂的循環。然而氣中含有血,血中含有氣,氣和血不能片刻分離,這是陰陽互為根本的自然道理。

夫運行經脈中之血氣,周夜行五十周者,如月之應水,流貫地中,其行疾。出諸氣街,合陽明悍氣,纏布周身之血氣,晝夜行一周者,如日隨天道,繞地環轉,其行遲,故人與天地參也。行陰行陽者,陰絡陽絡中血氣隨經脈偕之衛氣也。至若外邪襲人,熱傷氣,寒傷血,當責諸孫絡纏布周身之衛氣。

白話文:

人體中氣血在經脈中運行,一晝夜會行進五十次;就像月亮對應潮汐,在地球中樞快速流動。當氣血流出經脈,結合陽明經的強悍之氣,包圍全身氣血,一晝夜運行一週;就像太陽隨著天體運行,繞著地球旋轉,所以運行較慢,因此人與天地相呼應。氣血循行陰陽經絡,就是陰絡陽絡中氣血隨經脈和衛氣一同運行。如果外邪侵入人體,熱邪會損傷氣,寒邪會損傷血,這時就要怪罪於纏繞全身的衛氣。

伏氣內發,當責諸絡脈中之衛氣。浮於脈外者,可刺之以泄其氣,沉於脈內者,宜急攻以殺其毒。診脈察病,當責諸運行脈管之營氣。蓋血入心之上房,落下房,過總脈管,皆開闔聲與呼吸相應,故可候脈之動數,而西醫聽聲以辨心疾,亦取乎此。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伏氣而發作時,應該歸咎於經絡中的衛氣。衛氣浮於脈外,可以用針刺放血讓它流出;衛氣沉於脈內,應緊急用藥物殺死毒素。

把脈辨病,應該根據身體各部位脈管中運行的營氣來判斷。因為血液進入心臟的上心房,然後流向下心房,再經過總的脈管,過程中都會產生開闔的聲音,與人的呼吸相應。因此,可以根據脈動的數和快來判斷病情。西醫聽診聲音來辨別心臟疾病,也是基於這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