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明代醫家趙獻可所著的《醫貫》,是一部在中醫學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經典著作。成書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全書六卷,以其獨特的學術思想——高舉「命門之火」為人體生命之本——貫通全書,故名《醫貫》。這本書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明代醫家薛己的學說,更透過深入的理論闡述和臨床應用指導,對後世的腎命學說研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醫貫》的核心思想,確立了「命門之火」在人體生理、病理中的主導地位。趙獻可認為,命門是生命的根本,是陽氣的源泉。在《醫巫閭子醫貫序》中,作者開宗明義地提出「凡人有所以生,而非形也」、「夫人何以生?生於火也」,強調人體生命的產生並非僅僅依賴於形體,而是源於一種更為根本的「火」或陽氣。他區分了後天有形的離火與先天無形的乾火,認為「先天之火。乾火也」、「陽之純也」、「火之主也」,並明確指出此「先天之火」即是「人之所以立命也」。這個「火」不僅是生理功能之火,更是貫穿一切生命現象的本源動力,將其提升到「立命」的高度,並因此與道家的煉丹、釋家的傳燈、儒家的明德相提並論,認為「皆是物也,一以貫之也」,這也正是書名「醫貫」的由來。

在理論體系上,趙獻可發展了薛己的觀點,將命門視為真火和真水之所在。他認為,命門之火是人體的根本,而真火(人體的陽氣)和真水(人體的陰液)是命門之火的兩個組成部分。真火與真水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行。他甚至運用太極圖說來解釋腎與命門的關係,認為水火(坎離)雖然對立,但先天之火(乾)生水,火還藏於水(坎卦一陽陷於二陰),由此立命門,水由陽生,而陰陽之火分寄其中,強調了先天之陽(火)是生成和維護陰液(水)的基礎。這種將命門作為水火陰陽的樞紐,並從先天、無形的層面來理解其功能的「腎命學說」,成為《醫貫》最為標誌性的學術貢獻。

《醫貫》不僅在理論上構建了以命門為核心的體系,更試圖將這種思想貫徹到對人體功能和疾病的理解中。在《玄元膚論》中,趙獻可對《內經》十二官論提出了獨到的質疑。他認為傳統上將心臟視為唯一的「君主之官」並不完全準確,主張在心臟之外,另有一個「別有一主非心也」,此即是「氣血之根,生死之關,十二經之綱維」。這個「主」是無形無物的,難以言傳,卻是道的體現。他將這種對生命本源「主」的探尋,與儒釋道的哲學理念(如一貫、浩然之氣、玄牝之門、真如心)相聯繫,顯示了他超越當時醫學框架、從更為形而上的角度來理解生命的嘗試。他認為醫者應當探求這個無形的根本,才能真正掌握「綱維一身之疾病」的方法,而非僅僅停留在形體臟腑的層面。

在陰陽學說的應用上,趙獻可強調「陽統乎陰」、「氣隨乎血」的觀點。他在《陰陽論》中指出,陽是陰的統領,氣是血的根本,治療血症必須先從理氣入手,甚至提出了「補血不用四物湯」的論點。他推崇以重用黃耆、人參等氣藥(陽藥)來治療血虛發熱或大出血的證候,認為這是通過「使陽生陰長」、「使無形生出有形」來達到補血的目的,強調了陽氣在陰血生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他對藥物的寒熱屬性應用持保守態度,力戒濫用苦寒藥物。他認為寒涼藥物具有「殺」氣,與人體的生長之性相悖,應偏愛溫熱辛甘等助陽生發之品,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如夏月暑邪或過食炙煿辛熱)可暫用苦寒,但須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因為寒涼藥物「終非濟生之品」。這種對陽氣的重視和對寒涼藥物的警惕,是其命門學說在用藥上的體現。

《醫貫》全書六卷,內容編排系統。首有醫巫閭子自序,後有玄元膚論闡述其根本醫學觀。接著分設「論命門」、「論真火」、「論真水」、「論真火真水之用」等專篇,詳細論述其核心理論。在理論基礎紮實之後,再將其命門學說貫徹於臨床各科病證的分析與治療之中,設有「論中風」、「論傷寒」、「論溫病」、「論血症」等篇章。雖然書中也提及了傷寒、溫病等外感病,但其論述角度仍深受其命門學說的影響,常常從本虛(命門之火不足)的角度來辨析和治療。

在治療原則和方藥應用上,趙獻可強調辨證論治,並將其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方劑選擇上。書中特別推崇六味地黃丸和八味地黃丸。他認為這兩方是滋補命門真水和溫補命門真火的代表方,廣泛用於治療各種因命門真水或真火虧虛所導致的病證。雖然這兩方並非趙獻可首創,但他將其與自己的腎命學說緊密結合,賦予了它們更為深層次的理論意義,並推廣了它們的應用範圍,使它們在後世成為補益腎陰腎陽的經典方劑。

《醫貫》的學術價值和影響是巨大的。它集中闡述了明代中醫學術發展中對命門學說的深刻認識,修正了以往醫家對命門定位和功能的模糊認識,將其提升到人體生命之本的高度。趙獻可對先天與後天、有形與無形、水與火、陰與陽的精微辨析,為後世研究命門學說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儘管其學說在當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但其對陽氣重要性的強調,對「治未病」思想的體現(如防未然而治未病),以及對臨床用藥的獨到見解,都對後世中醫學的理論發展和臨床實踐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現存的多種明清刻本,證明了這部書在歷史上的廣泛傳播和重要地位。

總而言之,《醫貫》是明代中醫學術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研究腎命學說和趙獻可學術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獻。它以「命門之火」為線索,貫穿人體的生理病理和治療,展現了作者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對生命本源的哲學思考。對於深入理解中醫藏象理論的發展,特別是腎與命門的關係,以及認識明代醫學的面貌,《醫貫》是一部極具價值的經典著作。


醫巫閭子醫貫序

卷之一·玄元膚論 (1)

卷之一·玄元膚論 (2)

卷之一·玄元膚論 (3)

卷之一·玄元膚論 (4)

卷之一·玄元膚論 (5)

卷之一·玄元膚論 (6)

卷之一·玄元膚論 (7)

卷之一·玄元膚論 (8)

卷之一·玄元膚論 (9)

卷之一·玄元膚論 (10)

卷之一·玄元膚論 (11)

卷之二·主客辨疑 (1)

卷之二·主客辨疑 (2)

卷之二·主客辨疑 (3)

卷之二·主客辨疑 (4)

卷之二·主客辨疑 (5)

卷之二·主客辨疑 (6)

卷之二·主客辨疑 (7)

卷之二·主客辨疑 (8)

卷之二·主客辨疑 (9)

卷之二·主客辨疑 (10)

卷之二·主客辨疑 (11)

卷之二·主客辨疑 (12)

卷之二·主客辨疑 (13)

卷之三·絳雪丹書 (1)

卷之三·絳雪丹書 (2)

卷之三·絳雪丹書 (3)

卷之三·絳雪丹書 (4)

卷之三·絳雪丹書 (5)

卷之三·絳雪丹書 (6)

卷之三·絳雪丹書 (7)

卷之三·絳雪丹書 (8)

卷之三·絳雪丹書 (9)

卷之三·絳雪丹書 (10)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2)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3)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4)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5)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6)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7)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8)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9)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0)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1)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2)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3)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4)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2)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3)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4)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5)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6)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7)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8)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9)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0)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1)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2)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3)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4)

卷之六·後天要論 (1)

卷之六·後天要論 (2)

卷之六·後天要論 (3)

卷之六·後天要論 (4)

卷之六·後天要論 (5)

卷之六·後天要論 (6)

卷之六·後天要論 (7)

卷之六·後天要論 (8)

卷之六·後天要論 (9)

卷之六·後天要論 (10)

卷之六·後天要論 (11)

卷之六·後天要論 (12)

卷之六·後天要論 (13)

卷之六·後天要論 (14)

卷之六·後天要論 (15)

卷之六·後天要論 (16)

卷之六·後天要論 (17)

卷之六·後天要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