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一·玄元膚論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玄元膚論 (3)

1. 五行論

以木火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腎。相生相剋。素知之矣。諸書有云。五行惟一。獨火有二。此言似是而非。論五行俱各有二。奚獨一火哉。若論其至。五行各有五。五五二十五。五行各具一太極。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今以五行之陰陽生死言之。木有甲木屬陽。乙木屬陰。

人身之膽是甲木。屬足少陽。肝是乙木。屬足厥陰。甲木生於亥而死於午。乙木生於午而死於亥。火有丙火屬陽。丁火屬陰。人身之相火屬手少陽。心火屬手少陰。丙火生於寅而死於酉。丁火生於酉而死於寅。水有壬水屬陽。癸水屬陰。人身之腎水屬足少陰。膀胱屬足太陽。

壬水生於申而死於卯。癸水生於卯而死於申。土有戊土屬陽。己土屬陰。人身之胃土屬足陽明。脾土屬足太陰。戊土生於寅而死於酉。己土生於酉而死於寅。金有庚金屬陽。辛金屬陰。人身之肺金屬手太陰。大腸金屬手陽明。庚金生於巳而死於子。辛金生於子而死於巳。欲察病情者。

專以時日之生旺休囚。而驗其陰陽之屬。如膽火旺。則寅卯旺而午未衰。肝火旺。則午未甚而亥子衰。五行各以其類推之。

獨土金隨母寄生。故欲補土金者。從寄生處而補其母。是以東垣有隔二之治。是從母也。有隔三之治。又從母之外家也。土金惟寄生。故其死為真死。惟水火從真生。故其死不死。絕處逢生矣。歸庫者。絕其生氣而收藏也。返魂者。續其死氣而變化也。況水火隨處有生機。鑽木可取。

擊石可取。圓珠可取。方諸取水。掘地取水。承露取水。若金死不救。土死不救。木死不救。是以余於五行中。獨重水火。而其生克之妙用。又從先天之根。而與世論不同。

近世人皆曰。水剋火。而余獨曰水養火。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余獨曰水生金。世人皆曰土剋水。而余獨於水中補土。世人皆曰木剋土。而余獨升木以培土。若此之論。顛倒拂常。誰則信之。詎知君相二火。以腎為宮。水剋火者。後天有形之水火也。水養火者。先天無形之水火也。

海中之金。未出沙土。不經鍛鍊。不畏火。不剋木。此黃鐘根本。人之聲音。出自肺金。清濁輕重。丹田所繫。不求其原。徒事於肺。抑末也。今之言補肺者。人參黃耆。清肺者。黃芩麥冬。斂肺者。五味訶子。瀉肺者。葶藶枳殼。病之輕者。豈無一效。若本源虧損。毫不相干。

蓋人肺金之氣。夜臥則歸藏於腎水之中。丹家謂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此一臟名曰嬌臟。畏熱畏寒。腎中有火。則金畏火刑而不敢歸。腎中無火。則水冷金寒而不敢歸。或為喘脹。或為咳噦。或為不寐。或為不食。如喪家之狗。斯時也。欲補土母以益子。喘脹愈甚。清之瀉之。

肺氣日消。死期迫矣。惟收斂者。僅似有理。然不得其門。從何而入。仁齋直指云。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凡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也。毋徒從事於肺。或壯水之主。或益火之原。火向水中生矣。

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然而補火。有至妙之理。陽明胃土。隨少陰心火而生。故補胃土者補心火。而歸脾湯一方。又從火之外家而補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濟而蒸腐之。此一理也至理也。

人所不知。人所不信。余持申言之。蓋混沌之初。一氣而已。何嘗有土。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成處始為土。此後天卦位。艮土居坎水之次也。其堅者為石。而最堅者為金。可見水土金。先天之一原也。又有補子之義。蓋肺為土之子。先補其子。使子不食母之乳。其母不衰。

亦見金生土之義。又有化生之妙。不可不知。甲木戊土所畏。畏其所勝。不得已以己妹嫁之。配為夫婦。後歸外氏成家。此甲己化土。其間遇龍則化。不遇龍則不化。凡化物以龍為主。張仲景立建中湯。以健脾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藥味酸屬甲木。土曰稼穡。稼穡作甘。

甘草味甘屬己土。酸甘相合。甲己化土。又加肉桂。蓋桂屬龍火。使助其化也。仲景立方之妙類如此。又以見木生土之義。蓋土無定位。旺於四季。四季俱有生理故及之。至於木也者。以其剋土。舉世欲伐之。余意以為木借土生。豈有反克之理。惟木鬱於下。故其根下克。蓋木氣者。

乃生生之氣。始於東方。盍不觀之為政者。首重農事。先祀芒神。芒神者木氣也。春升之氣也。陽氣也。元氣也。胃氣也。同出而異名也。我知種樹而已。雨以潤之。風以散之。日以暄之。使得遂其發生長養之天耳。及其發達既久。生意已竭。又當斂其生生之氣。而歸於水土之中。

以為來春發生之本。焉有伐之之理。此東垣脾胃論中用升柴以疏木氣。諄諄言之詳也。但未及雨潤風散。與夫歸根覆命之理。余於木鬱論中備言之。總之申明五行之妙用。專重水火耳。

論五行各有五

以火言之。有陽火。有陰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陽火者。天上日月之火。生於寅而死於酉。陰火者。炳燭之火。生於酉而死於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龍雷之火。無形而有聲。不焚草木。得雨而益熾。見於季春而伏於季秋。

原夫龍雷之見者。以五月一陰生。水底冷而天上熱。龍為陽物。故隨陽而上升。至冬一陽來復。故龍亦隨陽下伏。雷亦收聲。人身腎中相火。亦猶是也。平日不能節欲。以致命門火衰。腎中陰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證。善治者。以溫腎之藥。

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奈何今之治陰虛火衰者。以黃柏知母為君。而愈寒其腎。益速其斃。良可悲哉。若有陰虛火旺者。此腎水乾枯而火偏盛。宜補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滅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正謂此也。如燈燭火。亦陰火也。

須以膏油養之。不得雜一滴寒水。得水即滅矣。獨有天上火入於人身。如河間所論六氣暑熱之病。及傷暑中暑之疾。可以涼水沃之。可以苦寒解之。其餘爐中火者。乃灰土中無焰之火。得木則煙。見濕則滅。須以炭培。實以溫燼。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

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空中之火。附於木中。以常有坎水滋養。故火不外見。惟乾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力窮方止。人身肝火內熾。鬱悶煩躁。須以辛涼之品發達之。經曰。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藥下之。則愈郁矣。熱藥投之。則愈熾矣。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火光。此金鬱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輝發見於外。人身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肺金氣虛。火乘虛而現。肺主皮毛也故也。經曰。東方木實。因西方金虛也。補北方之水。即所以瀉南方之火。雖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無餘蘊矣。

以水言之。有陽水。有陰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陽水者。坎水也。氣也。希夷先生陰陽消息論曰。坎以一陽陷於二陰。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蓋潤液也。氣之液也。月令於仲秋云。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

於仲冬云。水泉動。是月一陽生。是水之動地之生也。謂之火中之水可也。謂之土中之水可也。陰水者。兌澤也。形也。一陰上徹於二陽之上。以有形之水。普施萬物。下降為資生之利澤。在上即可謂雨露之水。在下即為大溪之水。人之飲食入胃。命門之火。蒸腐水穀。水穀之氣。

上熏於肺。肺通百脈。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上達皮毛。為汗為涕為唾為津。下濡膀胱。為便為液。至於血亦水也。以其隨相火而行。故其色獨紅。周而復始。滾滾不竭。在上即可為天河水。在下即為長流水。始於西北天門。終於東南地戶。正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故黃河海水。皆同色也。

金中之水。礦中之水銀是也。在人身為骨中之髓。至精至貴。人之寶也。木中水者。巽木入於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中之脂膏。人身足下有湧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潛行之道。凡津液潤布於皮膚之內者。皆井泉水也。夫水有如許之不同。總之歸於大海。天地之水。以海為宗。

人身之水。以腎為源。而其所以能晝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乾氣為太極耳。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經曰。紀於水火。餘氣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