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18)
卷之六·後天要論 (18)
1. 痢疾論
楊子建云。世人有患疫毒痢。初得時。先發寒熱。忽頭痛壯熱。思入涼室。思吃冷水。狂言狂走。渾身肌肉疼痛。手不可著。忽下痢。或白或赤。或赤白相雜。此證難治。此係太歲在中。其年春夏之內。多有寒肅之化。陽光少見。寒熱二氣。更相交爭。忽於夏月多寒熱之化。
寒邪犯心。水火相戰。所以先發寒熱。水火相犯。血變於中。所以多下赤痢。如紫草色。如莧菜色者。寒邪犯心之重也。白色者尚輕。赤色者漸重。赤白相雜者。氣血相等。寒熱之氣相搏也。治諸證之法。先奪其寒。以後隨證調理。
萬全護命方
麻黃(去根節),官桂(去粗皮各七錢半),大川芎,白朮(各二兩),藁本,獨活,桔梗,防風,芍藥,白芷(各半兩),丹皮,甘草(各二錢半),細辛(三錢三分),牽牛(一錢七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和渣熱服。若服此藥後。寒熱已退。赤痢已消減。便修合第二方。
訶子(五枚),用麵裹火煨熱。去核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以米湯一盞半。煎取一盞。空心和渣服。
服前二方藥病勢已減。所下之物止余些小。或下清水。或如鴨溏。或只餘些小紅色。宜修合第三方。以牢固大腸。還復真氣。
舶上硫黃(一兩去砂細研為末),薏苡仁(二兩炒研為末),上二味和勻。滴熟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痢疾論
楊子建說:世人患疫毒痢疾,初期先發寒熱,突然頭痛高燒,想進涼爽的房間,想喝冷水,胡言亂語,狂躁不安,渾身肌肉疼痛,碰不得。然後腹瀉,瀉下物或白色或紅色,或紅白夾雜。這種病症很難治癒。這是因為歲星在中央,那一年春夏之內,多有寒涼肅殺之氣,陽光不足,寒熱二氣相互爭奪,尤其夏月更易出現寒熱交加的症狀。
寒邪侵犯心臟,水火不濟而相爭,所以先發寒熱。水火交爭,血液受損,因此多瀉下赤痢,顏色像紫草、莧菜一樣,這是寒邪侵犯心臟較重的表現。瀉下物為白色的較輕,紅色的較重,紅白夾雜的則氣血相當,寒熱之氣相互搏鬥。治療各種症狀的方法,應先去除寒邪,然後再根據具體症狀調理。
萬全護命方
麻黃(去根節)、官桂(去粗皮,各七錢半)、川芎、白朮(各二兩)、藁本、獨活、桔梗、防風、芍藥、白芷(各半兩)、丹皮、甘草(各二錢半)、細辛(三錢三分)、牽牛子(一錢七分),以上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水調服,連渣一起服用。如果服用此藥後,寒熱已退,赤痢已減輕,便可服用第二方。
第二方
訶子(五枚),用麵粉包裹,火烤熱,去核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一盞半煎成一盞,空腹服用,連渣一起服用。
服用前兩種藥物後,病情已減輕,瀉下物僅剩少量,或者瀉下清水,或者像鴨蛋清,或者僅剩少量紅色,就應該服用第三方,以鞏固腸道,恢復元氣。
第三方
舶上硫黃(一兩,去砂研成細末),薏苡仁(二兩,炒熟研成細末),將以上兩種藥物混合均勻,加熟水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