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醫巫閭子醫貫序
醫巫閭子醫貫序
1. 醫巫閭子醫貫序
凡人有所以生。而非形也。形有所以促。而非病也。病有所以治。而非藥石也。中醫以藥石治病。上醫借藥石以治生。病病者不受不生。惟生生者病而生危。甚則促。故欲治生者原生。夫人何以生。生於火也。三統之說。人生於寅。寅生火也。火陽之體也。造化以陽為生之根。
白話文:
每個人所擁有的生命,並非僅僅是身體。身體會漸漸消亡,這並不是疾病。疾病是可以治療的,但並不是單靠藥物和醫療就能治癒。中醫用藥物和醫療手段來治療疾病,而高明的醫生則會借用藥物和醫療手段來養生。凡人如果疾病纏身,就無法享受美好的人生。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會生病,並且有生命危險。如果病情嚴重,就會導致死亡。因此想要實現養生,就要從「生」開始。人為什麼會活著?因為有火氣。三統理論認為,人生於寅月,寅月屬火。火是陽性的,造化萬物也以陽性為生。
人生以火為生之門。儒者曰。天開於子。水為元。醫者曰。人生於水。腎為元。孰知子為陽初也。又孰知腎為火藏也。陰生於陽。故水與火為對。然而火不與水為對體。其與水對者。後天之火。離火也。其不與水為對者。先天之火。乾火也。夫乾、陽之純也。夫陽、火之主也。
白話文:
生命以「火」為生存之根本。儒家說:「天」是從「子」開始的,「水」是「元氣」的來源。而醫家說:「生命」是從「水」開始的,「腎」是「元氣」的來源。然而「子」纔是「陽」的開始,而「腎」纔是「火」的藏處。「陰」是從「陽」產生的,所以「水」與「火」是相對的。但是,「火」與「水」並不是相對的實體。「火」與「水」相對應的是「後天之火」。後天之火是指「離火」,又稱陰火。「火」與「水」不相對應的是「先天之火」。先天之火是指「乾火」,又稱陽火。「乾」是「陽」的純粹狀態,「陽」是「火」的主宰。
夫水、火之原也。後天之火有形。而先天者無形。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今夫艾臺見日而火。方諸見月而水。此水火之大分也。然取水者迎月之光。而不迎其魄。何也。魄陰也。而光借於日則陽也。水不生於水。而生於火明矣。是故土蒸而潤。膚燠而澤。
白話文:
人說水是火的本源。後天的火是有形的。而先天的火是無形的。有形的火,水可以勝過它。無形的火,水可以生出它。現在,艾草放進艾灸盒中,碰到太陽光就會起火。一方池塘中,碰到月光就會有水。這就是水火大分。然而,想要取水的人會面向月亮的光,而不是面向月亮的魄。為什麼呢?魄是陰的,而光是由太陽借來的,所以是陽的。水不是由水生出來的,而是由火生出來的,這很明顯。所以,土地蒸發水汽而滋潤萬物,皮膚被曬暖和了就會有光澤。
釀醅而溢。釜炊而汗。丹砂硫黃之所韞而湯也。匯為溫泉出焉。水之生於火也益信。火生乎水。亦還藏於水也。其象在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而命門立焉。蓋火也而腎水寄之矣。其生乎水也。其象在干。純陽立於雜卦之先。左旋而坎水出焉。右旋而兌水納焉。蓋水也而陰陽之火。
白話文:
酒醪釀造時會溢出,釜中煮飯時會冒汗。丹砂和硫磺所混合的湯,彙集後形成溫泉,由此可知水是源於火的。而火也是由水而生,最後又是藏於水。它的象徵在坎卦,一陽陷入二陰之中,產生命門。命門其實是火,卻寄託在腎水之中。它的源頭在於水,象徵在乾卦。純陽位於雜卦之首,左旋為坎水,右旋為兌水。它是水,卻又是陰陽之火。
則分而寄之矣。此所謂後天中之先天也。有氣而未始有形也。無形之火以陽生。陽寄位於心則為君。神明以官。譬若火之光。以陽生陰。寄運於三焦則為相。腑臟以充。譬若火之焰。君火在上。而相火巽乎水而上行。譬若轆轤之轉而未始停也。水乃升而火降。所謂既濟者也。
白話文:
這些精氣於是就分散寄存在身體的各個臟腑裡。這就是所謂後天中所包含的先天精氣。這些精氣是氣,還沒有形成形體。無形的火以陽性而誕生。陽性寄存在心裡就成了君主。神識智慧就如同火的光芒。以陽性誕生陰性。陰性寄存在三焦就成了宰相。五臟六腑就充實起來。就好比火的火焰。君火在上面,相火在下面,相互作用,就好像轆轤轉動而永不停止一樣。水就上升而火就下降。這就是所謂的既濟。
如是則生全。不則其生非者。反以剋木。水為火所克。則水竭而無所與藏。還以自克而生害。故養生莫先於養火。醫巫閭子曰。余所重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仙煉之為丹。釋傳之為燈。儒明之為德者。皆是物也。一以貫之也。故命其名曰醫貫。其說具載於書余不論。
白話文:
如果能夠調養好,就會促進生命之源的發生。如果不能夠調養好,生命之源受到傷害,反而會剋制肝。水為火所剋制,那麼水就會枯竭而無處藏身。於是,還以互相剋制而產生禍害。因此,保養生命沒有比保養火更有優先順序的了。醫巫閭子說我所重視的先天的火,不單純是火。它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神仙煉就的丹藥,佛道傳下來的燈火,儒家所推崇的德行,都是這個東西。都用同一種方法貫穿起來的。因此,我把書命名為《醫貫》。其中的論述都具體載於書中,我不去討論。
論其原生之大指若此。醫巫閭子姓趙氏。名獻可。別號養葵。其為今稱。蓋有逃名之意焉。且以書成於幽州。若曰藏諸山以俟其人。刻而行之者。家伯兄司馬公也。
賜進士第奉訓大夫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撰述
誥敕東宮日講官甬東友人薛三省拜撰
白話文:
這是我撰寫原書的指導思想。醫巫閭子姓趙氏,名獻可,別號養葵,這是我現在的名稱,這實際上是出於避禍的想法。況且著書作於幽州。好像說藏在山裡面等待有緣人。把書刊刻並發行的,是我家兄長司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