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2)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2)
1. 水火論
坎乾水也。氣也。即小而井。大而海也。兌坤水也。形也。即微而露。大而雨也。一陽陷於二陰為坎。坎以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故曰潤萬物者。莫潤乎水。一陰上徹於二陽為兌。兌以有形之水。普施於萬物之上。為資生之利澤。故曰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明此二水。
可以悟治火之道矣。心火者。有形之火也。相火者。無形之火也。無形之火內燥熱而津液枯。以五行有形之兌水制之者。權也。吾身自有上池真水。氣也。無形者也。以無形之水沃無形之火。當而可久者也。是為真水真火。升降既宜。而成既濟矣。醫家不悟先天太極之真體。
不窮無形水火之妙用。而不能用六味八味之神劑者。其於醫理。尚欠太半。
陳希夷正易消息曰。坎乾水也。氣也。一陽陷於二陰為坎。坎以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故曰潤萬物者。莫潤乎水。蓋潤液也。氣之液也。月令於仲秋乃云。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於仲冬乃云。水泉動。然而是月一陽生。是水之動。
地之生也。由斯而觀。不過欲人脫死地而求生地。凡舉動先自潛固根本以待。後乃能萬應而萬舉萬勝。明其理也。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治腎虛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涎。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燥舌痛齒痛。腰腿痿軟等證。及腎虛發熱。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又治腎陰虛弱。津液不降。敗濁為痰。或致咳逆。又治小便不禁。收精氣之虛脫。為養氣滋腎。制火導水。使機關利而脾土健實。
熟地黃(八兩杵膏),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上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鹽湯下。凡服須空腹。服畢少時。便以美膳壓之。使不得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瀉沖逆也。
白話文:
坎卦和乾卦都代表水,是水的氣態形式,像小的井,大的海洋。兌卦和坤卦也代表水,是水的具體形態,像微小的露珠,大的雨水。一個陽氣被兩個陰氣包圍就形成坎卦,坎卦的水以氣態潛藏在地下,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說滋潤萬物沒有比水更好的。一個陰氣穿透兩個陽氣就形成兌卦,兌卦的水以有形的水來滋養萬物,帶來生命所需的利益,所以說使萬物喜悅沒有比澤更好的。明白了這兩種水,就能夠領悟如何治療火的道理了。心火是有形的火,而相火是無形的火。無形的火會使體內燥熱,津液枯竭,這時可以用五行中屬有形的兌水來制約,這是權宜之計。我們自身有上池的真水,是氣態的,是無形的,用無形的水來澆灌無形的火,才能持久有效,這才是真正的水火平衡,陰陽協調,達到既濟的狀態。醫家如果不能領悟先天太極的真實本質,不能深入了解無形水火的奧妙,就無法運用六味丸和八味丸這些神奇的藥方,對於醫理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陳希夷的《正易消息》說,坎卦和乾卦都代表水,是氣態的。一個陽氣被兩個陰氣包圍就形成坎卦,坎卦的水以氣態潛藏在地下,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說滋潤萬物沒有比水更好的,因為水是液態的氣。月令在仲秋時說,肅殺之氣盛行,陽氣日漸衰弱,水開始乾涸,這說明水的乾涸是大地死亡的徵兆。在仲冬時說,泉水開始流動,這個月有一陽產生,這說明水的流動是大地復甦的徵兆。從這裡來看,無非是要人擺脫死亡的境地,尋求生存的機會。凡事都要先穩固根本,然後才能應對各種變化,才能取得成功。明白了這個道理。
六味丸,又名地黃丸,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小便淋漓不暢、氣滯痰多、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咽喉乾燥、舌頭疼痛、牙齒疼痛、腰腿無力等症狀,以及腎虛發熱、自汗盜汗、便血等各種出血症狀,還有失音、水濕泛濫為痰等病症,是治療腎虛的聖藥,也是治療血虛發熱的神奇藥方。還可以治療腎陰虛弱、津液不能下行、濁氣停滯形成痰液,甚至導致咳嗽氣逆。同時也能治療小便失禁,收斂精氣的虛脫,具有滋養腎氣、制約火氣、引導水液流動的功效,使身體機能正常運轉,脾胃健壯。
熟地黃(八兩,搗成膏狀),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熟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飯前用熱鹽水送服。服藥時必須空腹,服藥後不久,要用美味的食物壓住胃,使藥物不滯留在胃中,而是直接下行至下焦,以疏導沖逆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