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6)

1. 氣虛中滿論

中滿者。其證悉與鼓脹水腫無異。何故屬之氣虛。請得明言之否。曰氣虛者。腎中之火氣虛也。中滿者。中空似鼓。虛滿而非實滿也。大略皆脾腎兩虛所致。海藏云。夫水氣者。乃胃土不能制腎水。水逆而上行。傳入於肺。故令人腫。治者惟知泄水。而不知益胃。故多下之強令水出。

不依天度流轉。故胃愈虛。食無滋味。則發而不能制也。莫若行其所無事。則為上計。何今之人。不知此等高論。舉手便以為水腫。用內經去宛陳莝。開鬼門潔淨府之法治之。如舟車丸禹功散之類。若真知其為水濕之氣。客於中焦。侵於皮膚。皮膚中如水晶之光亮。手按之隨起者。

以前藥一服而退。若久病大病後。或傷寒瘧痢後。女人產後。小兒痘後。與夫元氣素弱者。概以前法施之。脾氣愈泄愈虛。不可復救矣。故治腫者。先以脾土為主。須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溫補之。俾脾土旺。則能散精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矣。

或者疑謂喘脹水滿。而又加純補之劑。恐益脹滿。必須補藥中。加行氣利水之品方妙。此論似深得病情。終非大方家體。蓋肺氣既虛。不可復行其氣。腎水已衰。不可複利其水。純補之劑。初時似覺不快。過時藥力得行。漸有條理矣。

至於補腎以治腫。其說難明。蓋禹之治水。行其所無事也。若一事疏鑿。則失之矣。今人之治腎水者。牽牛大戟。粗工之小智。正禹之所惡也。間有用五苓五皮者。以為中正。亦轉利轉虛。腎氣愈衰而愈不能推送矣。故須用補腎。經曰。腎開竅於二陰。腎氣化則二陰通。二陰閉則胃填脹。

故曰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故水聚而從其類也。又曰。腎主下焦。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必待三焦之火化。始能出也。其三焦之經。在上者布膻中。散絡心包。在下者。出於委陽。上絡膀胱。上佐天道之施化。下佐地道之發生。與手厥陰為表裡。

以應諸經之使者也。是故腎虛者。下焦之火虛也。宣明五氣論云。下焦溢為水。以水注之。斯氣窒而不瀉。則溢而為水也。經曰。三焦病者。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溢則水留而為脹。惟張仲景制金匱腎氣丸。補而不滯。通而不泄。誠治腫之神方。國朝薛立齋先生。屢用屢效。

詳載之醫案中。余依其案。親試之甚效。故敢詳著焉。世有患此者。幸毋誕之乎。

金匱腎氣丸,此方藏於金匱玉函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一兩),肉桂(一兩),澤瀉(一兩),車前子(一兩),山茱萸(一兩),山藥(一兩),牡丹皮(二兩),熟地(四兩)

中滿之病。原於腎中之火氣虛。不能行水。此方內八味丸為主。以補腎中之火。則三焦有所稟命。浩然之氣。塞乎天地。腎氣不虛而能行水矣。內有附子肉桂辛熱之品。熱則流通。又火能生土。土實而能制水矣。內加牛膝車前子二味。最為切當。考之本草云。車前子雖利小便。

白話文:

氣虛中滿論

中滿的症狀,跟鼓脹、水腫完全一樣。為什麼會歸屬於氣虛呢?這需要詳細說明。所謂氣虛,是指腎中之火不足。中滿是指腹部空虛像鼓一樣,是虛滿而非實滿。大致上都是脾腎兩虛造成的。正如《海藏》所說,水氣的產生,是因為胃土無法制約腎水,腎水逆流向上,進入肺部,所以才會腫脹。治療的人只知道瀉水,卻不知道益胃,所以拼命瀉水讓水排出,違背了自然運行的規律,導致胃氣更虛弱,吃東西沒滋味,自然就無法制約腎水了。最好的方法,是讓它自然運行,不要去干涉。現在的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一看到水腫就用《內經》中去宛陳莝、開鬼門潔淨府的方法治療,例如舟車丸、禹功散之類。

如果真的了解這是水濕之氣停留在中焦,侵犯到皮膚,皮膚表面像水晶一樣光亮,用手按壓會隨之隆起,那麼只要一服藥就能退腫。但如果是久病、大病之後,或者傷寒、瘧疾、痢疾之後,或是婦女產後、小兒出痘之後,以及先天元氣就虛弱的人,如果用上述方法治療,脾氣會越來越虛弱,無法挽回。所以治療水腫,應該先以健脾為主,要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溫和地補益,讓脾土強盛,才能將精氣佈散到肺部,調暢水道,輸送到膀胱,讓水液遍佈全身,五臟六腑都正常運作。

有些人可能會懷疑,喘脹、水腫,又用純粹補益的藥物,恐怕會更脹滿。其實在補益藥物中,加入行氣利水的藥物才是最佳方法。這種說法似乎很深入病情,但並不是大家之法。因為肺氣已經虛弱,不能再行其氣;腎水已經衰竭,不能再利其水。純粹的補益藥物,一開始可能感覺不舒服,但時間久了,藥力發揮,就會慢慢好轉。

至於用補腎來治療水腫,這種說法很難理解。治理水患,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強行疏導,否則就會出錯。現在的人治療腎水,使用牽牛、大戟等藥物,這是粗淺的治法,正是治理水患的大禹所反對的。有些醫生用五苓散、五皮散,認為是中正之法,其實也是越利越虛,腎氣會越來越衰弱,越來越無法推動水液了。所以必須補腎。《內經》說:「腎開竅於二陰,腎氣充足則二陰通暢,二陰不通則胃部脹滿。」所以說腎是胃的關口,關口不通,水就會積聚。又說:「腎主下焦,三焦是決瀆之官,水道由此排出;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貯藏於此,必須依靠三焦之火化才能排出。」三焦經在上者佈於膻中,散佈到心包;在下者,從委陽而出,向上連接膀胱,向上輔助天道的運化,向下輔助地道的生長,與手厥陰經互為表裡,以協調各經的運行。所以腎虛,就是下焦之火虛弱。

《宣明五氣論》說:「下焦氣溢則成水,如果用利水的方法,氣機就會阻塞而不通暢,所以就會溢為水。」《內經》說:「三焦有病,小腹氣滿而堅硬,小便不通,水液溢出而導致脹滿。」只有張仲景所制定的金匱腎氣丸,既能補益又不滯塞,既能通利又不瀉脫,確實是治療水腫的神方。國朝薛立齋先生多次使用,屢試屢效,詳載於醫案之中。我根據他的醫案親自試驗,效果很好,所以才詳細記載於此。世上有患此病的人,希望不要懷疑此法。

金匱腎氣丸,此方出自《金匱玉函經》: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一兩),肉桂(一兩),澤瀉(一兩),車前子(一兩),山茱萸(一兩),山藥(一兩),牡丹皮(二兩),熟地(四兩)

中滿之病,根本原因在於腎中之火氣虛,不能運化水液。此方以八味丸為主,補益腎中之火,那麼三焦就能得到元氣的滋養,浩然正氣充盈天地之間,腎氣充足就能運化水液了。方中含有附子、肉桂等辛熱之品,溫熱則氣血流通;而且火能生土,土實則能制水。方中加入牛膝、車前子二味,最為恰當。考證本草記載,車前子雖然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