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二·主客辨疑 (8)
卷之二·主客辨疑 (8)
1. 傷寒論
活人言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不可便與升麻葛根湯。恐太陽流入陽明。是太陽邪氣引入陽明。不能解也。未至少陽者。不可便與柴胡湯。如有惡寒證。本方加麻黃。惡風加桂枝。如正陽明腑病。不惡寒有汗而渴。當用白虎湯。
太陽經表之表也。行身之背。陽明經表之裡也。行身之前。少陽經半表半裡也。行乎兩脅之旁。過此則少陰太陰厥陰俱入臟而為里。
大凡傷寒邪熱傳裡結實。須看熱氣淺深用藥。今之醫不分當急下可少與宜微和胃氣之論。一概用大黃芒硝亂投湯劑下之。因茲枉死者多矣。余謂傷寒之邪。傳來非一。治之則殊耳。病有三焦俱傷者。則痞滿燥實堅俱全。宜大承氣湯。厚朴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
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證。故用調胃承氣湯。以甘草和中。芒硝潤燥。大黃泄實。不用枳實厚朴。恐傷上焦元氣。調胃之名。由此立矣。上焦受傷。則痞而實。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之能除痞。大黃之泄實。去芒硝不傷下焦真陰。謂不伐其根本也。
若夫大柴胡湯。則有表證尚未除。而里證又急。不得不下者。只得以此湯通表裡而緩治之。尤有老弱及血氣兩虛之人。亦宜用此。故經云。轉藥孰緊。有芒硝者緊也。大承氣最緊。小承氣次之。柴胡又次之。其大柴胡加芒硝。方得轉藥。蓋為病輕者設也。仲景云。盪滌傷寒熱積。
皆用湯藥。切不宜用丸藥。不可不知。如欲用此三方。須以手按病人。自胸至小腹。果有硬處。手不可近。方敢下手。然其至妙處。尤須辨舌之燥滑若何。此金鏡錄三十六舌。不可不細玩也。
初病無熱。便四肢厥冷。或胸腹中滿。或嘔吐腹滿痛下利。脈細無力。此自陰證受寒。即真陰證。非從陽經傳來。便宜溫之。不宜少緩。經云。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治宜四逆湯。腹滿腹痛。皆是陰症。只有微甚不同。治難一概。腹痛不大便。桂枝芍藥湯。
腹痛甚。桂枝大黃湯。若自利腹痛。小便清白。宜溫中。理中四逆看微甚用。輕者五積散。重者四逆湯。無脈者通脈四逆湯。使陰退而陽復也。
陰毒病。手足指甲皆青。脈沉細而急者。四逆湯。無脈者。通脈四逆湯。陰毒甘草湯。臍中蔥熨。氣海關元著艾。可灸二三百壯。乃用溫和補氣之藥。通其內外。以復陽氣。若俱不效。死證也。
以上皆真陰證。人皆知之。至於反常。則不易曉。有發熱面赤。煩躁揭去衣被。飲冷脈大。誤為陽證投寒藥。死者多矣。必須憑脈下藥。不問浮沉大小。但指下無力。按至筋骨。全無力者。必有伏陰。不可與涼藥。若已曾服過涼藥。脈必鼓指而有力。脈又難憑矣。若一應茶湯。
白話文:
傷寒論
病人說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可以用蔥白湯治療。不能馬上用升麻葛根湯,擔心太陽病邪氣會傳入陽明經,這樣太陽經的邪氣進入陽明經就難以治療了。如果還沒有到達少陽經階段,就不能馬上用柴胡湯。如果有惡寒症狀,本方可以加麻黃;如果惡風,則加桂枝。如果是正陽明腑證,沒有惡寒,但有汗且口渴,就應該用白虎湯。
太陽經在表的表,循行於人體的背部;陽明經在表的裡,循行於人體的前部;少陽經半表半裡,循行於兩脅。超過這些部位,少陰、太陰、厥陰就都進入臟腑成為裡證了。
總之,傷寒邪熱傳入內裡而凝聚,用藥時必須觀察熱邪的淺深程度。現在的醫生不分病情輕重緩急,也不考慮是否適合溫和胃氣,一律使用大黃芒硝等藥物猛烈攻下,因此枉死的人很多。我認為傷寒邪氣的傳變不是單一的,治療方法也就各有不同。如果三焦都受損,出現痞滿、燥實、堅硬等症狀,就應該用大承氣湯:厚朴辛溫可以去除痞證,枳實苦寒可以瀉去滿證,芒硝鹹寒可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可以瀉實去熱,這樣病就能好了。如果邪氣在中焦,就會有燥、實、堅三種症狀,所以要用調胃承氣湯:用甘草和胃,芒硝潤燥,大黃瀉實,不用枳實、厚朴,以免傷及上焦元氣,調胃承氣湯的名字由此而來。如果上焦受傷,則會出現痞滿和堅實的症狀,就應該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可以去除痞證,大黃可以瀉實,不用芒硝,以免傷及下焦的真陰,這叫做不傷根本。
至於大柴胡湯,是針對表證尚未消除,而裡證又很急迫,不得不攻下的情況。只能用這個湯劑來同時治療表裡,緩解病情。尤其對於年老體弱或氣血兩虛的人,也應該使用這個方劑。所以經書上說:「轉藥何者為急?有芒硝者為急。」大承氣湯最急,小承氣湯次之,柴胡湯又次之。大柴胡湯加芒硝,才能轉變病情,這是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而設的。仲景說:「盪滌傷寒熱積」,都用湯劑,絕對不能用丸藥,這一點必須要知道。如果想用這三個方劑,必須用手按壓病人的胸部到小腹部,如果發現有硬塊,手按壓時會感覺不舒服,才能開始用藥。但是,更妙的地方在於,還要仔細辨別舌苔的乾濕、滑膩等情況,《金鏡錄》中關於三十六種舌象的論述,不可不仔細研讀。
初期發病沒有發熱,卻出現四肢厥冷,或者胸腹滿悶,或者嘔吐、腹脹、疼痛、下痢,脈象細弱無力,這是由於陰證受寒,也就是真陰證,不是從陽經傳來的,應該溫補治療,不宜延遲。經書上說:「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治療應該用四逆湯。腹脹腹痛都是陰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治療不能一概而論。腹痛而不能大便,用桂枝芍藥湯;腹痛劇烈,用桂枝大黃湯;如果腹瀉腹痛,小便清澈,應該溫中,用理中湯或四逆湯,根據輕重程度選用;輕者用五積散,重者用四逆湯;脈象摸不到的,用通脈四逆湯,使陰氣退去,陽氣恢復。
陰毒病,手足指甲都發青,脈象沉細而急促,用四逆湯;脈象摸不到的,用通脈四逆湯;陰毒用甘草湯,在肚臍用蔥熨,在氣海、關元穴位灸二三百壯,然後再用溫和補益氣血的藥物,疏通內外,恢復陽氣。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見效,就是死證了。
以上都是真陰證,人們普遍知道。但是,如果出現反常的情況,就比較難以理解了。比如發熱面紅,煩躁不安,掀開衣被,喜歡喝冷飲,脈象有力,誤以為是陽證而投用寒涼藥物,這樣的人死得很多。必須根據脈象用藥,不論脈象的浮沉、大小,只要指下無力,按到筋骨處都完全沒有力氣,就一定有伏陰,不能用涼藥。如果已經服用過涼藥,脈象就會鼓指有力,脈象就難以憑藉了。凡是一些茶湯類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