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11)

1. 小便不通並不禁論

溲溺不通,匪細故也。小腹急痛,狀如復碗,奔迫難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嘔,名曰關格。又不通而斃矣。今人一見此證,除用五苓散之外,束手待斃。若鹽熨丹田、螻蛄田螺罨臍之法,抑末也。

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不通者,宜五苓分利之。若水停心下,不能下輸膀胱者,亦用五苓滲泄之。若六腑客熱,轉於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若氣迫閉塞,升降不通者,宜升麻以提之,或探吐之,譬如水注之氣,上竅開而下竅通也。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液出焉。可見膀胱但能藏水,必待三焦之氣化,方能出水。有服附子熱藥太過,消盡肺陰,氣所不化,用黃連解毒而通者;有用茯苓陳皮甘草湯,送下木香沉香末而通者。此皆氣化之驗也。

以上治法,皆有餘之證,謂膀胱中原有水,或為熱結,或氣閉,有水可通而通之也。至於不足之證,乃虛勞汗多,五內枯燥,脂腴既去,不能生津;膀胱中原無水積而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已窮而益窮矣。故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辨之。

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上焦氣分。水生於金,肺熱則是清化之源絕矣。當於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如天令至秋,白露降,須用清金之藥,如生脈散之類為當。又有脾虛者,蓋因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經所謂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用補中益氣湯,以參耆甘溫之品,先調其胃氣,以升柴從九原之下而提之,則清升而濁自降矣。清肺者,隔二之治也;補脾者,隔三之治也。東垣虛則補母之妙用,類如此。此皆滋後天之化源者。

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下焦者,腎與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閉塞其下流。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淡滲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劑;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

東垣先生治一人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便秘急危者,精思半夜而得之,投之即愈。此是陰虛,陽無以化也。蓋至於真陽真陰虛者,東垣未之論。如有真陰虛者,惟六味地黃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黃柏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

褚氏云:陰已萎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如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得褚氏之法也。

若至於轉筋喘急欲死,不問男女孕婦產後,急用八味丸料煎飲,緩則不救。或疑桂附辛熱,不敢輕用。豈知腎氣虛寒,水寒水凍之義,得熱則流通?舍此更有何物,能直達膀胱,而使雪消春水來耶?

白話文:

小便不通,並非小事。小腹劇痛,像覆蓋著碗一樣脹滿,疼痛難忍,一天都無法排尿,還會讓人嘔吐,這叫做關格,嚴重者甚至會因此死亡。現在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除了使用五苓散外,就束手無策,等著病人死去。其實,用鹽熱敷丹田,或用螻蛄、田螺熱敷肚臍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如果體液滲漏到腸胃,導致大便稀瀉,而小便不通,則應該使用五苓散利尿。如果水液停留在小腹,無法輸送到膀胱,也應該用五苓散來滲透利尿。如果六腑有熱邪,轉移到下焦導致小便不通,則應該使用益元散來清熱。如果氣機阻塞,升降不通,則應該用升麻提氣,或者用催吐的方法,如同水流一樣,上方的通道打開,下方的通道自然也就暢通了。

經書上說,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氣機化生才能排出尿液。又說,三焦是水道,負責排泄水液。由此可見,膀胱只能貯藏水液,必須依靠三焦的氣機化生才能排出。有些人在服用附子等溫熱藥物過度,耗損了肺陰,導致氣機不能化生,可以用黃連解毒通便;也有人用茯苓、陳皮、甘草湯,再服用木香、沉香末來通便,這些都是氣機化生的例子。以上治療方法,

都是針對膀胱裡有餘的情況,也就是說,膀胱裡本來就有水,可能是熱邪阻滯,或是氣機閉塞,只要把水排出就能通暢。至於不足的情況,則是因為虛勞、多汗,五臟乾燥,精華耗盡,無法產生津液,膀胱裡本來就沒有水,卻想要通便,這就像向乞丐要飯一樣,已經窮困潦倒了,還要更加窮困。所以李東垣根據氣血虛實來治療,用是否有口渴來辨別。如果口渴而小便不利,這是上焦氣分的問題,

水生於金,肺熱就會導致清氣化生的來源斷絕,應該從肺入手,輔助秋季的運化,讓水液自然生成。就像秋天降臨,白露落下一樣,應該使用滋陰清肺的藥物,例如生脈散。如果脾虛,多半是因為飲食失節,損傷了胃氣,導致氣機下陷到下焦,經書上說,脾胃虛弱,會導致九竅不通。這時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用人參、黃芪、甘草等溫補的藥物,先調和胃氣,再用升麻、柴胡從下焦提氣,

這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肺是間接治療,補脾是間接治療。李東垣虛則補母的妙法,也是這樣。這些都是滋養後天化生之源的方法。如果沒有口渴而小便不利,這是下焦血分的問題。下焦是指腎和膀胱,是陰中之陰。陰受熱,就會阻礙下行的氣血,經書上說,沒有陽氣,陰氣就不能生長;沒有陰氣,陽氣就不能化生。如果使用淡滲的藥物,那是陽中之陰,

不是純陰的藥物,陽氣又怎麼能化生呢?應該使用滋腎丸,它的藥性都是陰寒的,是陰中之陰。李東垣先生曾經治療一個病人,眼睛突出,腹部脹大如鼓,膝蓋以上堅硬,皮膚繃緊欲裂,飲食不下,便秘危急,這是半夜裡思慮過度造成的,用藥後立刻痊癒。這是因為陰虛,陽氣不能化生。至於真陽真陰都虛的情況,李東垣沒有論述。如果有真陰虛,只能用六味地黃丸補腎水,

滋腎丸則禁忌使用,黃柏、知母等藥物太過寒涼,會泄瀉體液。也禁忌使用淡味的滲濕利尿藥物。如果有真陽虛,就應該用八味丸。褚氏說,如果陰精已經虧損,再房事過度耗損精氣,精氣就不能排出,而導致內傷,小便澀痛如淋證;如果精氣已經耗損,又繼續耗損,則大小便都會疼痛,疼痛越厲害,排便就越頻繁,排便越頻繁,疼痛就越厲害。戴氏說,這種情況類似淋證但又不完全是,大便裡有像鼻涕一樣的物質,這是精液和尿液一起排出,

精液阻塞尿道,所以想排也排不出,並且疼痛,應該服用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也是從褚氏那裡學來的這個方法。如果病情發展到轉筋、呼吸困難、將死的地步,不論男女,孕婦、產後婦女都是如此,必須立刻服用八味丸煎煮服用,緩慢治療是救不了命的。有人可能會懷疑桂枝、附子辛溫燥熱,不敢輕易使用,卻不知道腎氣虛寒,就像水凍結了一樣,遇到熱則會流通。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藥物能直接到達膀胱,讓寒冰消融,如同春天融化的冰雪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