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一·玄元膚論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玄元膚論 (11)

1. 五行論

須以膏油養之。不得雜一滴寒水。得水即滅矣。獨有天上火入於人身。如河間所論六氣暑熱之病。及傷暑中暑之疾。可以涼水沃之。可以苦寒解之。其餘爐中火者。乃灰土中無焰之火。得木則煙。見濕則滅。須以炭培。實以溫燼。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

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空中之火。附於木中。以常有坎水滋養。故火不外見。惟乾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力窮方止。人身肝火內熾。鬱悶煩躁。須以辛涼之品發達之。經曰。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藥下之。則愈郁矣。熱藥投之。則愈熾矣。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火光。此金鬱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輝發見於外。人身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肺金氣虛。火乘虛而現。肺主皮毛也故也。經曰。東方木實。因西方金虛也。補北方之水。即所以瀉南方之火。雖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無餘蘊矣。

以水言之。有陽水。有陰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陽水者。坎水也。氣也。希夷先生陰陽消息論曰。坎以一陽陷於二陰。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蓋潤液也。氣之液也。月令於仲秋云。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

於仲冬云。水泉動。是月一陽生。是水之動地之生也。謂之火中之水可也。謂之土中之水可也。陰水者。兌澤也。形也。一陰上徹於二陽之上。以有形之水。普施萬物。下降為資生之利澤。在上即可謂雨露之水。在下即為大溪之水。人之飲食入胃。命門之火。蒸腐水穀。水穀之氣。

上熏於肺。肺通百脈。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上達皮毛。為汗為涕為唾為津。下濡膀胱。為便為液。至於血亦水也。以其隨相火而行。故其色獨紅。周而復始。滾滾不竭。在上即可為天河水。在下即為長流水。始於西北天門。終於東南地戶。正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故黃河海水。皆同色也。

金中之水。礦中之水銀是也。在人身為骨中之髓。至精至貴。人之寶也。木中水者。巽木入於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中之脂膏。人身足下有湧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潛行之道。凡津液潤布於皮膚之內者。皆井泉水也。夫水有如許之不同。總之歸於大海。天地之水。以海為宗。

人身之水。以腎為源。而其所以能晝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乾氣為太極耳。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經曰。紀於水火。餘氣可知。

白話文:

五行論

需用膏油滋養它,不能混入一滴寒水,遇水就會熄滅。只有天上的火進入人體,如同河間所論述的六氣暑熱之病,以及中暑的疾病,可以用涼水沖洗,可以用苦寒之物來治療。其餘爐火,是灰土中沒有火焰的火,遇到木頭就會冒煙,遇到潮濕就會熄滅,需要用炭火培育,用溫熱的灰燼覆蓋。人體脾土中的火,要用甘溫之物來滋養它,火自然就會退去。經書上說:「勞累者溫養它,受損者溫養它。甘味能去除大熱,溫熱能去除大熱。」這就是這個道理。

空中之火依附在木中,因為常常有坎水滋潤,所以火不會外顯。只有乾柴生火,燎原之勢不可阻擋,力量耗盡才會停止。人體肝火旺盛,鬱悶煩躁,需要用辛涼的藥物疏通它。經書上說:「木氣鬱結則疏通它,火氣鬱結則發散它。」讓它順應其向上燃燒的特性。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去壓制它,則會更加鬱結;如果用溫熱的藥物去治療它,則會更加熾盛。

金中之火,凡是山中有金銀礦藏,或五金埋藏的地方,晚上一定會有火光,這是金鬱結在土中而無法外露,所以光芒外顯。人體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以及頭頂像火燒一樣,這是肺金氣虛,火乘虛而入。肺主皮毛,所以如此。經書上說:「東方木實,是因為西方金虛;補益北方之水,就是瀉南方之火。」雖然說是治療金中的火,卻也通治五行的火,沒有多餘的蘊藏。

以水而言,有陽水,有陰水,有火中的水,有土中的水,有金中的水,有木中的水。陽水,就是坎水,是氣,希夷先生《陰陽消息論》說:「坎以一陽陷於二陰。」水氣潛藏在地中,是萬物受命的根本,是滋潤萬物的液體,氣的液體。月令在仲秋說:「殺氣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這是水枯竭,地氣衰亡的意思。在仲冬說:「水泉動」,是月一陽生,這是水流動,地氣生長的意思。可以稱之為火中的水,也可以稱之為土中的水。陰水,是兌澤,是形體,一陰上通於二陽之上,是有形的液體,普遍施予萬物,下降滋養萬物,在上可以說是雨露之水,在下就是大溪之水。人飲食入胃,命門之火蒸煮腐熟水谷,水穀之氣上熏於肺,肺通百脈,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上達皮毛,成為汗、涕、唾、津;下濡膀胱,成為大小便、液體。至於血液也是水,因為它隨著相火運行,所以顏色獨紅,周而復始,滾滾不竭。在上可以說是天河之水,在下就是長流水,始於西北天門,終於東南地戶,正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所以黃河水和海水,顏色都是一樣的。

金中的水,礦中的水銀就是,在人體是骨髓,最精貴,是人體的珍寶。木中的水,是巽木進入坎水而向上流出,這水就是木中的脂膏。人體足下有湧泉穴,肩膀上有肩井穴,這是暗藏水氣潛行之處。凡是津液潤澤皮膚內部的,都是井泉之水。水有這麼多不同,總歸於大海,天地之水,以海為宗。人體之水,以腎為源,而它能晝夜不息的原因,是因為它有一元之乾氣為太極。這是水中的五行。明白了水火的五行,土木金就可以類推了。經書上說:「掌握水火,其餘氣機就可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