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一·玄元膚論 (8)
卷之一·玄元膚論 (8)
1. 陰陽論
故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此方士之繩墨也。然而苦寒頻進,而積熱彌熾;辛熱比年,而沉寒益滋者何耶?此不知陰陽之屬也。經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斯理也,惟王太僕能窮之。注云:「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水者,
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無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啟玄達至理於繩墨之外,而開萬世醫學之源也。
陰陽者,虛名也;水火者,實體也。寒熱者,天下之淫氣也;水火者,人之真元也。淫氣湊疾,可以寒熱藥施之;真元致病,即以水火之真調之。然不求其屬,投之不入。先天水火,原屬同宮。火以水為主,水以火為原。故取之陰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陽者,水中尋火。
其明不熄。斯大寒大熱之病,得其平矣。偏寒偏熱之士,不可與言也。至於高世立言之士,猶誤認水火為心腎,無怪乎後人之懵懵也。
白話文:
陰陽論
所以用寒涼的方法治療熱症,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寒症,這是醫家遵循的基本原則。然而,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反而導致內熱更加旺盛;長期服用溫熱藥物,反而使內寒更加嚴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不懂得陰陽的屬性。經書上說:「凡是寒症而伴有熱象的,要從陰中取藥;凡是熱症而伴有寒象的,要從陽中取藥。」這就是說要尋找疾病的屬性。這個道理,只有王太僕才能徹底理解。註解說:「寒症而不寒,是因為沒有水;熱症而不熱,是因為沒有火。」沒有水,就要壯盛水的根本,以鎮壓陽氣;沒有火,就要增強火的來源,以消除陰寒。這樣才能突破既有的法則,開創萬世醫學的源頭。
陰陽是虛名,水火才是實體;寒熱是天地間的邪氣;水火才是人體的真元。邪氣導致疾病,可以用寒熱藥物治療;真元導致疾病,就要用水火這種真元來調理。但是如果不了解疾病的屬性,治療就達不到效果。先天之水火,原本是同處一宮的,火以水為本,水以火為根。所以,從陰中取藥,是在火中尋找水,這樣精氣就不會枯竭;從陽中取藥,是在水中尋找火,這樣光明就不會熄滅。這樣,即使是大寒大熱的病症,也能得到平衡。那些只知偏寒偏熱的人,是無法理解的。即使是那些醫學造詣很高的人,仍然誤認水火為心腎,難怪後人會如此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