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三·絳雪丹書 (1)
卷之三·絳雪丹書 (1)
1. 血症論
客有問於余曰。失血一證。危急駭人。醫療鮮效。或暴來而頃刻即逝。或暫止而終亦必亡。敢問有一定之方。可獲萬全之利否。余曰。是未可以執一論也。請備言之。
白話文:
有人問我,失血癥狀,危險且令人恐懼,治療效果不佳,有些突然發作,瞬間逝去,有些雖暫時止血,但最終仍會死亡,請問是否有固定治療方法,可以萬無一失呢? 我回答說,這不能以單一的觀點評論,請詳述說明。
凡血證。先分陰陽。有陰虛。有陽虛。陽虛補陽。陰虛補陰。此直治之法。人所共知。又有真陰真陽。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真陽虛者。從陰引陽。真陰虛者。從陽引陰。復有假陰假陽。似是而非。多以誤人。此真假二字。曠世之所不講。舉世之所未聞。在雜病不可不知。在血證為尤甚也。汝知之乎。
白話文:
凡是出現血證的狀況,首先要分清陰虛還是陽虛。陽虛就要補陽,陰虛就要補陰,這是最直接的治療方法。人人都知道。另外還有真陰真陽的區別。陽的根源在於陰,陰的根源在於陽,真陽虛的人,從陰引陽。真陰虛的人,從陽引陰。還有假陰假陽,乍看是這樣,其實不是,往往會誤導人,對於真假這兩個字,數十年來人們都沒講清楚,全世界的人都沒聽說過,如果遇到雜病,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在血證中尤其重要。你明白嗎?
既分陰陽。又須分三因。風寒暑濕燥火外因也。(過食生冷。好啖炙煿。醉飽無度。外之內也。)喜怒憂思恐。內因也。(勞心好色。內之內也。)跌撲閃朒。傷重瘀蓄者。不內外因也。
白話文:
在區分出冷熱後,還必須區分出三種原因。風雨暑濕燥火是外因。(過量吃生冷的食物,喜歡吃烤焦的食物,過度飲酒和飲食,都是外因的內因。)喜怒憂思恐是內因。(勞心過度、行為好淫,都是內因的內因。)跌打閃挫,傷害嚴重瘀血積聚的,不是內因也不是外因。
既分三因。而必以吾身之陰陽為主。或陰虛而挾內外因也。或陽虛而挾內外因也。蓋陰陽虛者。在我之正氣虛也。三因者。在外之邪氣有餘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治其虛。安問其餘。
白話文:
既然分出這三種原因,那麼一定要以自身陰陽的運行為主。或者因為陰虛而跟隨外在或內在的原因,或者因為陽虛而跟隨外在或內在的原因。大概是陰虛陽虛的人,是我們自身正氣不足的緣故。三種外在因素,是外在邪氣有餘的緣故。邪氣所聚集的地方,其氣一定是虛的。不治療自身的虛,哪裡還能去管其它。
客問曰。吐衄血者。從下炎上之火。暑熱燥火。固宜有之。何得有風寒之證。曰此六淫之氣。俱能傷人。暑熱者十之一二。火燥者半。風寒者半。而火燥之後。卒又歸於虛寒矣。
白話文:
患者詢問。吐血、衄血是下焦鬱熱的火氣上炎所引起的,暑熱燥火,本來就有此病症,為什麼吐血、衄血的人,還會出現風寒的症狀呢?
答:六淫之氣,都可以損傷人體。暑熱之氣佔十分之一二,火燥之氣佔一半,風寒之氣也佔一半;而火燥之氣之後,很快就會轉為虛寒。
內經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刑。民病血溢血泄。又曰少陽之復。火氣內發。血溢血泄。是火氣能使人失血也。而又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民病嘔血血泄鼽衄善悲。又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血見。是寒氣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血見。
白話文:
《內經》說:歲火過旺,炎熱盛行,肺金受到刑剋,人們容易患上吐血、便血的疾病。又說少陽之位,火氣內發,也會導致吐血、便血。所以火氣可以讓人失血。太陽司天,寒氣過盛,血液在體內發生變化,人們容易患上嘔血、便血、鼻衄、愛傷心等疾病。太陽在泉,寒氣過盛,人們容易患上血尿等疾病。所以寒氣也可以讓人失血。太陰在泉,濕氣過盛,人們容易患上血尿等疾病。
是濕氣使人失血也。又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於氣交。熱病生於上。冷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能使人失血者也。太陰司天之政。初之氣。風濕相薄。民病血溢。是風濕相搏血溢也。又云歲金太過。燥氣流行。民病反側咳逆。甚而血溢。是燥氣亦能使人血溢也。六氣俱能使人血溢。
白話文:
濕氣能使人失血,少陰主宰天地的政令,水火寒熱交會,熱病生於上,冷病生於下,寒熱相互侵犯,也能使人失血。太陰主宰天地的政令,初期的寒濕之氣互相影響,使人患上血溢的疾病,即風濕搏擊造成血溢。又說金年的天氣太乾燥,燥氣流行,百姓患上反覆咳嗽逆氣的疾病,嚴重的話甚至會血溢,故燥氣也能使人血溢。六種天氣都能使人血溢。
何獨火乎。況火有陰火陽火之不同。日月之火。與燈燭之火不同。壚中之火。與龍雷之火不同。又有五志過極之火。驚而動血者。火起於心。怒而動血者。火起於肝。憂而動血者。火起於肺。思而動血者。火起於脾。勞而動血者。火起於腎。能明乎火之一字。而於血之理。思過半矣。
白話文:
為什麼獨有火這種病症呢?況且火還有陰火陽火之分。日月之火與燈燭之火不同,竈中之火與龍雷之火不同。還有五種感情過度的火。驚嚇而動血,火就起於心;憤怒而動血,火就起於肝;憂愁而動血,火就起於肺;思念而動血,火就起於脾;勞累而動血,火就起於腎。能夠明白了火這一字的含義,那麼對於血的道理,也已經理解了一半了。
劉河間先生。特以五運六氣暑火立論。故專用寒涼以治火。而後人宗之。不知河間之論。但欲與仲景傷寒論對講。各發其所未發之旨耳。非通論種種不同之火也。自東垣先生出。而論脾胃之火。必須溫養。始禁用寒涼。自丹溪先生出。而立陰虛火動之論。亦發前人所未發。可惜大補陰丸補陰丸二丸中。
白話文:
劉河間的學說,特別是關於五運六氣暑火理論,是專用寒涼之藥物來治療火熱病症的。後來的人,崇奉劉河間的學說,卻不知道劉河間的目的是要與仲景的傷寒論對立,各自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是廣泛地討論各種不同的火熱病症。
到了東垣先生,提出了脾胃之火的理論,認為脾胃之火必須溫養,才禁止使用寒涼藥物。丹溪先生後來提出了陰虛火動的理論,也是前人所沒有論述過的。可惜的是,丹溪先生的大補陰丸和補陰丸這兩種藥丸,在方劑組成上有一些問題。
俱以黃柏知母為君。而寒涼之弊又盛行矣。嗟乎。丹溪之書不息。岐黃之道不著。余特撰陰陽五行之論。以申明火不可以水滅。藥不可以寒攻也。
白話文:
大家在用黃柏、知母做君藥的時候,寒涼的弊病又盛行起來了。唉!丹溪的醫書沒有停止流行,岐黃之道卻不被人重視。我特別撰寫了陰陽五行理論,來闡明火不能用來滅水,疾病不能用寒涼藥物來攻伐。
六淫中雖俱能病血。其中獨寒氣致病者居多。何也。蓋寒偽榮。風傷衛。自然之理。又太陽寒水少陰腎水。俱易以感寒。一有所感。皮毛先入。肺主皮毛。水冷金寒。肺經先受。血亦水也。故經中之水與血。一得寒氣。皆凝滯而不行。咳嗽帶痰而出。問其人必惡寒。切其脈必緊。
白話文:
六淫之中,雖然都能導致血液病變,但其中寒氣致病的最多。為什麼呢?因為寒邪容易傷及榮氣,風邪容易傷及衛氣,這是自然規律。而且,太陽經寒水少陰腎水,都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一旦受到寒邪的侵襲,皮毛首先受到影響。肺主皮毛,水冷金寒,肺經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血液也是水,所以經血和水一樣,一旦受到寒氣的侵襲,都會凝滯而不運行。咳嗽帶痰而出。問這個人,他一定會說惡寒。切他的脈搏,一定會發現很緊。
視其血中間。必有或紫或黑數點。此皆寒浮之驗也。醫者不詳審其證。便以為陰虛火動。而概用滋陰降火之劑。病日深而死日迫矣。余嘗用麻黃桂枝湯而愈者數人。皆一服得微汗而愈。蓋汗與血一物也。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余讀蘭室秘藏而得此意。因備記以廣其傳。
白話文:
仔細觀察病人血的顏色,一定會有紫的或黑的幾個點,這些都是表象為寒的證明。醫生不詳細審視病情,隨便就說陰虛火旺,概括地使用滋陰降火的藥劑,那麼病情會一天比一天加重,死亡也會迅速逼近。我曾經用麻黃桂枝湯治癒了幾個人,他們服用一次之後就微微出汗,然後就好了。其實,汗和血是同一種東西,搶奪了血的人就會不出汗,搶奪了汗的人就會沒有血。我讀了蘭室祕藏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寫下來,廣為傳播。
一貧者冬天居大室中。臥大熱炕。得吐血。求治於余。余料此病大虛弱而有火。熱在內。上氣不足。陽氣外虛。當補表之陽氣。瀉其里之虛熱。是其法也。冬天居大室。衣蓋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中一證。太陽傷寒當以麻黃發汗而不與。遂成衄血。卻以麻黃湯。立愈。
白話文:
某個貧困的人,冬天住在空曠的大房間中,躺在溫暖的炕上,突然發生吐血,於是請我為他診治。我猜測這個病是虛弱過度而內有火氣,熱氣在內,上行的氣力不足,陽氣在體表也很弱,所以應該補益體表的陽氣,並消除體內的虛熱,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冬天住在空曠的大房間,衣服又很單薄,就會嚴重地削弱陽氣,體表閉塞,體內的虛熱無法舒展,所以才會吐血。我回想起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一種症狀,太陽表寒表實的傷寒,應該用麻黃發汗卻沒用,就變成了流鼻血,反倒用了麻黃湯,立刻痊癒。
獨有傷暑吐衄者。可用河間法。必審其證面垢口渴喜飲。乾嘔腹痛或不痛。發熱或不發熱。其脈必虛大汗出者。黃連解毒主湯之。甚者白虎湯。
白話文:
只有中暑吐血的人,纔可以使用河間的療法。一定要診察他的症狀,臉色黑暗,口渴想喝水,乾嘔、腹痛或不痛,發燒或不發燒,他的脈搏一定虛弱浮大、出汗,用黃連解毒湯為主。嚴重的用白虎湯。
金匱方云。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瀉心湯主之。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此正謂手少陰心經之陰氣不足。本經之陽火亢甚。無所輔。肺肝俱受其火而病作。以致陰血妄行而飛越。故用大黃泄去亢甚之火。黃芩救肺。黃連救肝。使之和平。則陰血自復而歸經矣。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的人,可以用瀉心湯來治療。瀉心湯的配方是: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用。
這是因為手少陰心經的陰氣不足,本經的陽火過於亢盛,沒有什麼可以幫助它。肺和肝都受到這股火的侵襲而發病,導致陰血妄行,飛揚在外。所以用大黃來瀉去過於亢盛的火,黃芩來救肺,黃連來救肝,使之和平。這樣,陰血就會自行恢復,歸經入脈了。
愚按暑傷心。心氣既虛。暑氣故乘而入之。心主血。故吐衄。心既虛而不能主血。恐不宜過用寒涼以瀉心。須以清暑益氣湯中。加丹皮生地。兼犀角地黃治之。蓋暑傷心。亦傷氣。其人必無氣以動。脈必虛。以參耆助氣。使氣能攝血。斯無弊也。
白話文:
我認為暑熱會損傷心臟。心氣已經虛弱。暑氣因此乘虛而入。心臟主血。所以會吐血、流鼻血。心臟虛弱而不能控制血液。恐怕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來瀉心。必須使用清暑益氣湯,並加入丹皮、生地。同時使用犀角、地黃來治療。因為暑熱損傷心臟,也會損傷氣。這個人必然沒有氣來運動。脈搏一定虛弱。以人參、黃耆來幫助氣,使氣能收攝血液。這樣就沒有弊端了。
客問曰。既雲鬚分陰陽。則吐衄血者。陰血受病。以四物湯補血是矣。參耆補氣。奚為用之。而復有謂陽虛補陽之說何耶。曰子正溺於世俗之淺見也。自王節齋制本草集要。有云陰虛吐血者。忌人參。服之則陽愈旺。而陰愈消。過服人參者死。自節齋一言。而世之受病治病者。
白話文:
有人問道:「既然說鬍鬚可以分辨陰陽,那麼吐血的人是陰血受到傷害,用四物湯補血是正確的。服用人參和黃耆補氣,為什麼要用呢?還有說陽虛補陽的說法,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說:「你的問題陷入了世俗的淺見中。自從王節齋編撰《本草集要》以來,就有這樣的話:『陰虛吐血的人,忌服人參。服用人參後,陽氣會更加旺盛,陰氣會更加消散。過量服用人參的人會死亡。』自從節齋說了這句話後,世人無論是得病還是治病,
無問陽虛陰虛而並棄之若砒毒矣。冤哉冤哉。蓋天地間之理。陽統乎陰。血隨乎氣。故治血必先理氣。血脫必先益氣。古人之妙用也。
白話文:
不要把陽虛陰虛分別對待,並將它們都棄之如砒毒。這真是太冤枉了。天地間的規律是:陽統領陰,血隨同氣運行。因此治療血證,一定要先調理氣,治療血脫,一定要先補益氣。這是古人藥物運用的妙訣。
凡內傷暴吐血不止。或勞力過度。其血妄行。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即死。急用人參一兩或二兩為細末。入飛羅面一錢。新汲水調如稀糊。不拘時啜服。或用口臭亦可。古方純用補氣。不入血藥何也。蓋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無形自能生有形也。
白話文:
一旦吐血之症起病急劇,血湧如泉,口鼻皆流,不立即搶救性命危亡。此時需迅速取一兩或二兩的人參研成細末,加入一分錢重的飛羅面,倒入新汲的水調成稀糊狀。不拘時限,立即服用。或用口含片刻亦可。中醫古方之所以只用補氣的藥物,而不加入補血藥,是因為有形的血不能速生,而無形之氣才應該立即鞏固。無形之氣自然能生出有形之血。
若有真陰失守。虛陽泛上。亦大吐血。又須八味地黃湯固其真陰。以引火歸原。正不宜用人參。及火既引之而歸矣。人參又所不禁。陰陽不可不辨。而先後之分。神而明之。存乎人耳。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真陰虧虛,虛陽浮越,也會導致大吐血。這種情況下,需要服用八味地黃湯來補足真陰,引火歸原。此時,不應該服用人參。當虛火被引回後,服用人參是沒有禁忌的。陰陽的辨證至關重要,先後順序的掌握則需要神明且透徹的思考,這是醫者的智慧。
凡失血之後。必大發熱。名曰血虛發熱。古方立當歸補血湯。用黃耆一兩。當歸六錢。名曰補血。而以黃耆為主。陽旺能生陰血也。如丹溪於產後發熱。用參耆歸芎黑姜以佐之。或問曰。乾薑辛熱。何以用之。曰姜味辛。能引血藥入氣分。而生新血。神而明之。不明此理。見其大熱。
六脈洪大。而誤用發散之劑。或以其象白虎湯證。而誤用白虎。立見危殆。慎之哉。
白話文:
凡是失血之後,必定會發高燒。這種情況叫做「血虛發熱」。古方中有一帖當歸補血湯,由一兩黃耆和六錢當歸組成,以黃耆為主藥。黃耆性溫熱,能生血養陰。就如同丹溪在產後發熱時,用參耆歸芎黑姜佐之。還有人問說,乾薑性辛熱,為什麼要用呢?回答說,乾薑味辛,能引血藥入氣分,生出新血。這是藥理的奧妙之處。
客又問曰。陽能統陰。聞命矣。傷寒吐血。亦聞命矣。然除傷寒外。或者寒涼之藥。不能不少加一二。以殺其火氣。至於辛熱之品。以火濟火。恐一入口而直衝不止。奈何。寧和平守中。以免謗怨。何如。若丹溪產後用乾薑者。為有惡露凝留。故用之以化其瘀。未必可為典耍也。
白話文:
病人又問道:陽氣能統治陰氣,這個道理我知道了。傷寒症狀吐血也是陽氣過剩的表現,這個我也知道了。但是,除了傷寒症之外,有些寒涼的藥物,我們不得不稍微加一點,來降低火氣。至於辛熱的藥物,用火來濟火,恐怕一入口,火氣止不住上沖,怎麼辦呢?還是用平和的藥物,守住中庸之道,避免招來非議和怨恨,您看這樣好嗎?丹溪先生產後用乾薑,那是因為產婦有惡露凝留,所以用乾薑來化瘀,這並不一定能作為一般的常規治療方法。
余見先生治血證。不惟不用寒涼。而反常用大辛熱之藥。屢以奏功。不已霸乎。曰子之言。不讀古書。不窮至理。不圖活人之命者也。試檢古人已驗之名言以示之。
白話文:
我看見老師治療血證,不僅不用寒涼的藥物,反而經常使用辛熱的藥物,多次成功治癒疾病,難道不是霸道嗎?老師說:你這番話,是不讀古書,不探究透徹的道理,不考慮病人性命的人說的。我給你列舉古人驗證過的名言來警戒你。
金匱方云。吐血不止。柏葉湯主之。柏葉乾姜各二兩。艾三把。以水五升。取馬通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若吐血不止,可用柏葉湯來治療。柏葉、乾薑各二兩,艾葉三把,加入五升水,另加一升馬通,一起煮至剩一升,分幾次溫服。
凡吐血不已。則氣血皆虛。虛則生寒。是故用柏葉。柏葉生而西向。乃稟兌金之氣而生。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婦之道和。則血得以歸藏於肝矣。故用是為君。乾薑性熱。炒黑則止而不走。用補虛寒之血。艾葉之溫。能入內而不炎於上。可使陰陽之氣。
白話文:
凡是吐血不止,是身體氣血都虧虛了。虧虛就會產生寒氣。所以用柏葉。柏葉生長的時候都面向西方,它吸收庚金的屬性而生長出來。所以它可以剋制肝木。木屬性主升,金屬性主降。取升降相配的道理。就像夫妻之道和諧,血才能歸藏於肝臟。所以用柏葉作為君藥。乾薑屬性熱,炒黑了就能止血而不走竄。用它來補虛寒之血。艾葉的溫熱藥性,能夠進入體內而不引起上火的症狀。可以讓陰陽之氣。
反歸於里。以補其寒。用二味為佐。取馬通者為血生於心。心屬午。故用午獸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領而行為使。仲景治吐血準繩。可以觸類而長之。
白話文:
將血引回身體內部。用以補益寒涼的體質。再用兩種藥材做輔助。選用馬的通草,是因為血生於心臟,心臟屬午火,所以用午時的獸類藥材通草。通草具有降火止血的作用。導引人體動作以促使藥性運行。仲景治療吐血的原則,可以依此類推,觸類旁通。
仁齋直指云。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榮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耳。外必有虛冷之狀。法當溫中。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乾薑甘草湯。其效甚著。又有飲食傷胃。或胃虛不能傳化。其氣逆上。亦能吐衄。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出血諸證。每以胃藥收功。
白話文:
《仁齋直指》說,血遇熱則宣流,所以止血多用涼藥。但是也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榮氣虛散,血亦錯行的。所謂陽虛陰必走就是指這個。病人外必有虛冷之狀,治療方法應當溫中,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乾薑甘草湯,療效很顯著。還有飲食傷胃,或胃虛不能傳化,其氣逆上,也可能吐血、衄血。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凡出血諸證,常以胃藥收功。
曹氏必用方。吐血須煎乾姜甘草作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若服生地黃藕汁竹茹。去生便遠。
白話文:
曹氏醫師的必用方。吐血必須用乾薑和甘草煎煮成湯服用。或者使用四物理中湯也可以。服用這些藥方,沒有人不痊癒的。如果服用生地黃、藕汁和竹茹,吐血的症狀很快就會消失。
三因方云。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別陰陽。安定氣血。按患人果身受寒氣。口受冷物。邪入血分。血得冷而凝。不歸經絡而妄行者。其血必黑黯。其色必白而夭。其脈必微遲。其身必清涼。不用薑桂而用涼血之劑。殆矣。臨病之工。宜詳審焉。
白話文:
《三因方》中提到,理中湯可以治療外傷性胃出血,因為它的方劑最能理順中焦脾胃,分清陰陽,穩定氣血。如果患者腹受寒氣,口進冷物,邪氣侵入血分,血液受冷凝固,不歸經絡而妄行,那麼他的血液一定暗黑,面色一定是蒼白而枯槁,脈搏一定是微弱而遲緩,身體一定是冰冷的。這種情況下,就不應用薑桂,而應使用涼血的藥物,否則就會危及生命。當臨牀醫生遇到這種疾病時,應該仔細審視,做出正確的辨證論治。
褚氏遺書云。喉有竅咳血傷人。腸有竅便血殺人。便血猶可治。咳血不易醫。飲溲溺百不一死。服寒涼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陽和乎。玩陽和二字。褚氏深達陰陽之妙者矣。
白話文:
根據中醫古籍《海藏》所說,胸中聚集的殘火和腹中的太陰之氣積聚過久,會導致上下隔絕,脈絡部分陰陽不通。治療時,使用具有苦味熱性的藥物來穩定體內氣血,同時使用辛味熱性的藥物來疏通體外的氣血。再用甘溫的藥物來升發陽氣,用辛潤的藥物來下降陰氣。將嚴肅寒冷的氣氛轉化為春天的溫暖,將凜冽的寒氣轉化為和煦的氣息。這樣,汗液排出,病情就會痊癒。然而,殘留的毒素和垃圾仍然存在,周身陽氣還沒有完全恢復平衡,胸中還有些微燥熱,想要喝涼飲。如果這時食用冷的食物或服用涼性的藥物,陽氣就會再次消退。
海藏云。胸中聚集之殘火。腹裡積久之太陰。上下隔絕。脈絡部分陰陽不通。用苦熱以定於中。使辛熱以行於外。升以甘溫。降以辛潤。化嚴肅為春溫。變凜冽為和氣。汗而愈也。然餘毒土苴。猶有存者。周身陽和。尚未泰然。胸中微燥而思涼飲。因食冷物服涼劑。陽氣復消。
余陰再作。脈退而小。弦細而遲。激而為衄血吐血者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為便血溺血者有之。腎肝受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鮮。此重沓寒濕化毒。凝泣水穀道路。浸潰而成。若見血證。不詳本末。便用涼折。變乃生矣。
白話文:
陰氣再次發作,脈象退散而細弱,而且很遲緩。有的人因此而吐血或流鼻血,這是因為心肺受到邪氣。有的人因此而大便或小便帶血,這是因為腎肝受到邪氣。三焦出血。血的顏色是暗紅色,不鮮紅。這是因為寒濕之邪侵入體內,凝聚成為毒氣。毒氣閉阻了人體的水穀通道,因此導致出血。如果在看到血證的時候,不去詳細瞭解病情的本末,就用涼藥治療,這樣就會引起病情的變化。
客又問曰。吐血可用辛熱。為扶陽抑陰。始聞命矣。然復有真陰真陽之說。可得聞乎。答曰。世之言陰陽者。氣血盡之矣。豈知火為陽氣之根。水為陰血之根乎。吾所謂水與火者。又非心與腎之謂。人身五行之外。另有一無形之火。無形之水。流行於五臟六腑之間。惟其無形。
白話文:
客人又問道,吐血可以用辛熱的藥物治療,這是為了扶助陽氣,抑製陰氣嗎?我一開始聽到這個說法時,就有了疑問。但是,又有人說有真陰、真陽之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回答說,世間談論陰陽的人,他們的論述都只是說到氣血而已。難道他們不知道火是陽氣的根本,水是陰血的根本嗎?我所說的「水」和「火」,並不是指心臟和腎臟。除了人體的五行之外,還有一種無形的火和無形的。這種水和火在五臟六腑之間流動。因為它們是無形的,
故人莫得而知之。試觀之天。日為火之精。故氣隨之。月為水之精。故潮隨之。如星家看五行者。必以太陽太陰為主。然此無形之水火。又有一太極為之主宰。則又微乎微矣。此天地之正氣。而人得以生者。是立命之門。謂之元神。無形之火。謂之元氣。無形之水。謂之元精。
俱寄於兩腎中間。故曰五臟之中。惟腎為真。此真水真火真陰真陽之說也。
白話文:
其他人無法理解。試著觀察天空。太陽是火之精,所以氣會跟著它運行。月亮是水之精,所以潮汐會跟著月亮運行。就像占星家看五行,一定以太陽太陰為主。然而,這些無形的水火,還有一個太極作為主宰,這比無形的水火還要細微難見。這些是天地之間的正氣,作為人能夠得到生命,是立命的門戶。稱之為元神。無形的火,稱為元氣。無形的水,稱為元精。
又問曰。真陰真陽。與血何干乎。曰子但知血之為血。而不知血之為水也。人身涕唾津液痰汗便溺。皆水也。獨血之水。隨火而行。故其色獨紅。腎中之真水乾。則真火炎。血亦隨火而沸騰矣。腎中之真火衰。則真水盛。血亦無附而泛上矣。惟水火奠其位。而氣血各順布焉。故以真陰真陽為要也。
白話文:
有人問:真陰真陽和血有什麼關係?我回答說:你知道血是血,但不知道血是水。人體的涕、唾、津液、痰、汗、便、溺都是水。只有血水隨著火而流動,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腎中的真水乾了,真火就會燃燒,血液也會隨著火而沸騰。腎中的真火衰退,真水就會旺盛,血液也就不會依附而泛濫了。只有水火奠定其位置,氣血才能各自順利分佈。所以以真陰真陽為關鍵。
又問曰。既是火之為害。正宜以水治之。而先生獨曰火不可水滅。反欲用辛熱何耶。曰子但知火之為火。而不知火有不同也。有天上之火。如暑月傷暑之病是也。方可以井水沃之。可以寒涼折之。若壚中之火。得水則滅。在人身即脾胃之火。脾胃之中無火。將以何者蒸腐水穀。
白話文:
又有人問,火氣既然如此有害,正應該用寒涼的水來治療啊。您卻說火不可用寒涼的水來剋制,反而要使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說,你只知道火是一種熱邪,卻不知道火還有不同的種類。人體內有從上焦傳來的火邪,比如暑月傷署的疾病便是。這種火可以用井水來治療,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來剋制。但如果是從下焦傳來的火,卻正好相反,用水來治療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比如脾胃中的火,脾胃中本來就需要火來維持正常的運作。若人體脾胃中缺少了火,那麼將無法消化食物,無法將水穀精微化為氣血。
而分溫四體耶。至於相火者。龍雷之火。水中之火也。龍雷之火。得雨而益熾。惟太陽一照。而龍雷自息。及秋冬陽氣伏藏。而雷始收聲。龍歸大海矣。此火不可水滅。而用辛熱之義也。當今方書亦知龍雷之火。不可水滅。不可直折。但其注皆曰黃柏知母之類是也。若是依舊。
是水滅直折矣。誤天下蒼生者。此言也。哀哉。
白話文:
這些藥可以使四肢溫暖。至於所謂的相火,是指腎水中的火,就好像龍雷之火,水中的火一樣。龍雷之火遇到雨水會更加猛烈,只有太陽一照,龍雷就會自行熄滅。等到秋冬,陽氣隱藏起來,雷聲才開始收斂,龍也歸入大海。這種火不能用水來熄滅,而要用辛熱的藥物。當今的方書也知道龍雷之火不能用水滅,也不能直接折斷。但他們的註解都說黃柏、知母等藥物可以做到。如果還是這樣,
又問曰。黃柏知母既所禁用。治之將何如。若與前所論。理中溫中無異。法何必分真陰真陽乎。曰溫中者。理中焦也。非下焦也。此係下焦兩腎中先天之真氣。與心肺脾胃後天有形之體。毫不相干。且乾薑甘草當歸等藥。俱入不到腎經。惟仲景八味腎氣丸斯為對證。腎中一水一火。
白話文:
有人又問:既然黃柏、知母是禁用之物,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與您前面所說的理中湯、溫中湯沒有不同,為什麼要區分真陰和真陽呢?
我回答說:溫中湯是溫中焦,不是溫下焦。下焦的兩腎之中,是先天之真氣,與心、肺、脾、胃等後天有形的臟腑完全不同。而且,乾薑、甘草、當歸等藥物都無法進入腎經。只有仲景的八味腎氣丸纔是針對這個證狀的。腎臟中有一水一火。
地黃壯水之主。桂附益火之原。水火既濟之道。蓋陰虛火動者。若腎中寒冷。龍宮無可安之穴宅。不得已而遊行於上。故血亦隨火而妄行。今用桂附二味純陽之火。加於六味純陰水中。使腎中溫暖。如冬月一陽來復於水土之中。龍雷之火。自然歸就於原宅。不用寒涼而火自降。
白話文:
地黃是補益水陰的主要藥物,肉桂和附子是增強火陽的根本藥物。水火既濟是道家煉丹術中的一種術語,比喻陰陽協調,配合融洽。在中醫理論中,陰虛火動是導致血虛的常見原因之一。腎臟位於水位,是水陰的根本,腎臟虛寒水陰不足,就會導致火陽亢盛,形成陰虛火動。當腎臟寒冷時,龍宮(腎臟)就沒有安穩的住所,火熱之氣就會向上遊走,血也會隨之妄行。現在用純陽之火的肉桂和附子,加入純陰之水的六味藥中,使腎臟溫暖,就像冬天的陽氣復歸於水土之中,龍雷之火自然會歸回原宅。這樣就不需要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火氣自然會下降。
不必止血而血自安矣。若陰中水乾而火炎者。去桂附而純用六味。以補水配火。血亦自安。亦不必去火。總之保火為主。此仲景二千餘年之玄秘。豈後人可能筆削一字哉。
白話文:
不需要止血,血自然會安靜。若陰中水乾枯而火熾熱的人,去掉肉桂和附子,單獨用六味地黃丸,以補水以配火,血也會自然安定。也不必去火。總之,保全腎中之火為主。這是仲景兩千多年來的神祕之處。難道後人可以筆削一個字嗎?
客又問曰。假寒假熱之說何如。曰此真病之狀。惑者誤以為假也。經曰。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於氣交。熱病生於上。冷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血溢血泄。內經蓋指人之臟腑而言。言少陰司天者。腎經也。凡腎經吐血者。俱是下寒上熱。陰盛於下。逼陽於上之假證。
白話文:
客人又問道:假寒假熱的說法是怎麼回事?我答道:這是真正疾病的狀表現,被迷惑的人誤以為是假的。經書上說,少陰是主管天體的運行,它通過水火寒熱來維持氣交的運作。熱病產生在上部,冷病產生在下部,寒熱互相侵犯而爭鬥在人體的中部,人就會生病,出現吐血、泄血的症狀。內經是專門指人的臟腑而言的,說少陰主管天體運行是指腎經而言。凡是患有腎經吐血的人,都是下部寒冷,上部燥熱,這是陰氣在下部盛行,逼迫陽氣往上走的假象。
世人不識而為其所誤者多矣。吾獨窺其微。而以假寒治之。所謂假對假也。但此證有二。有一等少陰傷寒之證。寒氣自下腎經。而感小腹痛。或不痛。或嘔或不嘔。面赤口渴不能飲水。胸中煩躁。此作少陰經外感傷寒看。須用仲景白通湯之法治之。一服即愈。不再作。又有一等真陰失守。
白話文:
世間一般人沒有見識,被誤導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之所以特別注意這種症狀,是可以假設為寒症進行治療。所謂假寒相對應的是假熱啊。可是這種病變症狀有兩種。有一種是少陰經受到寒邪損傷的症狀。寒氣由腎經自下而導致小腹疼痛。或者有痛,或者沒有痛;或者有嘔吐,或者沒有嘔吐;臉部發紅,口渴,不能喝水,胸中煩躁。這種症狀可以當作少陰經感受外來寒邪的症狀,需要按照仲景白通湯的方法進行治療。一服藥後即可治癒,不再復發。又有一種是真正陽氣不足的症狀。
命門火衰。火不歸元。水盛而逼其浮游之火於上。上焦咳嗽氣喘惡熱面紅嘔吐痰涎出血。此係假陽之證。須用八味地黃。引火歸元。茲二方俱用大熱之藥。倘有方無法。則上焦煩熱正甚。復以熱藥投之。入口即吐矣。須以水探冷。假寒驅之。下嗌之後。冷性既除。熱性始發。
白話文:
命門火衰弱,無法回到腎臟。水勢強盛,因而迫使本來在腎臟的虛火浮游到上焦。因此,上焦出現咳嗽、氣喘、惡熱、面紅、嘔吐痰液、吐血等症狀。這屬於假陽症。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引導虛火回到腎臟。這兩個方子都使用了大熱性藥物。如果方法不當,上焦煩熱的症狀會更加嚴重。再用熱性藥物治療,病人無法服用。必須先用水探測冷熱,用假寒的方法來驅除虛火。藥物服下後,寒性消退,熱性才會發揮作用。
因而嘔噦皆除。此加人尿豬膽汁於白通湯。下以通拒格之寒也。用八味湯者。亦復如是。倘一服寒涼。頃刻立死。慎之哉。
白話文:
因此,嘔吐和呃逆都消除。這是加人尿、豬膽汁於白通湯後。目的是宣洩拒抗體內的寒氣。服用八味湯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服用寒涼的藥物。可能會在片刻間死去。一定要謹慎小心啊!
客曰。真假之說。至矣精矣。吾何以辨其為假而識之耶。又何以識其為傷寒與腎虛而辨之耶。曰此未可以易言也。將欲望而知之。是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目遇也。將欲聞而知之。是可以氣聽。而不可以心符也。將欲問而知之。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也。將欲切而知之。得之心而應之手。
白話文:
客人問。真假之說。非常精闢和深奧。我應該如何辨別其為假,並識別它呢?又該如何識別其為傷寒與腎虛,並將它們區分清楚呢?神醫回答說:這不是用簡單的語言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如果你想要了解它,那麼只可以用精神去領悟,而不能用眼睛去看;如果你想要聽懂它,那麼可以用心氣去聽,而不能用耳朵去聽;如果你想要詢問它,那麼可以用意念去體會,而不能用語言去表達;如果你想要切脈來診斷它,那麼就必須用心去感受脈象,而不能只用手去觸摸。
巧則在其人。父不能傳之子也。若必欲言之。姑妄言乎。余辨之舌耳。凡有實熱者。舌胎必燥而焦。甚則黑。假熱者。舌雖有白胎而必滑。口雖渴而不能飲水。飲水不過一二口。甚者少頃亦吐出。面雖赤而色必嬌嫩。身作躁而欲坐臥於泥水中。此為辨也。傷寒者。寒從下受之。
白話文:
真正的技巧在於個人。父親無法傳授給兒子。但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只能隨便說說了。我的辨證方法在於舌頭和耳朵。凡是實熱的人,舌苔一定乾燥而焦灼,嚴重的甚至發黑。假熱的人,舌頭雖然有白苔,但一定滑膩。口渴卻不能喝水,喝水也不能超過一、兩口,嚴重的甚至喝下去後不久就吐出來。臉雖然紅潤,但面色一定嬌嫩。身體燥熱,卻想坐在泥水裡。這就是辨別方法。傷寒的人,寒氣從下部受到。
女人多有此證。大小便閉。一劑即愈。此暴病也。陰虛者。大小便俱利。吐痰必多。此陰虛火衰之極。不能以一二藥愈。男女俱有之。縱使引得火歸。又須以參耆補陽兼補陰。歲月調理。倘不節欲。終亦必亡而已。余所傳如此。此不過糟粕耳。所望於吾子者。得意而忘言。斯得之矣。
白話文:
很多婦女都有這種癥狀,大多數是大便和小便不暢通。服一劑藥就能治好。這是突然發作的疾病。陰虛的人,大便和小便都很通暢容易解出,並且會吐出很多痰。這是陰虛火衰到極點,不能用一兩味藥就能治好。男女都有這種情況,即使引火歸元,也需要用參耆來補陽兼補陰,需要調理很久,如果不節制慾望,到最後一定會死去。這就是我所傳授的,只是皮毛而已。我希望我的兒子能領悟我的意思後就不需要言語了,這才真正領悟到精義。
凡治血證。前後調理。須按三經用藥。心主血。脾裹血。肝藏血。歸脾湯一方。三經之方也。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茯神補心以生脾土。參耆甘草補脾以固肺氣。木香者。香先入脾。總欲使血歸於脾。故曰歸脾。有鬱怒傷脾思慮傷脾者尤宜。火旺者加山梔丹皮。火衰者加丹皮肉桂。又有八味丸。以培先天之根。治無餘法矣。
白話文:
凡是治療血癥的,前後都要調理。必須根據三條經絡用藥。心臟主管血液。脾臟儲存血液。肝臟藏匿血液。歸脾湯是一個方子,正可以治療三條經絡。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茯神補心以生脾土。參耆甘草補脾以固肺氣。木香,是指香味先入脾。總希望血歸於脾。所以叫做歸脾。有鬱怒傷脾、思慮傷脾的人尤其適合。如果火旺,就加山梔丹皮。如果火衰,就加丹皮肉桂。另外有八味丸,以補養先天的根本。這是最高的治療方法了。
薛立齋遇星士張東谷談命時。出中庭。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證。遇勞即發。余意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與補中益氣湯。加門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翌早請見。云服四物黃連山梔之類。血益多而倦益甚。得公一匕。吐血頓止。精神如故。何也。薛曰脾統血。肺主氣。此勞傷脾肺。致血妄行。故用前藥。健脾肺之氣。而噓血歸元耳。
白話文:
薛立齋遇到星術家張東谷時,他談論命運。他走到中庭,吐了一兩口血。他說他很久就有這個病徵,只要一勞累就會發作。我猜想這是勞累傷了肺氣,所以血液一定會散失。一看果然如此。於是給他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生地、五味子、山藥、茯苓和遠志。他服用了之後就痊癒了。第二天早上,他來拜訪我,說服用四物、黃連和山梔之類的藥物後,吐血更多,而且更疲倦。但是服用我開的藥後,立刻就不吐血了,精神也恢復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薛立齋說:脾臟統管血液,肺臟主導氣。他勞累傷了脾臟和肺臟,才會導致血液亂流。所以用了前面的藥方,可以增強脾臟和肺臟的氣,並且讓血液歸於正道。
一男子咳嗽吐血。熱渴痰盛。盜汗遺精。用六味地黃料。加門冬五味治之愈。後因勞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化其紫血。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咳血一二口。脾肺腎三脈。皆洪數。用歸脾湯六味丸而全愈。
白話文:
有一位男性患者患有咳嗽吐血的症狀,還伴有發熱口渴、痰多、盜汗、遺精等問題。醫師使用六味地黃湯加門冬五味子為他治療,病情逐漸好轉痊癒。但之後由於勞累生氣,他突然吐出了紫色的血塊。醫師先用花蕊石散來化解紫血,再用獨參湯繼續治療,病情逐漸好轉痊癒。後來,這位患者如果勞累就會咳出一兩口血,他的脾、肺、腎三條脈搏都又快又洪大。醫師使用歸脾湯和六味丸治療,最終痊癒。
一童子年十四。發熱吐血。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不信。用寒涼降火愈甚。始謂余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耆用之奚為。余述丹溪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其精已暗耗。
白話文:
一個十四歲的童子,發熱病而吐血。我說應該用補益氣血的藥,以滋潤肺金。童子的父母不信我的話,用寒涼的藥降火,病勢反而更重。他們開始對我說,童子還沒有成家立業,怎麼可能腎虛?用補氣補腎的黨參和鹿茸又能有什麼用?我引用了丹溪的話,腎主閉藏,肝主疏瀉。二臟都具有相火,而均以心為上元,為外物所感,極易動而發。心動則相火翕然而起,所以即使二臟不相交會,精血已暗中虧耗。
又褚氏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必有難狀之疾。遂與補中益氣六味地黃而瘥。
白話文:
我認為小孩子的身體狀況,需要看先天的父母之氣,而母親之氣尤為重要。凡是驚風、痘疹、腎虛發熱,都以母親之氣為主。如果母親有「火」、其兒子必有「火」;母親脾虛,子必多脾病;母親「火」衰,子必從幼年就有腎虛證。像齒遲、語遲、行遲、囟門開大、腎疳等證,都是先天的不足。從小開始補養,亦有可以恢復的希望。不必像上面所說的暗泄,才會有吐血證。有人問道:「吐血、衄血,都是上炎之火,一個出血在口,一個出血在鼻,這是為什麼呢?」
愚謂童子之證。須看先天父母之氣。而母氣為尤重。凡驚風痘疹。腎虛發熱。俱以母氣為主。如母有火者。其子必有火。母脾虛者。子必多脾病。母火衰者。子必從幼有腎虛證。如齒遲語遲行遲囟門開大腎疳等證。皆先天不足。從幼填補。亦有可復之天。不必如上所言暗泄。方有血證。客問曰。吐血衄血。同是上炎之火。一出於口。一出於鼻。何也。
東垣云。衄血出於肺。從鼻中出也。嘔血出於胃。吐出成碗成盆也。咯唾血者。出於腎。血如紅縷。在痰中唾中。咳咯而出也。痰涎血者。出於脾。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而出也。
白話文:
吐血出於肺部。血從鼻部出。美,出部。結結結子之部。口部。口部(胃部)口發部。口部部(美)部)接節節節節。節。結結。結結等)死。郭郭血部。出。出。出。評。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
東垣論雖如此。然肺不特衄血。亦能咳血唾血。不特胃嘔血。肝亦嘔血。蓋肺主氣。肝藏血。肝血不藏。亂氣自兩脅中。逆而出之。然總之是腎水隨相火炎上之血也。腎主水。水化液為痰為唾為血。腎脈上入肺。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病則俱病也。
白話文:
雖然東垣提出了這樣的論點,但肺臟不僅僅會導致鼻出血,還會導致咳嗽出血、吐血。不僅僅是胃會嘔血,肝臟也會嘔血。這是因為肺臟主導氣體,肝臟儲藏血液。如果肝臟的血液無法儲藏,就會擾亂兩側的氣體,並逆行而出。然而,總的來說,這是腎臟的水液隨著相火向上燃燒的血液。腎臟主導水液,水液化為痰液、唾液和血液。腎臟的經脈向上進入肺臟,沿著喉嚨,夾住舌根。它的支脈從肺臟出來,連接到心臟,並注滿胸腔。因此,如果肺臟生病,它們都會生病。
但衄血出於經。衄行清道。吐血出於胃。吐行濁道。喉與咽二管不同也。蓋經者走經之血。走而不守。隨氣而行。火氣急。故隨經直犯清道而出於鼻。其不出於鼻者。則為咳咯。從肺竅而出於咽也。胃者守營之血。守而不走。存於胃中。胃氣虛不能攝血。故令人嘔吐。從喉而出於口也。
白話文:
鼻血是從經脈出來的。鼻血流出可以清除經脈。吐血是從胃中出來的。吐血流出可以清除胃中的污濁。喉嚨與咽喉是不同的兩個管道。經脈中的血是流動的,不守著一個地方,隨著氣息而流動。火氣急躁,所以血會隨著經脈直衝清道,從鼻孔流出來。如果血沒有從鼻孔流出來,就會變成咳嗽和咯血,從肺竅流到咽喉。胃中的血是守著營衛的,不流動,存留在胃中。胃氣虛弱不能攝血,所以會使人嘔吐。血從喉嚨流到口中。
今人一見吐衄。便以犀角地黃為必用之藥。然耶否耶。曰犀角地黃乃是衄血之的方。若陰虛火動吐血與咳咯者。可以借用成功。若陽虛勞力及脾胃虛者。俱不宜。蓋犀水獸也。焚犀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從任督而至巔頂。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腎水。由腎脈而上引。
白話文:
當今的人一看到吐血不止,就認為犀角地黃是必備的藥物。但真的是這樣嗎?犀角地黃的確是治療鼻衄的良方。但若是陰虛火動引起的吐血或咳嗽咳痰,可以適當借用犀角地黃來治療。但若是陽虛勞損或脾胃虛弱的人,都不適合使用犀角地黃。因為犀牛是水獸,犀角有引水下行的作用,可以通達天與地。鼻衄之血,從任脈與督脈到達頭頂,進入鼻中。所以只有犀角能夠讓血歸於腎水,循著腎脈上引。
地黃滋陰之品。故為對證。今方書中所載云。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犀角升麻氣味形性。迥不相同。何以代之。曰此又有說焉。蓋緣任沖二脈。附陽明胃經之脈。亦入鼻中。火鬱於陽明而不得泄。因成衄者。故升麻可代。升麻陽明藥。非陽明經衄者。不可代。衄亦有陰虛火衰者。
白話文:
地黃具有滋陰的功效,因此可以用來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鼻出血。但是,現在的方書中記載,如果沒有犀角,就可以用升麻來代替。犀角和升麻的氣味、形狀和性質都完全不同,為什麼可以用升麻來代替犀角呢?
這是因為任脈和沖脈都附屬於陽明胃經的脈絡,也進入鼻腔。如果火氣鬱積在陽明經而無法宣發,就會導致鼻出血。所以,升麻就可以代替犀角。升麻是陽明經的藥物,只能用於陽明經引起的鼻出血,不能用於其他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另外,鼻出血也可能是因為陰虛火衰引起的。
其血必點滴不成流。須用壯火之劑。不可概用犀角。有傷寒病五六日。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自利。渴飲水漿。此瘀血證也。宜犀角地黃湯桃仁承氣湯。看上下虛實。用犀角地黃湯治上。桃仁承氣湯治中。抵當湯丸治下也。
白話文:
他的血必定是一點一滴地流出,不能形成血流。必須使用猛烈的火攻藥物。不可一概使用犀角。有的傷寒病五、六天。只有頭部出汗。身上不出汗。按壓頸部後又恢復原狀。小便自然通利。口渴想喝水。這是瘀血證。宜用犀角地黃湯、桃仁承氣湯。看上下虛實。用犀角地黃湯治療上部。桃仁承氣湯治療中間。抵當湯丸治療下部。
有血從齒縫中。或牙齦中出。名曰齒衄。亦系陽明少陰二經之證。蓋腎主骨。齒者骨之標。其齦則屬胃土。又上齒止而不動屬土。下齒動而不止屬水。凡陽明病者。口臭不可近。根肉腐爛。痛不可忍。血出或如湧。而齒不動搖。其人必好飲。或多啖炙煿肥甘。豢養所致。內服清胃湯。
白話文:
有血從齒縫中或牙齦中流出,稱為「齒衄」,也是陽明、少陰二經的病症。腎主骨,牙齒是骨骼的標誌,牙齦則屬於胃土。又上牙停止而不動,屬土;下牙活動不停,屬水。凡是陽明病的人,口臭難聞,無法靠近。牙齦根肉腐爛,疼痛難忍,血流如湧,但牙齒並不鬆動。這種人必定嗜酒,或多吃烤肉、油膩肥甘的食物,導致了這種疾病。內服「清胃湯」可治。
外敷石膏散。甚者服調胃承氣湯。下黑糞而愈。或有胸虛熱者。以補中益氣加丹皮黃連亦得。少陰病者。口不臭。但浮動。或脫落出血。或縫中痛而出血。或不痛。此火乘水虛而出。服安腎丸而愈。余嘗以水虛有火者。用六味加骨碎補。無火者八味加骨碎補。隨手而應。外以雄鼠骨散敷之。
白話文:
外敷石膏散。情況嚴重的服用「調胃承氣湯」,拉出黑色糞便後就會好轉。或有胸虛熱的症狀,使用「補中益氣」加「丹皮」、「黃連」也能治癒。少陰病的患者,口不會發臭,只是舌苔浮動,或脫落出血,或牙縫中疼痛而出血,或不疼痛。這是火氣乘虛而出的緣故,服用「安腎丸」就可以治癒。我曾經用「六味」加上「骨碎補」,來治療水虛有火的人,沒有火氣的話,就用「八味」加上「骨碎補」,隨手就可以治癒。外敷「雄鼠骨散」。
齒動復固。又有齒痛連腦者。此係少陰傷寒。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可不知。又小兒疳證。出血口臭肉爛者。蘆薈丸主之。
白話文:
當牙齒鬆動時,用附子細辛湯來治療。還有一些人出現牙痛並伴隨著腦痛的症狀,這時就需要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進行治療。此外,兒童患有疳證,出現出血、口臭、肉腐爛等症狀時,可服用蘆薈丸來治療。
有怒氣傷肝。而成吐衄者。其人必唇青面青脈弦。須用柴胡梔子清肝散。
白話文:
生氣會損傷肝臟。而出現吐血的人,必定是臉色青綠,脈搏緊長。需要使用柴胡、梔子等中藥來清肝降火。
有鬱氣傷脾者。須用歸脾湯。加丹皮山梔。推而廣之。世人因鬱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則火不得舒。血不得藏而妄行。但郁之一字。不但怒為郁。憂為郁。怒與憂固其一也。若其人素有陰虛火證。外為風寒暑濕所感。皮毛閉塞即為郁。鬱則火不得泄。
白話文:
脾臟因鬱氣而受傷,應使用歸脾湯,並加入丹皮和山梔子。擴展而言,世上因鬱悶而導致血癥的人很多。憂鬱都是肝臟疾病所引起的,因為肝臟屬於木行,木中有火,鬱悶嚴重時火不能舒展,血也無法收藏而胡亂運行。但「鬱悶」這個字並不只是生氣纔算鬱悶,憂愁也是鬱悶,生氣和憂愁本來就是一樣的。如果這個人原本就有陰虛火證的體質,外部受到風寒暑濕的侵襲,皮毛閉塞,就造成了鬱悶。鬱悶則火不能宣洩。
血隨火而妄行。鬱於經絡。則從鼻而出。鬱於胃脘。則從吐而出。凡系郁者。其脈必澀。其人必惡風惡寒。不知者便以為虛而溫補之。誤矣。須視其面色必滯。必喜嘔。或口苦。或口酸。審有如是證。必當舒散其鬱為主。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是也。其方惟逍遙散為的藥。
外加丹皮茱連。隨手而應。血止後。若不用六味地黃以滋其陰。翌日必發。余於五郁論中。言之詳矣。
白話文:
血液隨著火氣而亂流,阻滯在經絡裡,就會從鼻子流出來;瘀結在胃脘中,就會嘔吐出來。凡是鬱結的人,脈博一定澀滯,畏寒怕風。不懂的人,誤以為是虛證,而用溫補藥來治療。這就錯了。必須觀察其面色,一定晦滯,一定喜歡嘔吐,或者口苦或者口酸。審察有這樣的症狀,一定以舒散鬱結為主。若是肝鬱,則當宣通肝氣;若是心火鬱結,則當發散心火。其中最有效的中藥處方,就是逍遙散。
有飲酒過多。傷胃而吐血。從吐後出者。以葛花解酲湯。加丹皮倍黃連。使之上下分消。酒病愈。血亦愈矣。有過啖炙煿辛熱等物而得者。上焦壅熱。胸腹滿痛。血出紫黑成塊者。可用桃仁承氣湯。從大便導之。此釜底抽薪之法。
以上二證。雖屬內傷。猶作有餘之證。可用前法。
白話文:
有飲酒過度導致胃受傷而吐血。吐血,上焦熱盛,以葛花解酲湯合丹皮、倍黃連,使之上下分消,酒病可痊癒,血也就能止住。過食炙煿辛熱等物而導致吐血的。上焦壅熱,胸腹滿痛,血出紫黑成塊,可用桃仁承氣湯,從大便導出。這就如從釜底抽薪的方法。
有婦人發熱。經水適來適止。譫語晝輕夜重。如見鬼。小便利或不禁。此名熱入血室。須用小柴胡湯。加紅花生地丹皮官桂歸尾破血之劑。詳見傷寒門。
白話文:
有一名婦女發燒,月經剛來剛止。她白天胡言亂語、晚上更嚴重。好似看到鬼,小便有時控制不住。這叫做熱入血室。需要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紅花、生地、丹皮、官桂、歸尾等破血的藥物。詳細的方法請參考傷寒門。
有墜車墜馬。跌撲損折。失血瘀蓄腫痛發熱者。先以桃仁大黃川芎當歸赤芍丹皮紅花。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而後區別治之以和血消毒之藥。張子和嘗以通經散神祐丸。大下數十行。病去如掃。不致有癃殘跛躄之患。又嘗以此法治杖瘡痛腫發熱絕者。十餘行而腫退熱消。真不虛語也。
白話文:
有從車上或馬上跌下來的,或者跌倒或碰撞受傷骨折的,失血、血淤積聚、腫痛發熱的,先用桃仁、大黃、川芎、當歸、赤芍、丹皮、紅花等行血破瘀的藥劑,來折斷它的銳氣,然後再區別情況,用和血消毒的藥來治療。張子和曾經用通經散和神祐丸,大量瀉下幾十次,疾病消除得像被掃過一樣,不會有小便不通、殘廢、跛腳的後患。又曾經用這種方法治療杖瘡腫痛發熱、昏迷不省人事的,十幾次瀉下後,腫消熱退。這真是真話,一點也不假。
有產後惡露未盡。兒枕作痛者。須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丹皮等。行血破血之藥。加薑桂辛熱。以行其瘀。又有虛痛無瘀血者。當另行溫補。不可概用破血之劑。且以今時之弊言之。夫人之吐衄。非陰虛則陽虛。余備言矣。今人一見血證。以為陰虛者。血虛也。舍四物何法乎。
白話文:
有一些產婦在生產後,惡露排出不盡。孩子枕頭後會疼痛。必須使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丹皮等行血破血的藥物。加上薑、桂辛熱的藥物,來治療淤血。還有一些產婦是虛痛,沒有淤血。我們應另外使用溫補藥物。不能籠統地使用破血藥物。同時,以現在的弊端來說。人的吐血、衄血,不是陰虛就是陽虛。我已經詳細地說過了。現在的人一見到血證,就認為是陰虛,就是血虛。除了四物湯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呢?
火動者熱也。非芩連梔柏何藥乎。咳嗽者火也非紫菀百部知母貝母何物乎。丹溪節齋。俱有明訓。豈能外之。誰知陰虛之證。大抵上熱下寒者多。始而以寒涼進之。上焦非不爽快。醫者病者無不以為道在是矣。稍久則食減。又以為食不化。加神麯山楂。再久而熱愈盛。痰嗽愈多。
白話文:
火主炎熱。不服用芩聯、梔子、柏子等藥物可以嗎?咳嗽是火熱引起的。不服用紫菀、百部、知母、貝母等藥物可以嗎?丹溪、節齋等人都曾明明白白地告誡過。難道能夠棄之不用嗎?誰知道陰虛的證候,大多是上面熱下面寒。剛開始服用寒涼藥物。上焦感覺挺舒服。醫生和病人沒有不認為應當這樣做的。過了一段時間後,感到食慾減退。又認為食物沒有消化。加入神麯、山楂。再過一段時間,熱症愈加嚴重。痰嗽愈來愈多。
煩躁愈甚。又以藥力欠到。寒涼增進。而泄瀉腹脹之證作矣。乃以枳殼大腹皮寬中快氣之品進矣。至此不斃。將待何時。是故咳嗽吐血。時時發熱。未必成瘵也。服四物黃柏知母之類不已。則瘵成矣。胸滿膨脹。悒悒不快。未必成脹也。服山楂神麯之藥不已。則脹成矣。面浮胕腫。
白話文:
病情日漸加重,又是因為藥力還沒有發揮到,服用寒涼的藥品增多,於是就出現了腹瀉、腹脹的症狀。於是又服用了枳殼、大腹皮等寬中快氣的藥品。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還不趕快停止,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因此,咳嗽吐血,時常發熱,不一定就是得了肺結核。服用了四物、黃柏、知母之類的藥品這種情況沒有好轉,那麼肺結核就形成了。胸悶、腹脹,鬱悶不快,不一定就得了腹脹病。服用了山楂、神麯之類的藥品這種情況沒有好轉,那麼腹脹病就形成了。臉浮腫,肌肉浮腫。
小便秘澀。未必成水也。服滲利之藥不已。則水成矣。氣滯膈塞。未必成噎也。服青皮枳殼寬快之藥不已。則噎成矣。成則不可復藥及阽於危。乃曰病犯條款。雖對證之藥。無可奈何也。
白話文:
微微的便祕,不一定會變成水便;服用瀉藥不能治癒,那麼水便就形成了。氣滯阻塞,不一定會變成噎住;服用青皮枳殼等寬中理氣的藥物不能治癒,那麼噎住就形成了。當這些情況形成後,就無法再用藥物治癒,並且接近危險。這時才說疾病違反了醫學上的條款,即使對症下藥也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