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後天要論 (9)

1. 中暑傷暑論

中暑者。面垢自汗口燥。悶倒昏不知人。背冷手足微冷。或吐或瀉或喘或滿是也。當是時。切勿便與冷水。或臥冷地。如行路暍死者。即置日中熱地上。以小便溺熱土上。取熱土罨病人臍上。急以二氣丹同蘇合香丸。湯調灌下。如無二氣丹。研蒜水灌之亦可。蓋中傷暑毒。外陽內陰。

諸暑藥多用暖劑。如大順散之用薑桂。枇杷葉散之用丁香。蒜亦辛熱之物。又蒜氣臭烈。能通諸竅也。

東垣分陰陽動靜而治之。

靜而得之者。為陰證。或深堂水閣。過處涼室。以傷其外。或浮瓜沉李。過食生冷。以傷其內。所謂因暑而傷暑者也。其病必頭痛惡寒。肢節疼痛而煩心。肌膚大熱無汗。腹痛吐瀉。為房室冷物之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以大順散主之。

動而得之者。為陽證。或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為熱傷元氣。其病必苦頭疼發燥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齒燥。無氣以動。乃為暑傷氣。蒼朮白虎主之。若人元氣不足。用前藥不應。惟清暑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為當。大抵夏月陽氣浮於外。陰氣伏於內。

若人飲食勞倦。內傷中氣。或酷暑勞役。外傷陽氣者多患之。法當調補元氣為主。而佐以解暑。若陰寒之證。用大順散桂附大辛熱之藥。此內經舍時從證之良法。不可不知。今人患暑證歿而手足指甲或肢體青黯。此皆不究其因。不溫其內。而泛用香薷飲之類所誤也。夫香薷飲。

乃散陽氣導真陰之劑也。須審有是證而服之。斯為對證。今人平日間恐患暑病。而先服此以預防。適所以招暑也。若人元氣素虛。或房勞過度而飲之者。為禍尤不淺。若欲預防。惟孫真人生脈散。為夏令最宜。

暑乃六氣中之一。即天上火。惟此火可以寒水折之。非比爐中火與龍雷火也。凡傷暑腹痛吐瀉交作者。一味冷井水。加清蒿汁飲之立愈。暑毒從小便中泄矣。名曰臭靈丹。

暑喜傷心。心屬南方火。從其類也。小腸為心之府。利心經暑毒。使由小腸出。故青蒿香薷為要。

有因傷暑。遂極飲冷水。或醫者過投冷劑。致吐利不止。外熱內寒。煩躁多渴。甚欲裸形。狀如傷寒。此陰盛格寒。宜用溫藥。香薷次中加附子。浸冷服。

又有因冒暑。吐極胃虛。百藥不入。粒米不下。入口即吐。病甚危篤。急用人參一錢。黃連五分。薑汁炒焦。糯米一撮。水一鍾。煎一小酒盞。候冷用茶匙徐徐潤下。少頃再入一匙。得入數匙不吐。盡一小盞。便可投藥食矣。

暑病與熱病相似。但熱病脈盛。暑病脈虛為辨耳。

二氣丹,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吐或瀉。

硝石,硫黃(各等分),上為細末。石器內火炒令黃色。再研。用糯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白話文:

中暑傷暑論

中暑的人,臉色暗淡,自汗不止,口乾舌燥,昏迷不省人事,背部冰冷,手腳微涼,可能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或腹部脹滿。這時候,絕對不能馬上給他喝冷水,或讓他躺在冰冷的地上。如果是在路上因中暑而昏倒的人,應立即把他放在太陽曬得到、地面乾燥且溫暖的地方,用溫熱的泥土覆蓋在病人的肚臍上,並用熱的尿液澆在熱泥土上。迅速服用二氣丹和蘇合香丸,用溫水送服。如果沒有二氣丹,用大蒜水灌服也可以。因為中暑是暑毒傷了人體,外熱內寒。

許多治療中暑的藥物都使用溫熱的藥材,例如大順散使用生薑和桂枝,枇杷葉散使用丁香,大蒜也是辛溫的藥物,而且大蒜氣味辛烈,可以通暢全身經絡。

東垣先生將中暑分為陰陽動靜兩種情況來治療。

靜態中暑屬於陰證,例如長時間待在陰冷的房間、水閣或涼爽的場所,損傷了人體的陽氣;或者吃太多寒涼的食物,如生冷瓜果,損傷了人體的內部。這就叫做因暑而傷暑。這種情況的病人,通常會頭痛、怕冷、關節疼痛、煩躁不安、皮膚發熱但不流汗、腹痛、嘔吐或腹瀉,這是因為室內寒冷的陰邪之氣阻礙了體內陽氣的運行,可以用大順散治療。

動態中暑屬於陽證,例如在太陽底下勞作的人,因陽氣受損而中暑。這種情況的病人,通常會頭痛、頭昏腦脹、發熱、口渴、大量出汗、牙齒乾燥、無力。這是暑邪傷了人體的元氣,可以用蒼朮白虎湯治療。如果病人元氣不足,前述藥物效果不佳,則應使用清暑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總之,夏季陽氣浮於體表,陰氣藏於內部。

如果一個人飲食勞累,損傷了脾胃之氣,或者在酷暑下勞作過度,損傷了陽氣,就容易中暑。治療中暑應以調補元氣為主,再輔以解暑。如果是陰寒的症狀,則使用大順散中含有桂枝、附子等辛溫藥物,這是《內經》中「舍時從證」的良好方法,不可不知。現在有些人中暑死亡後,手腳指甲或肢體呈青黑色,這是因為沒有弄清病因,沒有溫暖身體內部,而濫用香薷飲等寒涼藥物所造成的錯誤。香薷飲是發散陽氣、引導陰氣的藥物,必須有相應的症狀才能服用,這樣才能對症下藥。現在有些人平時就擔心會中暑,而提前服用香薷飲預防,反而更容易中暑。如果一個人元氣本來就虛弱,或房事過度,服用香薷飲,危害就更大了。如果想預防中暑,孫真人所創的人參麥冬湯最適合夏季服用。

暑是六氣之一,也就是天上的火,而這種火可以用寒水來制伏,不像爐火或雷電之火。凡是因中暑而腹痛、嘔吐、腹瀉的病人,可以用一杯冷井水加上少許青蒿汁服用,即可立即痊癒,暑毒會從小便排出,這叫做臭靈丹。

暑邪最容易傷及心臟,心臟屬火,與暑邪同類相感。小腸是心的腑,通過小腸排出暑毒,因此青蒿、香薷是治療暑邪的重要藥物。

有些人因為中暑而大量喝冷水,或醫生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嘔吐、腹瀉不止,體表發熱但內寒,煩躁口渴,甚至想脫光衣服,症狀類似傷寒,這是陰盛格寒,應該使用溫熱藥物,可以在香薷飲中加入附子,用溫水送服。

也有些人因中暑而嘔吐嚴重,胃氣虛弱,藥物吃不下,米飯也吃不下,入口就吐,病情危急,應立即服用人參一錢,黃連五分(用薑汁炒焦),糯米一撮,加水一鍾煎成一小酒盞,待涼後用茶匙慢慢地灌服,過一會兒再灌一匙,等能喝下幾匙不吐了,再喝完一小盞,就可以服用其他藥物和食物了。

暑病和熱病相似,但熱病脈象洪大,暑病脈象虛弱,這是區分兩者的關鍵。

二氣丹:治療伏暑傷寒,陰陽失調,中脘痞塞,嘔吐或腹瀉。

成分:硝石、硫磺(各等分),研成細末,用石器在火上炒至黃色,再研細,用糯米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