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8)
卷之六·後天要論 (8)
1. 傷飲食論
擅用發散。克伐太過。虛痞之病也。經曰。下焦虛乏。中焦痞滿。欲治其虛。則中滿愈甚。欲消其痞。則下焦愈乏。庸醫值此。難以措手。疏啟其中。峻補於下。少用則邪壅於上。多用則峻補於下。所謂塞因塞用者也。善用者能以人參一兩。或七八錢。少加升麻一錢。大劑一服即愈。
此內經之妙用。不可不知也。
東垣云。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散。汗出則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乃上下分消其濕。今之病酒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牽牛大黃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又損腎水真陰。
及有形血氣。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元氣消鑠。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葛花解酲方
青皮(去瓤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白豆蔻(五分),葛花(五分),砂仁(五分),澤瀉(一錢),白朮(二錢),乾薑(一錢),神麯(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得微汗則病去。此東垣原方。宜加減用。
白話文:
傷飲食論
擅長使用發散的方法治療,但必須克制過度使用。虛痞這種病症,經書上說:「下焦虛弱,中焦痞滿。」想要治療下焦虛弱,反而會加重中焦痞滿;想要消除中焦痞滿,反而會使下焦更加虛弱。一般的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很難處理。治療方法應該是疏通中焦,溫補下焦。用藥太少,邪氣就會壅塞在上焦;用藥太多,又會過度溫補下焦。這就是所謂的「塞因塞用」的道理。善於用藥的人,可以用一兩或七八錢的人參,再少加一錢的升麻,一劑就能治愈重症。
這是《內經》中精妙的用法,不可不知。
李東垣說:酒性大熱有毒,氣味皆屬陽性,是無形的東西。如果傷到元氣,只要發散,讓汗水排出就能痊癒。其次,可以使用利尿的方法,從上往下分消濕邪。現在治療酒傷的人,往往服用酒症丸等大熱的藥物瀉下,甚至還有用牽牛子、大黃瀉下的,這是錯誤的。因為無形的元氣受損,卻用瀉下法排出有形的陰血,這是非常錯誤的。酒性本就大熱,已經傷了元氣,又用瀉下法加重損傷,更會損傷腎水和真陰,以及有形的血氣,都會變得不足。這樣一來,陰血更加虛弱,真水更加衰竭,陽毒的熱邪則更加旺盛,反而增加了內在的陰火,導致元氣消亡,危及生命,如果不這樣做,虛損的疾病就會產生。應該用葛花解酲湯來治療。
葛花解酲湯方
青皮(去瓤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白豆蔻(五分)、葛花(五分)、砂仁(五分)、澤瀉(一錢)、白朮(二錢)、乾薑(一錢)、神麴(一錢),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送服,微微出汗病就好了。這是李東垣的原方,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