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後天要論 (4)

1. 補中益氣湯論

其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澀是肺之本脈,代是氣不相接,乃脾胃不足之脈。大是洪大,洪大而數,乃心脈刑肺;急是弦急,乃肝木挾心火克肺金也。其右關脈屬脾,比五脈獨大而數;數中時顯一代,此不甚勞役,是飲食不時,寒溫失所,胃脈損弱,隱而不見,惟內顯脾脈如此。

若外傷,人迎脈大於氣口也。

東垣以手捫熱,有三法:以輕手捫之則熱,重按之則不熱,是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按筋骨之間則熱蒸手,輕摸之則不熱,是熱在骨髓也;輕手捫之不熱,重手按之亦不熱,不輕不重按之而熱者,是熱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肉之下,乃熱在肌肉,肌肉間熱者,正內傷勞倦之熱也。

若余於內傷真陰者,以手捫熱,亦有二:捫之烙手骨中如炙者,腎中之真陰虛也;捫之烙手,按之筋骨之下,反覺寒者,腎中真陽虛也。面必赤者,陰盛於下,逼陽於上也;口必渴者,腎水乾枯,引水自救也。若口吐痰多,如清水者,腎水泛上為痰,口必不渴也。口咯痰如沫者,水沸為痰,陰火熬煎,口必渴也。腰脅痛者,腎肝虛也;足心如烙者,湧泉涸竭也;膝以下冷者,命門衰絕,上氣必喘也;尺脈必數者,陰火旺也;尺脈數而無力,或欲絕者,真陽衰也;骨痛如折者,腎主骨,骨衰乘火也。此陽虛陰虛之辨,而陰虛之中,又有真陰真陽之不同。

其治法詳於先天論中。

或問曰:「丹溪云東南之人,陽氣易以升,不可服補中益氣湯。當今江以南之人,果盡不當服乎?」曰:「此東南指人之臟腑而言也。蓋東方屬肝,南方屬心,肝與心有火者,不可服,恐木火愈旺也。若黃帝起四方之問,岐伯有四治之能,此東南西北方指地位也。既不可服東南二方之劑,其人上盛者,必下虛,其腎氣大虛矣,急須填補北方先天之元氣為要。」總而言之,先天后天不得截然兩分。上焦元陽不足者,下陷於腎中也,當取之至陰之下;下焦真陰不足者,飛越於上部也,焉可不引而歸原耶?是以補中益氣湯,與腎氣丸並用,朝服補陽,暮服補陰,互相培養。

但先後輕重之分,明者知之,不必詳述。

或問曰:「腎氣丸中,以地黃為君,恐其泥膈,或於脾胃有妨乎?」曰:「腎氣丸中,盡是腎經的藥,並無一味脾胃藥雜其中,徑入腎經,焉能泥膈?凡用藥須要分得陰陽水火清淨。如朝廷有六部,一部有一部之事,一部有一部用事之人,今欲輸納錢糧,而可與天曹用事之人同議乎?」曰:「若如所言,予正謂腎經水部,不可與脾經戶部相雜之謂耳。」曰:「余所謂不雜者,謂腎水藥中,不可雜脾土藥;脾胃藥中,不得雜腎經藥。如四君子湯,脾經藥也,雜地黃其中,則泥膈矣;八味地黃丸,腎經藥也,加人參則雜矣。若論腎與脾胃,水土原是一氣。人但知土之為地,而不知土亦水也。」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論

脈象呈現氣口脈急促有力且頻數,時而間斷遲澀。澀脈是肺臟本脈的表現,間斷則表示氣息不相連貫,皆因脾胃虛弱所致。脈象洪大且頻數,是心脈亢盛克伐肺金;脈象弦急,是肝木挾心火克伐肺金。右關脈屬脾,卻比其他四脈都洪大且頻數,數脈中時而出現間斷,這表示並非勞累過度,而是飲食無常,寒溫失調,導致胃脈受損,虛弱隱伏,僅脾脈獨顯。

若為外傷,則人迎脈會比氣口脈更洪大。

東垣先生以手診察體熱,有三種方法:輕輕按摸即感熱,重按則不熱,這是熱邪停留在皮毛血脈;重按筋骨之間則熱氣逼手,輕摸則不熱,這是熱邪深入骨髓;輕按重按都不熱,但以適中力度按壓則感熱,則熱邪停留在肌肉筋骨之間。肌肉間有熱感,則屬內傷勞倦所致的熱證。

若為內傷真陰不足者,以手診察體熱,亦有兩種情況:按摸時灼熱感明顯,如同炙烤般,是腎中真陰虛損;按摸時灼熱,但按壓筋骨之下反覺寒冷,這是腎中真陽虛損。面色發紅,是陰盛於下,逼迫陽氣上浮;口渴,是腎水虧損,身體自救而引發口渴;若吐出大量清水樣痰液,是腎水泛溢上逆化為痰,此時口不渴;若咳出泡沫樣痰液,則是陰火熬煎津液化為痰,此時口渴。腰脅疼痛,是腎肝虛弱;足心灼熱,是湧泉穴精氣枯竭;膝蓋以下冰冷,是命門火衰,導致上氣喘促;尺脈頻數,是陰火旺盛;尺脈頻數而無力,甚至欲絕,是真陽衰竭;骨痛如折,是腎主骨,骨骼虛損而遭受陰火煎熬。這是陰虛陽虛的辨證,而陰虛之中,又有真陰真陽虛損的不同。

其治療方法詳見先天論。

有人問道:丹溪先生說東南地區的人,陽氣容易上升,不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如今長江以南的人,是否都不應該服用呢?答曰:此東南指的是臟腑而言,東方屬肝,南方屬心,肝與心有火盛者,不宜服用,以免助長木火之勢。若黃帝詢問四方之疾,岐伯有四診之法,此東南西北指的是地理位置。既不可服用東南地區的藥物,

上焦盛則下焦虛,腎氣大虛,急需補充北方先天之元氣。總而言之,先天後天不可截然分開,上焦元陽不足者,下陷於腎中;下焦真陰不足者,則上逆於上焦。焉可不引而歸原呢?所以,補中益氣湯與腎氣丸並用,早晨服用補陽之藥,晚上服用補陰之藥,互相滋養。

但先後輕重之分,明智者自知,不必詳述。

有人問道:腎氣丸中以地黃為君藥,恐怕會傷及脾胃嗎?答曰:腎氣丸中全是腎經藥物,沒有任何脾胃藥物,直接入腎經,怎麼會傷及脾胃呢?凡用藥須要分辨陰陽水火,清濁有序,如同朝廷有六部,各司其職,各有所用,今欲繳納錢糧,怎可與主管財政的人員共同商議呢?

我正是指腎經(水部)不可與脾經(戶部)混雜的意思。所謂不混雜,是指腎水藥中不可混雜脾土藥,脾胃藥中不可混雜腎經藥。例如四君子湯是脾經藥,若加入地黃,就會傷及脾胃;八味地黃丸是腎經藥,若加入人參,則藥性相雜。若論腎與脾胃,水土本是一氣,人只知土為地,而不知土亦含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