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12)

1. 喉咽痛論

喉與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咽者胃脘。水穀之道路。主納而不出。蓋喉咽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緊關橐龠也。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素問云。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嚨。

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衝於上。到此咽喉緊鎖處。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證必內熱口乾面赤。痰涎湧上。其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門冬五味大劑作湯服之。又有色欲過度。

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者。須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使引火歸原。庶幾可救。此論陰虛咽痛者。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人之喉咽如曲突。曲突火炎。若以水自上灌下。曲突立爆烈矣。惟灶床下以盆水煦之。上炎即熄。此上病燎下之一驗也。

其間有乳鵝纏喉二名不同。腫於咽兩旁者。為雙鵝。腫於一邊者為單鵝。治法用鵝翎蘸米醋攪喉中。去盡痰涎。復以鵝翎探吐之。令著實一咯。咯破鵝中紫血即潰。或紫金錠磨下即愈。甚而不散者。上以小刀刺出紫血即愈。古方有刺少商穴法甚好。刀針刺血。急則用之。然亦有不宜用者。

薛案云。一人年五十。咽喉腫痛。或針去血。神思雖清。尺脈洪數而無倫。次按之微細如無。余曰。有形而無痛。戴陽之類也。當峻補其陰。今反傷陰血必死。已而果歿。引此一案。以為粗工輕用刀針之戒。

纏喉風者。腫透達於外。且麻且癢且痛。可用謙甫解毒雄黃丸。

解毒雄黃丸

雄黃(一錢),鬱金(一分),巴豆(十四粒去油皮),醋糊丸。綠豆大。熱茶送下。吐頑痰立蘇。未吐再服。

古方有用巴豆油。攤紙作燃子。點火吹滅。以煙燻鼻中。即時口鼻流涎。牙關自開。即用此搐患處愈。有一等陽虛咽痛者。口舌生瘡。遇勞益甚。其脈必浮大。此脾肺氣虛。膀胱虛熱。須以理中湯加山藥山茱萸服乃痊。有上焦風熱者。用荊防敗毒散效。有咽喉腫痛。作渴飲冷。

大便秘結。六脈俱實。必下之乃愈。可用防風通聖散。今人虛熱者多。實熱者少。如此證不多得。此法不可輕用。又有急喉痹者。其聲如鼾。痰如拽鋸。此為肺絕之候。速熬人參膏。用竹瀝薑汁同調服。如未即得膏。速煎獨參湯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救四五。遲則不救。

丹溪云。咽喉腫痛。有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其去死不遠。宜獨參湯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治。禍在反掌矣。仲景云。少陰客熱咽痛。用甘草湯。少陰寒熱相搏。用桔梗湯。少陰客寒咽痛。用半夏散及湯。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白話文:

喉嚨和咽喉是不同的。喉嚨屬於肺的部位,是呼吸的門戶,主要負責氣體呼出而不吸入;咽喉屬於胃的部位,是水穀的通道,主要負責食物的攝入而不排出。喉嚨和咽喉掌管呼吸,主導氣的上升和下降,是身體非常重要的關卡,像風箱一樣。

醫書說,足少陰腎經出現問題時,會導致口渴、舌頭乾燥、咽喉腫脹、呼吸困難、喉嚨乾燥以及疼痛。另外《素問》也提到,邪氣侵入足少陰腎經的絡脈,會使人咽喉疼痛,無法進食。還說,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循行經過喉嚨,連通舌根。所以,凡是喉嚨痛,都與腎經的病變有關,只是有寒、熱、虛、實之分。腎經的火氣,像奔跑的馬一樣,向上逆衝,到達咽喉這個緊要的地方,導致氣鬱結而不暢通,所以會出現腫脹或疼痛。這種情況通常會有內熱、口乾、面色赤紅、痰多湧上的症狀,而且尺脈會快而無力,這是因為腎水虧損,導致相火失去控制造成的。這種情況需要服用大量的六味地黃丸、麥門冬、五味子等藥材製成的湯劑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性慾過度,導致元陽虧損,無根之火到處遊走,侵犯咽喉,這種情況需要服用大量的八味腎氣丸,煎好後放涼服用,讓火歸於原位,或許可以救治。以上說的是陰虛導致的咽喉疼痛,應該這樣治療,這正是褚氏所說的“上病治下”的方法。

人的咽喉如同煙囪,如果煙囪內的火勢很旺,從上面直接用水澆滅,煙囪就會立刻爆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爐灶下面用盆裝水慢慢蒸,讓上面的火自然熄滅。這就是上病治下的一個例子。

喉嚨腫痛有乳蛾和纏喉兩種不同的名稱。腫在咽喉兩側的稱為雙乳蛾,腫在一側的稱為單乳蛾。治療方法是用鵝毛沾上米醋攪動喉嚨,清除痰液,然後再用鵝毛探吐,讓患者用力咳出一口痰,如果能咳破乳蛾中的紫血,腫痛就會消退。也可以用紫金錠磨成粉服用。如果腫痛很嚴重而且消散不了,可以用小刀刺破患處,放出紫血就能治好。古書上有刺少商穴的方法,也很好,可以用刀針刺出血,急的時候可以用。但也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薛氏醫案中記載,一位五十歲的病人,咽喉腫痛,有人用針刺放血,雖然神智清醒,但尺脈卻是洪大而快,完全沒有規律,接著摸脈,卻發現脈細弱如無。薛氏說:「這是有形而無痛,屬於戴陽的症狀,應該要大力補陰,現在反而傷了陰血,病人必死。」後來果然死了。這個案例是為了警戒那些不夠專業的醫生不要輕易使用刀針。

纏喉風的症狀是腫脹擴散到體表,而且有麻、癢、痛的感覺,可以使用謙甫解毒雄黃丸來治療。

解毒雄黃丸 雄黃(一錢),鬱金(一分),巴豆(十四粒,去油皮),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像綠豆般大小,用熱茶送服。吐出頑痰後就會立刻好轉,如果沒吐出來,就再服一次。

古代有使用巴豆油,塗在紙上做成燃子,點燃後吹滅,用煙燻鼻孔,就會立刻口鼻流涎,牙關自然打開,然後用這個方法燻患處就會痊癒。還有一種陽虛引起的咽喉痛,會出現口舌生瘡,勞累後會更嚴重,脈象通常浮大,這是因為脾肺氣虛、膀胱虛熱引起的,需要用理中湯加山藥、山茱萸服用才能痊癒。上焦有風熱的,使用荊防敗毒散有效。如果咽喉腫痛,口渴喜歡喝冷飲,大便乾燥,六脈皆實,必須用瀉下的方法才能痊癒,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現在人多虛熱,實熱的很少,這種情況不多見,不可輕易使用瀉下的方法。

還有一種急喉痹,聲音像打鼾,痰像拉鋸一樣,這是肺氣衰竭的徵兆,要趕快熬人參膏,用竹瀝、薑汁調和服用。如果沒有人參膏,就趕快煎獨參湯服用,早救治的可以活七八成,遲了的就救不活了。

朱丹溪說,咽喉腫痛,有陰虛導致陽氣浮越,痰結在上面的情況,脈象必定浮大,重按則澀,這樣離死不遠了,應該用獨參湯濃煎,慢慢飲用,如果用治療實證的方法治療,就會立刻帶來災禍。張仲景說,少陰經有客熱引起的咽喉痛,用甘草湯;少陰經寒熱交雜引起的咽喉痛,用桔梗湯;少陰經有客寒引起的咽喉痛,用半夏散或湯劑;少陰經病導致咽喉損傷生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來的,用苦酒湯;少陰經陰虛有客熱,咽喉痛、胸悶、心煩的,用豬膚湯。世人只知道熱引起的咽喉痛,而不知道有寒引起的咽喉痛。醫書說,太陽在泉時,寒邪過盛,民眾會出現咽喉腫痛、下巴腫脹。陳藏器用附子去皮臍,炮製後切片,用蜜塗抹再炙烤,讓蜜浸入,含在口中吸取汁液,等甘味吸完再換一片。

張仲景說,下利清穀,體內寒冷體表發熱,脈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面色發紅、咽喉痛,用通脈四逆湯。這主要是因為冬天潛伏在腎經的寒氣,發作時會導致咽喉痛和腹瀉,用附子湯溫暖腎經就會痊癒。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氣運變化,導致鄉村中人們互相傳染,如果怕冷,多半是突然受寒導致體內熱氣鬱結,要切忌用膽礬等酸寒的藥物塗抹咽喉,反而會使陽氣鬱結無法伸展,也要忌用硝石、大黃等寒性藥物瀉下,反而會使陽氣下陷到體內,會馬上導致災禍。需要用發散的藥物來治療,就像張仲景的甘桔湯之類的。還有陽毒引起的咽喉痛,用升麻湯;陰毒引起的咽喉痛,用甘草湯,這些方子在《金匱要略》和《千金方》中都有記載。

咽喉痛,用各種藥都不見效的,可能不是咽喉痛,而是鼻腔裡生出一條細紅絲,像頭髮一樣,懸掛著一顆像櫻桃大小的黑色泡泡,垂到咽喉,導致無法進食。這種情況需要用牛膝根,要選擇直而獨條的,洗淨後加入四五滴米醋,一起研磨成細末,滴入鼻孔二三滴,紅絲就會斷裂,泡泡也會破裂,病就會立刻痊癒。還有一種情況是喉嚨疼痛,潰爛很久都無法痊癒,這必定是楊梅瘡毒引起的,需要用萆薢(即土茯苓)湯為主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