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後天要論 (13)

1. 瘧論

服前方不應。當以補中益氣湯。倍柴胡加半夏生薑。養正而邪自除。薛立齋先生云。凡人久瘧。諸藥不效。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用人參一兩。煨姜五錢。此不截之截也。一服即愈。

仁齋云。有人臟腑久虛。大便常滑。忽得瘧疾。嘔吐異常。以二陳加人參白豆蔻。進一二服。病人自覺氣脈頓平。寒熱不作。蓋白豆蔻流行三焦。元氣榮衛一轉。寒熱自平。繼今遇有嘔吐發瘧之證。或其人素虛者。慎勿用常山等藥。以上專論秋時正瘧之法也。世間似瘧非瘧者多。

世人一見寒熱往來。便以截瘧丹施治。一截不止則再截。再截而止。止而復發復截。以致委頓。甚或因而致斃者有之。是不可不辨也。經曰。陽虛則惡寒。陰虛則惡熱。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陽氣下陷於陰中。則惡熱。凡傷寒後大病後產後勞瘵等證。俱有往來寒熱。似瘧非瘧。

或一日二三度發。並作虛治。但有陽虛陰虛之別。陽虛者補陽。如理中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薑桂。甚則加附子。諸方中必用升麻柴胡。以提出陰中之陽。水升火降而愈。醫書中有論及之者矣。至於陰虛者。其寒熱亦與正瘧無異。而陰瘧中又有真陰真陽之分。人所不知。

經曰。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按時而發。是無水也。晝見夜伏。夜見晝止。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是無火也。無水者。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六味湯主之。無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八味湯主之。世人患久瘧而不愈者。非瘧不可愈。乃治之不如法也。丹溪云。夜發者邪入陰分。

宜用血藥引出陽分。當歸川芎紅花生地黃柏治之。亦未及真陰真陽之至理。遍考諸書瘧論。並未能露其意。且余常試有神驗。故特表而出焉。余見發瘧有面赤口渴者。俱作腎中真陰虛治。無不立應。凡見患者寒來如冰。熱來如烙。惟面赤如脂。渴欲飲水者。以六味地黃加柴胡芍藥肉桂五味。

大劑一服便愈。

有渴甚者。每發時飲湯不絕。必得五六大壺方可。余以六味丸一料。內肉桂一兩。水十碗。作四砂鍋。煎五六碗。以水探冷。連進代茶。遂熟睡渴止而熱愈。

又有惡寒惡熱。如瘧無異。面赤如脂。口渴不甚。吐痰如湧。身以上熱如烙。膝以下自覺冷。此真陽泛上。腎虛之極。急以附子八味地黃湯。大劑冷飲而熱退。繼以人參建中湯調理。

加減地黃方,腎肝同治之法。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山茱萸肉(二錢),丹皮(錢半),茯苓(錢半),澤瀉(一錢),五味子(一錢),柴胡(一錢),芍藥(一錢),肉桂(一錢),水三鍾。煎一鍾服。

八味地黃方,即六味地黃分兩。外加附子一錢。肉桂一錢。

補中益氣湯加半夏方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柴胡,升麻,陳皮,半夏,加煨姜

白話文:

瘧論

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倍柴胡,再加入半夏和生薑,以滋養正氣,邪氣自然消除。薛立齋先生說,凡是久患瘧疾,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人參用一兩,炮薑用五錢,這是不用截瘧的方法就能截斷瘧疾,一劑藥就能痊癒。

仁齋說,有些人臟腑長期虛弱,大便經常稀溏,突然患上瘧疾,嘔吐異常,可以用二陳湯加人參、白豆蔻,服用一兩劑,病人就會感覺氣脈頓時平和,寒熱不再發作。因為白豆蔻能通暢三焦,元氣和衛氣一經運轉,寒熱自然平息。現在遇到嘔吐伴發瘧疾的症狀,或者病人本身就虛弱的,要謹慎使用常山等藥物。以上都是專論秋季正瘧的治療方法。世間許多看似瘧疾卻非瘧疾的病症。

世人一見寒熱往來,就用截瘧丹治療,一劑藥截不住就再用一劑,反覆截瘧,結果導致病人身體虛弱,甚至因此死亡的也有。這是不可以不分辨的。經書上說,陽虛則惡寒,陰虛則惡熱。陰氣上升進入陽分,則惡寒;陽氣下降進入陰分,則惡熱。凡是傷寒之後、大病之後、產後、勞傷等症候,都會出現寒熱往來,看似瘧疾,卻非瘧疾。

有的病人一天發作二三次,都屬於虛證,只是有陽虛陰虛之分。陽虛者就要補陽,比如理中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薑桂,嚴重者還要加附子。這些方劑中一定要用升麻、柴胡,以引導陰分之中的陽氣上升,水升火降而痊癒。醫書中已有論述。至於陰虛者,其寒熱也與正瘧無異,而陰瘧中又有真陰真陽之分,這是人們所不知道的。

經書上說,白天發作晚上停止,晚上發作白天停止,按時發作,這是無水;白天發作晚上停止,晚上發作白天停止,忽而發作忽而停止,這是無火。無水者,就要壯水之主以鎮壓陽光,用六味地黃湯主治;無火者,就要益火之原以消除陰邪,用八味地黃湯主治。世人患久瘧而不愈者,並非瘧疾不可治癒,而是治療方法不當。丹溪先生說,晚上發作的,邪氣侵犯陰分,

應該用活血藥引導陽分,可用當歸、川芎、紅花、生地、黃柏治療,但這還沒有達到真陰真陽的至理。遍考各書瘧疾論述,都未能闡明其意,而且我經常試驗,屢試不爽,因此特別寫出來。我見患瘧疾的人,有面紅口渴的,都按腎中真陰虛弱治療,無不立即見效。凡是見到病人寒時如冰,熱時如烙,唯獨面色紅潤如脂,口渴想喝水的,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芍藥、肉桂、五味子,

大劑量一劑就痊癒。

有渴得很厲害的,每次發作時喝水沒完沒了,非得喝五六大壺才行的,我用六味地黃丸一料,加入肉桂一兩,加水十碗,用四個砂鍋煎,煎成五六碗,待水溫涼後,連續服用,代替茶水,就能熟睡,口渴止住,熱也消退了。

還有的病人惡寒惡熱,與瘧疾無異,面色紅潤如脂,口渴不甚,痰多如湧,身體上部熱得像火烙,膝蓋以下卻感覺冷,這是真陽浮於上,腎虛到極點,要緊急用附子八味地黃湯,大劑量冷服,熱就退了,然後再用人參建中湯調理。

加減地黃湯方,腎肝同治之法:

熟地黃(四錢),山藥(二錢),山茱萸肉(二錢),丹皮(一錢半),茯苓(一錢半),澤瀉(一錢),五味子(一錢),柴胡(一錢),芍藥(一錢),肉桂(一錢),水三鐘,煎成一鐘服用。

八味地黃湯方:即六味地黃湯分兩,另加附子一錢,肉桂一錢。

補中益氣湯加半夏方: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柴胡,升麻,陳皮,半夏,加炮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