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先天要論(下) (8)

1. 噎膈論

上病療下。直須以六味地黃丸料大劑煎飲。久服可挽於十中之一二。又須絕嗜欲。遠房幃。薄滋味。可也。若曰溫胃。胃本不寒。若曰補胃。胃本不虛。若曰開鬱。香燥之品。適以助火。局方發揮。已有明訓。河間劉氏下以承氣。鹹寒損胃。津液愈竭。無如補陰。焰光自滅。

世俗不明。余特詳揭。

論反胃。金匱要略云。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為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予閱函史列傳。有一醫案云。病反胃者。每食。至明日清晨皆出不化。醫以暖胃藥投之罔效。脈甚微而弱。有國工視之。揆諸醫所用藥。元遠於病而不效。

心歉然未有以悟也。讀東垣書。謂吐有三證。氣積寒也。上焦吐者從氣。中焦吐者從積。下焦從寒。今脈沉而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利大便秘。此下焦吐也。法當通其閉溫其寒。乃遂躍然。專治下焦散其寒。徐以中焦藥和之而愈。觀此可見下焦吐者。乃命門火衰。釜底無薪。

不能蒸腐胃中水穀。腹中脹滿。不得不吐也。王太僕所謂食久反出。是無火也是矣。須用益火之原。先以八味地黃丸補命門火。以扶脾土之母。徐以附子理中湯理中焦。萬舉萬全。不知出此。而徒以山楂神麯平胃化食。適以速其亡也。

論關格者。忽然而來。乃暴病也。大小便秘。渴飲水漿。少頃則吐。又飲又吐。唇燥眼珠微紅。面赤或不赤。甚者或心痛或不痛。自病起。粒米不思。滴水不得下胃。飲一杯吐出懷半。數日後脈亦沉伏。此寒從少陰腎經而入。陰盛於下。逼陽於上。謂之格陽之證。名曰關格。

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須以仲景白通湯。用內經寒因熱用之法。經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咽之後。冷性既除。熱性始發。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和人尿豬膽汁鹹苦寒之物。於白通湯中。要其氣相從。可以去拒格之寒也。

服藥後。脈漸出者生。脈乍出者死。陶節庵殺車槌中。有回陽反本湯極妙。愈後須以八味丸常服。不再發。

又有一種肝火之證。亦嘔而不入。但所嘔者酸水。或苦水。或青藍水。惟大小便不秘。亦能作心痛。此是火鬱木鬱之證。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須用茱連濃煎。細細呷之。再服逍遙散而愈。愈後須以六味丸調理。

白話文:

噎膈論

上焦疾病治療應從下焦入手。必須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煎服。長期服用可以挽救十分之一二的患者。此外,還必須戒除嗜欲,遠離房事,飲食清淡。有人主張溫胃,但胃本不寒;有人主張補胃,但胃本不虛;有人主張開鬱,但辛燥之品反而助火,這些都是錯誤的。局方(指醫方)的闡述已有明確的說明。河間劉氏用承氣湯從下焦治療,但其鹹寒之性會損傷胃氣,導致津液更加枯竭,不如補益陰氣,陰虛的症狀自然會消失。

世人多不明白這個道理,我特地詳細說明。

關於反胃,金匱要略中說,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為傷脾。脾胃受損則不能磨化食物,早上吃下去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食物早上吐出來,宿食不消化,這就是反胃。我閱覽醫案,有一例反胃病人,每次進食,到第二天清晨都吐出未消化的食物,醫生用溫胃藥治療無效,脈象非常微弱。一位名醫診治後,認為之前所用的藥物根本與病情不相符,因此無效。

我感到很困惑,不知如何理解。讀了東垣(張仲景)的書,才明白嘔吐有三種證候:氣積、寒、熱。上焦嘔吐是因氣,中焦嘔吐是因積滯,下焦嘔吐是因寒。現在這個病人脈象沉遲,早上吃下去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食物早上吐出來,小便正常,大便秘結,這是下焦嘔吐。治療方法應該通利其閉塞,溫暖其寒邪。於是,我專門治療下焦的寒邪,然後用中焦藥調理,病人就痊癒了。由此可見,下焦嘔吐是因為命門火衰,就像鍋底沒有柴火,無法蒸煮胃中的水穀,腹部脹滿,不得不嘔吐。王太僕所說的“食久反出”,也是這個道理。必須從根本上益火,先用八味地黃丸補益命門之火,以扶助脾土之母,然後再用附子理中湯調理中焦,這樣才能萬無一失。有些人不知此理,而只用山楂、神麴等藥物消食化滯,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

關於關格,是指突然發病的急症。大便小便不通,口渴飲水,不久就嘔吐,反覆飲水又反覆嘔吐,嘴唇乾燥,眼珠微紅,面部發紅或不發紅,嚴重者可伴有心痛或不心痛。從發病開始,一點米粒也不想吃,一滴水也喝不下去,喝一杯水吐出大半杯。幾天后脈象也沉伏。這是寒邪從少陰腎經入侵,陰邪盛於下焦,逼迫陽氣於上焦,稱為格陽之證,稱為關格。

關格症,如果不治療,就會危及生命。必須用仲景的《白通湯》,運用內經中“寒因熱用”的方法。經書上說:“如果調治寒熱逆亂,冷熱必將通行,那麼熱證就用冷藥,藥物下咽之後,寒性消除,熱性才能發揮,這樣病氣就會隨之痊癒,嘔吐也都會消除,情理上也相符,而能收到最大的療效。”這裏的豬膽汁,性味鹹苦寒,在白通湯中,需要其氣機相合,才能去除拒格的寒邪。

服藥後,脈象漸漸有力者,可以活下來;脈象忽而有力忽而無力者,會死亡。陶節庵(陶華)《殺車槌》中,有回陽救逆湯,效果極佳。痊癒後,需經常服用八味地黃丸,可以預防復發。

還有一種肝火旺盛的證候,也會嘔吐,食物無法下咽,所嘔吐的物質是酸水、苦水或青藍色的水,但大小便並不秘結,也能引起心痛。這是肝火鬱結和木氣鬱結的證候。木氣鬱結則應疏通,肝火鬱結則應發泄。應服用濃煎的茱萸湯,慢慢飲服,再服用逍遙散,即可痊癒。痊癒後,需用六味地黃丸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