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二·主客辨疑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主客辨疑 (10)

1. 傷寒論

慎之慎之。吾為此懼。故於補天要論中詳言之。

陶節庵亦悟此理。有云自氣而至血。血而復之氣者。大承氣湯下之。自血而之氣氣而復之血者。生地黃黃連湯主之。二者俱不大便。此是承氣湯對子。又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裡。是皆三焦胞絡虛火之用也。病既危急。只得以此湯降血中之火耳。陶以血為陰。故有此論。惜乎其不識真陰真陽之至理也。

合而言之。真知其為陽虛也。則用補中益氣湯。真知其為陽虛直中也。則用附子理中湯。真知其為陰虛也。則用六味腎氣湯。真知其為陰虛無火也。則用八味腎氣湯。其間有似陰似陽之假證也。則用寒因熱用之法從之。不可少誤。惟以補正為主。不可攻邪。正氣得力。自然推出寒邪。

汗出而愈。攻之一字。仁人之所惡也。百戰百勝。戰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曰善戰者服上刑。

白話文:

要非常小心謹慎!我对此感到担忧,所以在《补天要论》中详细解释了这一点。

陶节庵也理解这个道理,他说:从气虚发展到血虚,再从血虚恢复到气虚的,用大承气汤治疗;从血虚发展到气虚,再从气虚恢复到血虚的,用生地黄黄连汤治疗。这两种情况都不大便,是大承气汤的对应方剂,也和三黄石膏汤表里相应,都是三焦胞络虚火的表现。病情危急,只能用这些方剂来降血中的虚火。陶节庵认为血属阴,所以有这样的论述,可惜他不理解真阴真阳的至理。

总而言之,真正了解是阳虚,就用补中益气汤;真正了解是阳虚直中,就用附子理中汤;真正了解是阴虚,就用六味地黄丸;真正了解是阴虚无火,就用八味地黄丸。其间有似阴似阳的假象,就要用寒因热用的方法治疗,不能有丝毫错误。一定要以补益正气为主,不能攻邪。正气充足,寒邪自然就会消除。

汗出而愈。‘攻’这个字,是仁者所厌恶的。百战百胜,是善于作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的善。所以说,善于作战者,能够服从上级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