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六·後天要論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後天要論 (1)

1. 卷之六·後天要論

2. 補中益氣湯論

補中益氣湯

黃耆(一錢),當歸,人參,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白朮

此方東垣所制。治內傷之方。古方只有黃耆一錢。其餘各三分。薛立齋常用參耆各錢半。白朮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七分。升柴各五分。進退加減。神應無窮。如病甚者。參耆或三錢五錢。隨證加用。凡脾胃喜甘而惡苦。喜補而惡攻。喜溫而惡寒。喜通而惡滯。喜升而惡降。喜燥而惡濕。此方得之。

或問曰。古今稱補中益氣湯。為萬世無窮之利。其義云何。曰此發前人之所未發。繼仲景河間而立。意義深遠也。世人一見發熱。便以外感風寒暑濕之邪。非發散邪從何處解。又不能的見風寒暑濕對證施治。乃通用解表之劑。如九味羌活湯敗毒散十神湯之類。甚則涼膈白虎。

雜然並進。因而致斃者多矣。東垣深痛其害。創立此方。以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傷者多。外感者間有之。縱有外邪。亦是乘虛而入。但補其中益其氣。而邪自退聽。不必攻邪。攻則虛者愈虛。而危亡隨其後矣。倘有外感。而內傷不甚者。即於本方中。酌加對證之藥。而外邪自退。

所謂仁義之師。無敵於天下也。至於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胃中陽氣自虛。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此陽虛自病。誤作外感而發散之。益虛其虛矣。為害豈淺哉。又有一種內傷真陰而發熱者。與內傷陽氣相似。此當補真陰。非四物湯之謂。又非坎離丸之類。詳見先天要論中者。

心肺在上。腎肝在下。脾胃處於中州。為四臟之主氣者。中焦無形之氣。所以蒸腐水穀。升降出入。乃先天之氣。又為脾胃之主。後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氣不行。是方蓋為此氣因勞。而下陷於腎肝。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故用升麻使由右腋而上。用柴胡使由左腋而上。非借參耆之功。

則升提無力。是方所以補益後天中之先天也。

或問曰。余見先生動輒以先天后天立論。余考之易中先天后天之圖。乾南坤北離東坎西等卦位。於醫道中甚無所合。而先生屢言之不已。其義云何。曰怪乎子之問也。余所謂先天者。指一點無形之火氣也。後天者。指有形之體。自臟腑及血肉皮膚。與夫涕唾津液。皆是也。既曰先天。

此時天尚未生。何況有乾南坤北八卦對待之圖乎。曰。然則伏羲此圖。何為而設也。余曰。此非先天之圖。乃中天八卦之圖。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出乎東。水源於西。風雨在天上。山雷在地下。人與萬物位乎中。余嘗見邵子排列如此。有中天八卦數。其當今所用者。止一文王后天圖。

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悅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乎艮。以春秋晝夜十二時相配。因以定陰陽。決生死。推而天文地理星相醫卜。無一不以此圖為則。至於先天者。無形可見。即易中帝出乎震之帝。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之神是也。帝與神。即余先天要論中所稱真君真主。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論

補中益氣湯由東垣(李東垣)所創,是治療內傷的方劑。古方只用黃耆一錢,其他藥材各三分;薛立齋常用人參、黃耆各一錢半,白朮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七分,升麻、柴胡各五分。 使用時可根據病情增減藥量,其效用無窮。病情嚴重時,人參、黃耆的用量可增至三錢、五錢,並根據具體症狀加用其他藥物。凡是脾胃喜甘味而惡苦味,喜補益而惡攻伐,喜溫暖而惡寒冷,喜通暢而惡阻滯,喜上升而惡下降,喜乾燥而惡潮濕的病症,都適用此方。

有人問道:古今皆稱補中益氣湯為萬世不竭之良方,其道理何在? 答曰:此方開創了前人未曾開拓的醫理,承繼了張仲景與朱丹溪的醫學思想,意義深遠。世人一見發熱,便認為是外感風寒暑濕之邪,認為不發散邪氣就無法痊癒,卻不能精準辨別風寒暑濕,對症施治,反而濫用解表藥物,例如九味羌活湯、敗毒散、十神湯等,嚴重者甚至使用涼膈散、白虎湯,結果雜亂無章,導致死亡者甚多。東垣深感此害,因此創造了此方。他認為邪氣之所以侵犯人體,是因為人體正氣虛弱;內傷者居多,外感者較少,即使有外邪,也是乘虛而入。只要補益人體的正氣,邪氣自然退散,不必攻邪,因為攻邪反而會使虛弱的人更加虛弱,危及生命。如果兼有外感,而內傷不嚴重,可以在此方基礎上酌情添加針對外邪的藥物,外邪便會自然消退。這就是所謂的仁義之師,無敵於天下。至於飲食失節、勞役過度,導致胃中陽氣虛弱,下降到陰中而發熱,這是陽虛自病,誤認為外感而使用發散藥物,會更加虛弱,其危害甚大。還有一種內傷真陰而發熱的病症,與內傷陽氣相似,這應該補益真陰,而不是使用四物湯或坎離丸等藥物,詳見《先天要論》。

心肺在上,腎肝在下,脾胃位於中焦,為四臟之主氣。中焦的無形之氣,用以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並進行升降出入,這是先天之氣,也是脾胃之主。後天脾土的運作,離不開先天之氣。此方正是針對因勞役等原因導致先天之氣下陷於腎肝,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的情況而設。因此使用升麻使氣由右腋上升,用柴胡使氣由左腋上升,若非借助人參、黃耆之力,則升提無力。此方所以能補益後天之中的先天之氣。

有人問道:我見先生經常以先天後天立論,我查閱《易經》中的先天後天圖,乾南坤北、離東坎西等卦位,與醫道似乎並無關係,而先生卻屢屢提及,其道理何在? 答曰:你問得好奇怪!我所謂的先天,是指一點無形的火氣;後天,是指有形的物質身體,包括臟腑、血肉、皮膚以及涕唾津液等。既然說先天,那時天地尚未生成,何況有乾南坤北八卦的方位圖呢?問:那麼伏羲八卦圖是怎麼來的呢? 答:那不是先天圖,而是中天八卦圖。天在上,地在下,日出於東,水源於西,風雨在天上,山雷在地上,人與萬物居於其中。我曾經見過邵雍的排列方式,有中天八卦數。當今所用的,只是一文王後天八卦圖: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悅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乎艮,與春秋晝夜十二時相配,以此確定陰陽,判斷生死,推演天文、地理、星象、醫卜,都以此圖為準則。至於先天,無形可見,就是《易經》中「帝出乎震」的「帝」,「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之神是也」。「帝」與「神」,就是我在《先天要論》中所說的真君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