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筋急」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筋急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是筋脈緊急拘急,疼痛難忍,多因外傷、勞損、風寒濕邪等因素引起。
筋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 筋脈緊急拘急,疼痛難忍,可放射至四肢、腰背等部位。
- 局部皮膚可見紅腫、熱痛,或有青紫斑點。
- 患處活動受限,關節僵硬。
- 伴有發熱、頭痛、惡寒、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筋急的治療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牛膝、威靈仙、獨活、桑枝、伸筋草等。
筋急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
- 避免外傷。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筋急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尺澤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筋急不和難舉動,穴法從來尺澤真。」
- 2.《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尺澤,為合水。在肘中紋上動脈,臂屈伸橫紋筋骨罅中。禁灸。治五般腰疼,手臂風痹。肘疼筋急,咳嗽上氣,口乾痛,癲癇。」
- 3.《針灸大成》:「尺澤理筋急之不用,腕骨療手腕之難移。」
- 4.《針灸大成》:「**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樣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 5.《針灸集成》:「兩臂及胸轉筋,大陵七壯,膻中巨闕尺澤,並治手足筋急。」
- 6.《凌門傳授銅人指穴》:「至陰卻疸善治神疲,長強與承山灸痔最妙。豐隆並肺俞痰嗽稱奇,風門主傷胃寒邪之嗽。天樞理感患脾泄之危,風池絕骨而療乎樞倭。人中曲池可治其委傴,期門刺傷寒未解經不再傳。鳩尾針癇顛已發慎其妄施,陰交水分三里蠱脹宜刺。商丘解谿丘墟腳痛堪追,尺澤理筋急之不幸。」
- 7.《針灸問答》:「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般症,一針合谷便通神。」
- 8.《勉學堂針灸集成》:「_兩臂及胸轉筋_,大陵七壯,膻中、巨闕、尺澤並治手足筋急。」



委中
- 1.《針灸聚英》:「腳膝疼痛委中宜。更兼攣急鋒針施。陰陵泉穴如尋得。輕行健步疾如飛。腰腹脹滿治何難。三里腨肚針承山。更向太衝行補瀉。指頭麻木一時安。頭痛轉筋魚腹肚。又治背疽及便毒。再有妙穴陽陵泉。腿轉筋急如神取。腸中疼痛陰陵沃。耳內蟬鳴聽會招。更尋妙穴太谿是。醫門行瀉實為高。」
- 2.《針灸資生經》:「委中、療腳弱無力。風濕痹。筋急。半身不遂。(明)三里、療腳弱。承山、療腳弱無力。腳重。偏風不遂。委中、療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下)」
- 3.《黃帝明堂灸經》:「_委中_,二穴,在曲踿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也,令病人合面臥,舒挺兩腳取之,灸三壯。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
- 4.《普濟方·針灸》:「治腳弱無力。風濕痹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

承山
- 1.《針灸聚英》:「腳膝疼痛委中宜。更兼攣急鋒針施。陰陵泉穴如尋得。輕行健步疾如飛。腰腹脹滿治何難。三里腨肚針承山。更向太衝行補瀉。指頭麻木一時安。頭痛轉筋魚腹肚。又治背疽及便毒。再有妙穴陽陵泉。腿轉筋急如神取。腸中疼痛陰陵沃。耳內蟬鳴聽會招。更尋妙穴太谿是。醫門行瀉實為高。」
- 2.《針灸逢源》:「腳轉筋,承山,腳踝上(內筋急灸內踝外筋急灸外踝)」
- 3.《針灸集成》:「腳足轉筋不忍、內筋急內踝尖七壯、外筋急外踝尖七壯。○承山在兌腨腸分肉間陷中、二七壯。」
- 4.《針灸資生經》:「委中、療腳弱無力。風濕痹。筋急。半身不遂。(明)三里、療腳弱。承山、療腳弱無力。腳重。偏風不遂。委中、療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下)」
- 5.《凌門傳授銅人指穴》:「至陰卻疸善治神疲,長強與承山灸痔最妙。豐隆並肺俞痰嗽稱奇,風門主傷胃寒邪之嗽。天樞理感患脾泄之危,風池絕骨而療乎樞倭。人中曲池可治其委傴,期門刺傷寒未解經不再傳。鳩尾針癇顛已發慎其妄施,陰交水分三里蠱脹宜刺。商丘解谿丘墟腳痛堪追,尺澤理筋急之不幸。」
- 6.《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承山在魚腹腨腸分內間,善理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足下腫,兩足盡寒酸,瘧亂轉筋急,穴中刺即安。」
- 7.《勉學堂針灸集成》:「_腳足轉筋不忍_,內筋急,內踝尖七壯。外筋急,外踝尖七壯。承山(在兌腨腸分肉間陷中),二七壯。」


陽陵泉
- 1.《針灸聚英》:「腳膝疼痛委中宜。更兼攣急鋒針施。陰陵泉穴如尋得。輕行健步疾如飛。腰腹脹滿治何難。三里腨肚針承山。更向太衝行補瀉。指頭麻木一時安。頭痛轉筋魚腹肚。又治背疽及便毒。再有妙穴陽陵泉。腿轉筋急如神取。腸中疼痛陰陵沃。耳內蟬鳴聽會招。更尋妙穴太谿是。醫門行瀉實為高。」
- 2.《針灸甲乙經》:「痹,脛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虛下廉主之。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脛苕苕(一本作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髀關主之。膚痛痿痹,外丘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陽關主之。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陽陵泉主之。」
- 3.《普濟方·針灸》:「_陽陵泉_(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太息。口苦。咽中介介數唾。脅下支滿。嘔吐逆。髕痹引膝股外廉不仁。筋急。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膽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