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木之條也,風也。口,氣血出入的門戶也。條口穴名意指本穴氣血物質以風的形式而運行。本穴物質為上巨虛穴傳來的天之下部水濕雲氣,其量及範圍皆大,經本穴的狹小通道下行時是快速的通行之狀,如風之運行,故名。
條口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8寸- 國際代碼:ST38
- 英文名稱:Tiaokou
-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 別名:前承山
- 可灸
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1~1.5寸
穴道介紹
條口穴在《針灸甲乙經》中提到主治「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因此可以說是治療下肢、小腿無力與疼痛的重要穴道。一直至清代,有關其主治範圍較為簡單,多限於下肢病變,且主要集中在小腿部及足部。
但到了近代,其主治功能出現了一些的變化,開始有治療「胃脘不調」、「扁桃腺炎及其他胃腸疾患。」最奇特的是可以用來治療「肩痛」、「肩臂不舉」。
透過研究結果,針刺「條口」透「承山穴」可以改善手臂外展的角度,治療肩周炎、五十肩,這是近代針灸研究的新突破。
Youtube影片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5分鐘,艾炷灸3-7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