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三 (13)
卷四百二十三 (13)
1. 小便五色
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穴腎俞治尿赤難。穴腎俞,委中
治小便難。黃。穴上廉,下廉
治小便赤黃。或時下不禁。穴承漿
治小便赤黃。穴完骨,小腸俞,白環俞,陽綱,膀胱俞
治小腸有熱。尿黃。穴中脘
治腎病氣癃。尿黃。穴關元
治尿黃。水道不通。穴照海,京門
治目赤。小便如血。穴大陵
治傷中尿血。穴關元
治溺濁。穴關元
治小便赤。穴下脘
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如刀攪。作塊如覆杯。穴陰交
治尿黃水。小腹熱。小便難嚥干。穴陰蹺
治小便赤澀。小腸緊急。穴小腸俞
治小便黃。穴太谿,關元,白環俞
治小便赤色。淋瀝。小腹痛。穴小腸俞
治小便赤澀。遺溺。生陰瘡。少氣脛寒。拘急不得屈。穴膀胱俞
治小便難。赤黃。穴上廉
治溺黃。穴太谿,兌端,陰谷,下廉
治小便赤黃。穴魂門
治小便赤澀。穴關元,秩邊,氣海,陽綱
治小便赤。穴下脘
治尿血。穴大敦。灸三壯。
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多。赤色多。因酒得之。宜服本事方清心丸。予教人服。效。白色乃下冷。宜服補藥。著灸腎俞。關元。小腸俞。膀胱俞等。皆腰穴也。近有患小便出血者。人教酒與水煎苦蕒菜根服之。即效。
治小便實。苦心下急。熱痹。小腸內熱。小便赤黃。刺手太陽治陽。手太陽在手小指外則本節陷中。
治尿黃。石門。灸三十壯。
治小便出血。平立。一杖子比臍平。卻向後脊骨當中灸七壯。或年深於脊骨兩傍各一寸。灸七壯。余謂寸半則是腎俞。自佳。又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治小便出血。穴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丹田。復溜。隨年壯。一云。灸五十壯。
資生經云。凡尿青取井。黃取俞。赤取榮。白取經。黑取合。
治小便白濁。灸兩足內踝上脈名三陰交。各三十一壯。
治小便出多。灸足第三指第一紋七壯。丘俞。
白話文:
處理小便困難的情況,或是呈現赤濁的顏色,以及有骨頭冷熱交替的症狀,可以針灸腎俞穴來治療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以及委中穴。
處理小便困難且呈現黃色的情況,可以針灸上廉和下廉穴。
對於小便呈現赤黃色,偶爾無法控制的情況,可針灸承漿穴。
若小便呈現赤黃色,可以針灸完骨、小腸俞、白環俞、陽綱、膀胱俞穴。
處理小腸過熱導致小便黃色的情況,可以針灸中脘穴。
對於腎病導致的小便黃色及排尿困難,可以針灸關元穴。
處理小便黃色且水道不暢的情況,可以針灸照海和京門穴。
處理眼睛發紅且小便像血的情況,可以針灸大陵穴。
對於受傷導致的小便帶血,可以針灸關元穴。
處理小便混濁的情況,可以針灸關元穴。
對於小便呈現赤色的情況,可以針灸下脘穴。
處理肚臍下方過熱,小便呈現赤色,氣痛如刀割的情況,可以針灸陰交穴。
處理小便呈現黃色且有水的情況,小腹過熱,小便困難,口乾舌燥,可以針灸陰蹺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困難,小腸緊急的情況,可以針灸小腸俞穴。
處理小便呈現黃色的情況,可以針灸太谿、關元、白環俞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色,排尿困難,小腹疼痛的情況,可以針灸小腸俞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困難,遺尿,生陰部瘡疹,少氣脛寒,肌肉緊繃無法彎曲的情況,可以針灸膀胱俞穴。
處理小便呈現黃色且排尿困難的情況,可以針灸上廉穴。
處理小便呈現黃色的情況,可以針灸太谿、兌端、陰谷、下廉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黃色的情況,可以針灸魂門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困難的情況,可以針灸關元、秩邊、氣海、陽綱穴。
處理小便呈現赤色的情況,可以針灸下脘穴。
處理尿血的情況,可以針灸大敦穴,並灸三壯。
小便可能呈現五種顏色,其中以赤色和白色較為常見。赤色多由飲酒所致,適合服用清心丸。白色多表示下身寒冷,應服用補藥,並灸腎俞、關元、小腸俞、膀胱俞等腰部穴位。最近有人小便出血,有人建議他將苦蕒菜根用水和酒煎煮服用,效果顯著。
處理小便實硬,心下緊急,熱痹,小腸內熱,小便呈現赤黃色的情況,可針灸手太陽穴,手太陽穴位於小指外側本節陷中。
處理小便呈現黃色的情況,可以灸石門穴,灸三十壯。
處理小便出血的情況,站立直立,將一根棍子平放在肚臍高度,再往後脊骨正中央灸七壯。如果時間久遠,可在脊骨兩側各一寸處灸七壯。另一說法是灸腎俞穴,效果更佳。另外,也可灸第二十椎骨,灸的壯數與年齡相等。
處理小便出血的情況,可以針灸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穴各一百壯,丹田、復溜穴灸的壯數與年齡相等。另有一種說法是灸五十壯。
根據資生經記載,小便呈現青色,應針灸井穴;黃色,應針灸俞穴;赤色,應針灸榮穴;白色,應針灸經穴;黑色,應針灸合穴。
處理小便呈現白色且混濁的情況,可以灸兩腳內踝上方的三陰交脈,各灸三十一壯。
處理小便量多的情況,可以灸足第三趾第一紋,灸七壯,以及丘俞穴。
2. 大便不通
治大便難(資生經)。穴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脘,太谿,承筋
治不得大便。穴崑崙
治大便乾。腹中切痛。穴肓俞
治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穴石關
治大便難。穴承山,太谿
治大便秘澀。穴石關,大鐘
治大便燥。穴肓俞
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穴中注
治腰痛。大便難。穴太白
治足寒。大便難。穴大沖
治腹痛。大便難。穴石關,膀胱俞
治大便難。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又承筋三壯。
治大便不通。穴大敦。灸四壯。
治大便寒氣結。心堅滿。穴石門。灸百壯。
治大便秘。腹中有積。大便秘。以巴豆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公丸。亦治大便秘。
治大便不通。灸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腸遺。隨年壯。一云二寸半。
治大便小便不通。灸臍下一寸。三壯。又橫文百壯。又灸八髎各百壯。
治老人小兒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又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各三壯。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榮衛四氣穴百壯。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治腹熱閉。時大小難。腰痛連胸。灸團岡百壯。穴在小腸俞下二寸橫三寸。灸之。
治大便難。穴玉泉。灸隨年壯。又灸大敦四壯。
治大便不通。刺任脈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用長針入八分。令病人覺急。便三五次為度。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䯒外廉兩筋分肉間。極重按之。則足附上動脈止矣。當舉足取之。針入五分。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氣海穴訖。令人俠臍揉胃之經。即刺三里穴。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
治後閉不通。足大都。灸隨年壯。
白話文:
處理大便困難(資生經)。選取的穴位有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脘、太谿、承筋。
處理無法排大便。選取的穴位是崑崙。
處理大便乾燥。腹部劇烈疼痛。選取的穴位是肓俞。
處理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選取的穴位是石關。
處理大便困難。選取的穴位是承山、太谿。
處理大便祕結。選取的穴位是石關、大鐘。
處理大便乾燥。選取的穴位是肓俞。
處理小腹有熱感,大便堅硬乾燥且排便不順。選取的穴位是中注。
處理腰痛,大便困難。選取的穴位是太白。
處理腳冷,大便困難。選取的穴位是大沖。
處理腹部疼痛,大便困難。選取的穴位是石關、膀胱俞。
處理大便困難。在第七椎骨兩側各一寸的位置進行艾灸,每次七次。再在承筋位置艾灸三次。
處理大便不通。選取的穴位是大敦。艾灸四次。
處理大便寒氣凝結,心堅滿。選取的穴位是石門。艾灸一百次。
處理大便祕結,腹部有積塊。大便祕結。可以使用巴豆做成餅狀,放在肚臍中,艾灸三次,馬上就會通暢。效果神奇。耆域蜜公丸也可以治療大便祕結。
處理大便不通。在玉泉穴兩側各兩寸的位置艾灸,這個位置被稱為腸遺。根據年齡不同,艾灸的次數也不同。另一種說法是艾灸兩寸半。
處理大小便不通。在肚臍下方一寸的位置艾灸三次。或者在橫紋上艾灸一百次。還可以在八髎穴各艾灸一百次。
處理老年人和小孩大便失禁。在兩腳大拇指上艾灸,距離指甲一寸的地方,艾灸三次。還可以在大拇指之間艾灸,每次艾灸三次。
處理大小便不順,可能導致腹痛。在背脊四面各一寸的地方艾灸一百次,這個位置被稱為榮衛四氣穴。可以治療腹部熱閉,大小便困難,腰痛連胸。在小腸俞下二寸橫三寸的位置艾灸一百次。
處理大便困難。選取的穴位是玉泉。根據年齡艾灸。還可以在大敦穴艾灸四次。
處理大便不通。刺激任脈上的氣海穴。這個穴位位於肚臍下一寸五分處。使用長針插入八分深,讓患者感到緊張,排便三四次即可。然後刺激足陽明經上的三里穴。這個穴位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的兩條肌肉之間。極力按壓,直到足部脈搏停止。當抬起腳時,就可以找到這個穴位。插入五分深。如果大便不通,不要立即使用攻法。先刺激氣海穴,讓人夾住肚臘揉搓胃經,再刺激三里穴。當聽到腹部響聲三四次,就表示已經通暢了。
處理大便閉塞不通。選取的穴位是足大都。根據年齡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