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八法手訣歌(《聚英》)

春夏先深而後淺,秋冬先淺而後深,隨處按之呼吸輕,迎而吸之尋內關,補虛瀉實公孫是,列缺次當照海深,臨泣外關和上下,後谿申脈用金針。先深後淺行陰數,前三後二卻是陰,先淺後深陽數法,前二後三陽數定。臨泣公孫腸中病,脊頭腰背申脈攻,照海咽喉並小腹,內關行處治心疼。

後谿前上外肩背,列缺針時脈氣通。急按慢提陰氣升,急提慢按陽氣降,取陽取陰皆六數,達人刺處有奇功。

白話文:

在春秋兩季,針刺應先深後淺;在秋冬兩季,應先淺後深。無論在任何部位按壓,如果感覺呼吸輕快,迎著氣息向內按,找到內關穴。補虛瀉實,用公孫穴;列缺穴其次,搭配照海穴更深。臨泣穴、外關穴搭配使用,治療上下肢疾病。後谿穴、申脈穴配以金針治療。

先深後淺,是陰經的針刺手法,前三後二為陰數。先淺後深,是陽經的針刺手法,前二後三為陽數。

臨泣穴、公孫穴治療腸胃疾病。脊頭、腰背用申脈穴治療。照海穴治療咽喉和腹部疾病。內關穴治療心痛。

後谿穴位於手腕上外側靠近肩背處,在列缺穴針灸時,脈氣會通行。快速按壓、緩慢抬起,可以提升陰氣;快速抬起、緩慢按壓,可以降低陽氣。不論取陽或陰,都要重複六次。醫術高超的人在刺穴時,能有奇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