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犢」的意思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牽牛而行的上捫之處。「犢鼻」的意思是說此處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過的胃經經水帶走。
「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處。「外膝眼」名意指本穴為膝外凹陷處。
解剖位置
- 位於膝蓋前方,髌骨(即膝蓋蓋骨)與大腿骨和小腿骨連接處的外側邊緣。
- 在此穴位周圍,有著豐富的血管網絡,包括膝關節動脈和靜脈網。
- 此外,還分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以及來自腓總神經的分支,這些神經負責膝關節的部分感覺。
針刺方法
針尖略向內側斜刺0.8~1.5寸。
穴道介紹
膝蓋下面內側和外側各有一個窩,其中外側的窩就是胃經上的犢鼻穴。「犢島」 的深意就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氣血最盛的,所以犢鼻穴是一個強壯身體的穴位。
犢鼻穴主治各種膝蓋、腿部疼痛,各種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外傷等各種膝關節痛患者,都可以運用「犢鼻穴」。下肢麻痺、下肢癱瘓、腳氣、水腫、膝腳無力,不能久站時也可運用此穴道。
在冬天的時候,許多人膽經、胃經氣血不足,因此會膝蓋痛,可以用溫熱吹風機吹「犢鼻穴」,會有明顯改善。
膝蓋是筋之府,人體的筋都在這兒匯聚。膝蓋是人體的一個動力源,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犢鼻穴.讓膝蓋保持強壯,這樣人就不容易衰老。
老年人 「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是推腹,把新鮮血液先引導到腹部上去。第二步是脆膝,把氣血引到膝蓋上去。第三步是金雞獨立,把氣血引到腳上去。照此三部曲做下去,氣血就全引下去了,而全身得血液偦環就通暢了。
穴道配伍
犢鼻穴,位於膝蓋外側,股骨外上髁下緣,脛骨粗隆上緣之間的凹陷處。其經絡屬胃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下分析其常見配伍:
一、犢鼻穴配足三里穴:溫經活絡,治療膝及膝下病
- 原理:犢鼻穴為胃經穴位,足三里為胃經原穴,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的功效。兩穴相配,可加強胃經的氣血運行,溫通經絡,改善膝關節及膝下肢體的氣血循環,從而緩解疼痛、麻木等症狀。 膝及膝下病症多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瘀滯所致,此配伍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達到治療效果。
二、犢鼻穴配梁丘穴:緩解治療膝關節炎
- 原理:梁丘穴位於大腿外側,與犢鼻穴同屬胃經,且都與膝關節的活動密切相關。梁丘穴具有疏通經絡、舒筋活絡的作用。兩穴相配,可協同作用,加強疏通膝關節周圍經絡,改善局部氣血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從而緩解膝關節炎的疼痛和腫脹。
三、犢鼻穴與腳氣配伍 (環跳、太沖、太白)
- 原理:此配伍應用於腳氣(痛風或下肢水腫等),從不同角度入手:環跳穴疏通腿部經絡,主要針對下肢氣血運行不暢;犢鼻穴則針對膝下及腿部腫痛;太沖穴為肝經原穴,疏肝理氣,降肝火,因肝火旺盛可導致水腫;太白穴為脾經原穴,健脾利濕,因脾虛濕盛也可導致腳氣。 此配伍通過多個穴位協同作用,從疏通經絡、理氣化濕、清熱解毒等多方面入手,綜合治療腳氣。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四肢麻痺癱瘓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慢性肝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膝蓋痛
- 手肘外側痛
艾灸刮痧
艾灸犢鼻穴方法:
- 準備:
- 艾條:選擇質量好的艾條,以溫和灸法為主,可使用艾絨條或艾柱。
- 灸具:可選用艾灸盒、艾灸罐等。
- 定位:
- 找到犢鼻穴的位置,膝部,屈膝時,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
- 施灸:
- 將艾條點燃,以溫和灸法,將艾條置於穴位上方約1-2釐米處,以溫熱感為宜,避免過度灼熱。
- 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可灸1-2次。
- 注意事項:
- 施灸時,要避免過度灼熱,以免燙傷。
- 孕婦、經期婦女、皮膚過敏者慎用。
- 灸後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
遠紅外線加熱犢鼻穴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加熱設備:可使用神燈等。
- 定位:
- 找到犢鼻穴的位置,膝部,屈膝時,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
- 加熱:
- 將遠紅外線加熱設備對準穴位,以溫熱感為宜,避免過度灼熱。
- 每次加熱10-15分鐘,每天可加熱1-2次。
- 注意事項:
- 加熱時,要避免過度灼熱,以免燙傷。
-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加熱。
- 避免長時間使用,以免造成皮膚乾燥。
按摩推拿
犢鼻穴按摩方法:
- 姿勢準備: 雙手手掌向下,輕放於膝蓋上。
- 定位: 中指指腹對準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
- 按壓方式: 以中指指腹垂直用力揉按穴道,力度適中。
- 按摩時間: 每次1-3分鐘即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