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臨證指南醫案》~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某,溫邪衄血。(溫邪)

連翹,元參,淡黃芩,黑山梔皮,杏仁鬱金

某,風溫衄血。(風溫)

丹皮,元參,連翹,赤芍,茅花,黑梔皮

某(三四),此熱蒸於水谷之濕。齦血鼽衄。納穀如昔。治在陽明。(濕熱胃火上蒸)

熟地知母石膏,元參,牛膝

陳(女),常有衄血。今夏忽起神識如呆。診脈直上魚際。大忌驚恐惱怒。天癸得通可愈。(膽火上升心營熱)

犀角丹參,元參,生地,連翹,知母

林(二六),陽升。鼻衄不止。

細生地,烏犀角,炒知母,牛膝,黑山梔,川斛,丹皮,炒黑側柏葉

某,努力傷。陽逆鼻衄。

犀角(二錢鎊),細生地(三錢),炒丹皮(一錢),元參(一錢),炒牛膝(一錢半),黑山梔(一錢),炒黑側柏葉(五錢),

臨服沖鮮荷葉汁一小杯。

趙(二十),脈左數。衄血火升。(陰虛陽冒)

生地,阿膠天冬,麥冬,淡菜,生白芍茯神,炒山藥

程,從前衄血。都以養陰益氣而愈。知非實熱。皆勞役陽冒。以致陰血之動也。今壯年肌肉不充。身動氣促如喘。口中膩涎濁沫。竟是腎精帶傷。收納失職之象。急急保養。遠戒酒色。猶可向安。

熟地,人參,萸肉,湖蓮,芡實補骨脂,山藥粉

朱(十七),脈數。陰虧陽升。頭暈。心中煩雜。鼻衄。

生地,元參,金銀花,川斛,丹皮,石決明

某,咳逆失音。衄血。

生地,龜板,丹皮,牛膝,山藥,茯苓

某(十歲),鼻衄時發。

生地,元參,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黃柏人中白

某,食燒酒辛熱。及青梅酸泄。遂衄血咳嗽。心腹極熱。五味偏勝。腑陽臟陰為傷。此病以養胃陰和法。(酒熱傷胃)

白扁豆北沙參,麥冬,白粳米

血行清道。從鼻而出。古名曰衄。與濁道之吐咯者不同。清道即指至高之分。由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來也。其穴乃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五脈之會。及衝脈交會其間。可見諸經皆能為衄。不獨肺胃而然。諸書雖已詳明。惟景岳辨之尤切。但衄之為患。總由乎火。外為六淫之變化。

內因五志之掀騰。氣血日為錯亂。陰陽為之相乘。天人交感之處。虛實攸分矣。若風寒壅盛於經。陽氣鬱而迫營者。宜參麻黃桂枝症之大意。若溫風暑熱怫鬱。而動血外溢者。用辛涼清潤等劑。認定經絡之高下。若火邪極甚。而載血上泛者。有苦寒鹹寒之法。審其原委之淺深。

此外因主治法也。至於煩冗曲運。耗及木火之營。肝臟厥陽化火風上灼者。甘鹹柔婉。理所必需。多勞過欲。病及天一之真。陽浮引陰血以冒上竅者。滋潛厚味。法從峻補血脫則挽回元氣。格陽則導火歸源。因酒用和陽消毒之劑。因努力用培中益下之方。此內因主治法也。學者惟審內外兩因。

庶乎施治無誤矣。(邵新甫)

徐評,治衄諸方。為案中最穩當。

2.

某,七疝治法。最詳子和。其旨辛香以泄肝。得氣疏泄而病緩矣。按法調理不愈。七味導引納腎。益氣升舉脾陽。而墜氣仍然。艾灸蒸臍。原得小安。內經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同為奇經主之。故疏泄諸方。能治氣實。參朮升補。僅治中虛下陷。與元海奇經中病無補。

壯歲至老。病根不輟。下焦日衰。可知升陽一法。體症頗合。衰年僅可撐持。勿使病加可矣。(督任陽虛)

鹿茸(三錢),鹿角霜(一錢),當歸(二錢),生菟絲子(五錢),沙蒺藜(一錢),川桂枝尖(五分)

飢時服。

朱(二一),勞傷。溫里已效。臍旁動氣。少腹結疝。睪丸偏墜。皆陽氣不自復。濁陰聚絡。不宜急於育子。(濁陰凝聚肝絡)

當歸,舶茴香,淡蓯蓉,枸杞子安息香茯苓

孫,疝墜於右。筋縮連小腹痛。此寒主收引。議進溫通厥陰之絡。

川楝子(二兩),穿山甲(二兩炙),炮黑川烏(五錢去皮),炒黑小茴香(一兩),橘核(二兩炒),乳香(五錢)

用老韭白根汁泛丸。飢時服二錢五分。

明,臍下少腹。形象橫梗。發必痛繞脅腰。以及陰囊。此乃厥陰肝氣不宣。議以苦辛加左金。佐通經脈之凝澀。

川連,吳萸,穿山甲,青木香,金鈴子,延胡,青橘葉湯丸

郁(十七),肝病。絡虛氣聚。少腹滯脹。前用河間金鈴子散。加牡蠣橘葉。合鹹苦辛勝法。小效加食。述飢則脅腹鳴盛。而濁氣下泄頗安。乃絡虛不足中之有餘。形質瘦怯。不可純攻。

桃仁,當歸梢,炒小茴,橘核,郁李仁,南山楂,精氣丸

謝(五七),七疝皆肝。少腹堅聚有形。是閉塞不通之象。百日久恙。血絡必傷。古人治疝。必用辛香。助燥氣勝之品。宜緩商矣。

歸鬚,杜牛膝根,小茴香,川楝子,穿山甲,柏子仁

林,脈右弦。左澀。當臍痛連少腹。已屬凝聚有形。嘔吐黃濁。大便欲解不通。若患處漉漉有聲。痛勢稍減。惟臥著體不轉移。其痛更加。此屬肝氣疝瘕。辛香流氣。所稱通則不痛耳。

炒桃仁,炒橘核,金鈴子,炒延胡,韭白汁,兩頭尖,小茴,青皮

此通泄厥陰氣血方也。痛甚於下。濁結有形。非辛香無以入絡。非穢濁無以直走至陰之域。以子和方合奉議意。

施(四八),立冬前一日。寒戰後熱屬厥陰。食蟹鹹寒沉墜。浮腫囊大。溲溺甚少。至晚腫脹愈加。顯然陽微濁聚。治從氣分開泄冷濕。

粗桂枝,吳萸,川楝子,茯苓,生牡蠣,澤瀉

磨青皮汁十匙。

唐(三六),寒濕已入太陽之裡。膀胱之氣不利。陰囊莖腫。(膀胱寒濕凝滯)

五苓散獨活防己

某,肝風筋疝。怒勞致傷。宜通補熄風。(筋疝)

蓯蓉,補骨脂,歸鬚,小茴,韭子,茯苓,

胡桃肉,青鹽,羊內腎蒸熟和丸。

朱,動氣疝瘕。繞臍汨汨有聲。男子精氣不充。是下焦損傷。溫補勿過剛燥。須察八脈。以推病情。(奇脈陽虛)

淡蓯蓉,歸身,炒枸杞,小茴,炒沙苑,茯苓,紅棗

汪,自云鬱怒不已。夏季忽起腹脹。醫以快氣疏滯湯藥。其脹竟入小腹下墜。青筋外突。脹甚延及腎囊。乃肝疝之症。議子和法。(鬱怒肝疝腫脹)

歸鬚,橘核,青木香,青皮,小茴,黑山梔,青蔥

周(三六),久久勞怒。肝木內震。脅中少腹。皆肝脈遊行之所。氣凝聚為脹。聚久結形為瘕疝。情懷憂鬱。永不能痊。以內起情志。不專草木微功耳。

炒小茴,黑山梔,川楝子,延胡,青木香,青皮,生香附,橘核

吳(六十),味酸。食不化。湧吐。述少腹厥氣上衝。下有宿疝。以肝濁攻胃。經云。食出完谷。是無陽也。(肝疝犯胃)

生炮黑附子,生淡乾薑豬膽汁,吳萸,川楝子

吳(二四),疝結少腹。按之堅。凡過飢必衝突至脘。吐酸䐜脹。述病從怒勞而得。內應乎肝。肝逆犯胃。飢則胃弱肝乘上噯下泄氣則減。

肉桂,真橘核,青木香,小茴,穿山甲,粗桂枝,李根白皮

項,寒勝疝墜。亦屬厥陰。蓋陽明衰。厥邪來乘。須胃陽復辟。凝寒自罷。

人參(一錢半),炮烏頭(一錢),淡乾薑(一錢),吳萸(泡淡一錢),茯苓(三錢)

朱,七疝在肝。內經謂衝脈為病。但衝脈隸於陽明。肝木必乘克胃土。胃翻湧逆。致吐蛔嘔涎。湯飲不入。呃忒不止。皆逆亂無已。為臟厥危疴矣。肝體本剛。相火內寄。一派熱燥藥餌。以剛濟剛。竟有缺折之虞。欲泄其濁。擬用朱南陽法。

韭白根,兩頭尖,金鈴子,延胡,歸鬚,肉桂心

毛,疝發已過。肢冷潮熱。其納食減半。濁陰內迫犯胃。無發汗攻表之理。議泄厥陰。以安陽明。

人參,炒黑川椒,附子,茯苓,川楝子,胡蘆巴

詹,老年久疝。因嗔怒而腫大。熱痛。肝失疏泄。火腑濕熱蘊結不通。溫補升陽固謬。蓋肝性主剛濕閉反從燥化。此龍膽苦堅不應。議柔苦制熱。反佐辛熱。以開血中郁痹。用東垣滋腎丸。(久疝濕熱鬱)

戴(五二),濕熱下注。久則囊腫形堅。下焦血多氣少。子和法中。原有虎潛諸論。後醫棄置不用。惜哉。

龍膽草黃柏蘆薈,山梔,知母海金沙豬苓,澤瀉,細辛

陳(三五),疝多肝病。宜乎辛泄。但形體參脈。是濕熱內蘊阻塞。二便不為通爽。先以通太陽方。

寒水石,海金沙,豬苓,澤瀉,通草,木香汁

倪,疝瘕結聚少腹。大便閉阻。小溲短澀。舌白渴飲。不能納穀。無對症方藥。姑與滋腎丸嘗服。千粒分十服。

許(三六),久有疝症。十年來。寒熱勞形。則右胸脅中。一股氣墜。直走少腹。凡大小便用力皆然。面赤亮。痰多。食腥膩。更令病加。此濕熱久壅隧中。緩攻為宜。

控涎丹四分。間日服。十服。

又,脈沉。痰多。手骱赤瘡。宿疝在下。右脅氣墜少腹。前議控涎丹逐痹未應。想久聚濕熱沉痼。非皮膜經脈之壅。用浚川丸四十粒。勻二服。間日一進。竟通腑聚。然後再議。

又,通腑宣壅。黏痰既下。其疝仍聚於右。且盛於寒天冬月。臥安必有聲自消。行走勞動。必有形直墜陰囊。久病急攻無效。議辛甘化風方法。古人以疝為肝病什居八九。

當歸,鹿角,桂枝,肉桂,小茴,川芎,炙草,茯苓,生薑羊肉膠丸

張(五九),痛自腎囊。漸踞少腹之左。夫厥陰之脈。繞乎陰器。操持謀慮。都主傷肝。一氣結聚。變幻形象而痛。病名曰疝。疝分有七。暴疝多寒。久疝多熱。泄氣痛緩。宣通可以卻病。只因下焦乃深遠之鄉。氣熱濕鬱。概可知矣。川連,小茴,黑山梔,橘核,川楝子,青木香,郁李仁,冬葵子

陳,脈沉弦。舌灰邊白。腰跨氣痛。腎囊睪丸腫大。此濕熱為病。亂吃發散消導。濕熱下墜為疝。治當分消。

萆薢,黃柏,山梔,茯苓,丹皮,防己,豬苓,澤瀉

陳(二二),辛香流氣以治疝。未嘗不通。服之五日。遍身疼痛。下午四肢浮腫。肌膚漸見高突塊瘰。思走泄氣勝。都是陽傷。耆附湯主之。(疏泄傷衛陽)

黃耆(一兩),附子(二錢),

朱(二五),厥陰三瘧久延。邪攻肝經絡脈。少腹痛漸硬。氣串繞陰器筋痛。乃結疝瘕之象。病久。雖少壯。不可專於泄氣。溫腎宣肝為急。(疝兼瘧母)

淡蓯蓉,歸身,枸杞子,炒黑小茴,穿山甲,全蠍

陸(三九),瘧母十年。沉痼宿疴。藥不能效。夫瘧邪既久。邪與氣血兩凝。結聚絡脈。藥難入絡耳。瘧不離乎肝膽。疝不外乎肝病。七疝。子和分剖大著。虛質不可專以辛香。下墜為甚。議有情溫通。以培生氣。

鹿茸,大茴香,穿山甲,當歸,水安息香,炮黑川烏,全蠍

用黑大豆炒赤淋酒一杯。濾酒汁和丸。每服二錢。暖酒送。

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又督脈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又曰。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又曰三陽為病。發寒熱。其傳為㿗疝。又曰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此素問言諸經之疝也。又經脈等篇云。足陽明之筋病㿉疝。腹筋急。

足太陰之筋病。陰器紐痛。下引臍兩脅痛。足厥陰之經筋病。陰器不用。此靈樞言諸經之疝也。後人因有筋水狐㿗氣血寒七疝之名。其主治各有專方。立法可謂大備。然其中不無錯雜之處。終非可訓之定法。惟仲景先生。獨以寒疝為名。其所出三方。亦以溫散祛寒。調營補虛為主。

並不雜入氣分之藥。而子和治法又以辛香流氣為主。謂肝得疏泄而病愈矣。其金鈴虎潛諸法。可謂發前人所未發。故疝病之本。不離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脈絡於陰器。為至陰之臟。足太陽之脈。屬腎絡膀胱。為寒水之經。故仲景所云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腹滿。

脈弦而緊。惡寒不欲食。繞臍痛。及脅痛裡急。是內外皆寒氣作主。無復界限。其烏頭二方。專以破邪治標為急。虛實在所不論。是急則治標之義也。其當歸羊肉一方。專以補虛散寒為主。故以當歸羊肉辛甘重濁。溫暖下元。而不傷陰。佐以生薑。隨血肉有情之品。引入下焦溫散沍寒。

是固本不治標也。子和所云。疝不離乎肝者。以疝病有陰囊腫脹。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作痛。或牽引睪丸。或少腹攻衝作痛。或號笑忿怒而致。此皆肝經脈絡之現症。其金鈴散一法。以泄肝散逆為主。故以川楝導膀胱小腸之熱。元胡和一身上下諸痛。以肝主疏泄故也。其所取虎潛一法。

以柔緩導引為主。故方中用虎骨熄肝風。壯筋骨。羊肉龜板補髓填精。佐以地黃補腎。當歸補肝。使以陳皮利氣疏肝。芍藥通肝調營。是治肝而顧及於腎也。及觀先生治疝之法。又更有進焉者。其旨以暴疝多寒。久疝多熱。為疝病之大綱。其餘隨症施治。如氣墜下結者。以鹿茸鹿角升陽為主。

其脹結有形。痛甚於下者。宗丹溪通陽泄濁為治。其火腑濕熱鬱結不通者。用柔苦制熱。反佐辛熱。以開血中郁痹為主。其寒濕下墜。太陽之裡。膀胱之氣不和。二便不為通利者。五苓散加減。通太陽膀胱為主。其濕熱久聚。氣墜少腹陰囊者。用控涎丹。浚川丸等。逐痹通腑分消。

兼辛甘化風法為主。如下焦陰陽兩虛煮。用有情溫通以培生氣。兼通補熄風為主。而先生於治疝之法。可謂曲盡病情。諸法備矣。仲景又有狐疝一方。究非王道之品。茲不具贅。(鄒滋九)

徐評,治疝之法。大段亦不外此。惟㿗疝血疝諸大症。尚未有治法。想當時未及遇此等大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