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散

JIN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脾經 17%
肝經 15%
腎經 12%
膀胱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金鈴散

金鈴散是一劑中醫方劑,主要由苦楝子、砂仁、蓽澄茄、木香四味藥組成。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苦楝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保護肝臟、抗炎、鎮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咽喉腫痛、咳嗽、腹瀉、痢疾、蟲積、皮膚瘙癢、瘡癤腫毒、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症狀。

蓽澄茄具有消炎、止痛、解痙、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保護肝臟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嗽、氣管炎、肺炎、支氣管炎、哮喘、胃痛、腹痛、腹瀉、痢疾、蟲積、皮膚瘙癢、瘡癤腫毒、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症狀。

總述

金鈴散具有行氣止痛、溫裏溫中、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疝痛發作時,患者會先彎腰痛哭,哭得眼淚都沒有了,腳冷、嘴脣乾裂,額頭上卻一直冒冷汗;或者外腎絞痛,陰囊一邊很大。

傳統服藥法


青橘(去白)、蓬莪朮(炮)、陳皮(去白)、茴香、荊三稜、甘草(炙)、川楝子(去皮核,用肉)各等分。
下涎寬氣。
上為末。
每服半錢,水1小盞,煎至半盞,入鹽少許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金鈴散由苦楝子、砂仁、蓽澄茄、木香等中藥組成。苦楝子具有行氣、止痛、散結的作用;砂仁具有行氣、止痛、消脹的作用;蓽澄茄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的作用;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結的作用。金鈴散可以通過這些中藥的協同作用來緩解疝痛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鈴散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會引起腹瀉、噁心、嘔吐等。因此,在服用金鈴散之前,患者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陰道炎胰臟炎腹股溝疝氣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嘔吐多痰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金鈴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金鈴子1兩(取肉微炒),馬藺花(炒黃)半兩,茴香(炒黃)半兩,莳蘿半兩。 主治:小兒陰核偏腫,疼痛往來。

金鈴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 組成:金鈴子(炮,去皮棱)1兩,蓬莪朮(炮)1兩,茴香半兩,木香(炮)半兩,荊三棱(炮)半兩。 主治:小兒心痛。

金鈴散,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金鈴子1兩(煨,去核),縮砂仁7錢半(去殼),蓽澄茄5錢,木香5錢。 主治:疝痛作痛時,先曲腰啼哭,眼中無淚,腳冷唇乾,額上多汗;或外腎釣上,陰囊偏大。

金鈴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金鈴40個,茴香、京三棱、荗、枳殼、橘皮、百部1分,木香半分。 主治:一切冷氣,小腸元臟膀胱氣痛,脾元積冷;及婦人血制氣攻疰,心腹疼痛,嘔逆脹滿,臍腹絞痛,煩悶喘急。

金鈴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惠眼觀證》。 組成:青橘(去白)、蓬莪朮(炮)、陳皮(去白)、茴香、荊三棱、甘草(炙)、川楝子(去皮核,用肉)各等分。 主治:下涎寬氣。主治:小兒驚疝及五般疝氣,陰腫。

金鈴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金鈴子肉6錢,三棱(炮,銼)2錢半,莪朮(醋炙,銼)2錢半,青皮(去白)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赤茯苓(去皮)半兩,茴香半兩,南木香2錢,甘草4錢(炙),檳榔3錢,枳殼(水浸潤,去殼,銼片,麥麸炒微黃)3錢,鉤藤(和鉤)3錢。 主治:疝氣腹痛,投諸藥後癒而復作者。小兒陰囊腫痛而引縮入腹,腰曲腹痛,冷汗自出,名曰內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