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狗皮膏
HUAI AN GOU P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川芎(15g) 白芷(15g) 生地黃(15g) 熟地黃(15g) 當歸(15g) 白朮(15g) 陳皮(15g) 香附(15g) 枳殼(15g) 烏藥(15g) 半夏(15g) 青皮(15g) 細辛(15g) 知母(15g) 杏仁(15g) 桑白皮(15g) 黃連(15g) 黃芩(15g) 黃柏(15g) 梔子(15g) 蒼朮(15g) 大黃(15g) 柴胡(15g) 薄荷(15g) 赤芍(15g) 木通(15g) 桃仁(15g) 玄參(15g) 豬苓(15g) 澤瀉(15g) 桔梗(15g) 前胡(15g) 升麻(15g) 麻黃(15g) 川牛膝(15g) 杜仲(15g) 山藥(15g) 遠志(15g) 續斷(15g) 高良薑(15g) 何首烏(15g) 甘草(15g) 連翹(15g) 藁本(15g) 茵陳蒿(15g) 地榆(15g) 防風(15g) 荊芥(15g) 羌活(15g) 獨活(15g) 金銀花(15g) 白蒺藜(15g) 苦參(15g) 白僵蠶(15g) 天麻(15g) 天南星(15g) 烏頭(15g) 威靈仙(15g) 白癬皮(15g) 五加皮(15g) 青風藤(15g) 益母草(15g) 五倍子(15g) 大風子(15g) 巴豆(15g) 穿山甲(15g) 芫花(15g) 蜈蚣(10g) 蒼耳(10g) 柳枝(10g) 槐枝(10g) 桑枝(10g) 楮樹白皮(10g)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1%
腎經 11%
心經 9%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藥各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藥在內,夏浸三日,冬浸半月,煎至黑枯色為度,麻布濾去滓,將油再秤,如12斤,加飛過黃丹5斤,如8斤加4斤,依數秤起,將油再下鍋熬,黃丹徐徐投下,用槐柳棍不住手攪,火先文後武,熬至滴水成珠為度,春夏硬些,秋冬軟些,外加乳香、沒藥、龍骨、輕粉各3兩,研極細末,貯磁器內,臨用時加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淮安狗皮膏, 出處:《瘍科選粹》卷八。 組成:川芎5錢,白芷5錢,生地5錢,熟地5錢,當歸5錢,白朮5錢,陳皮5錢,香附5錢,枳殼5錢,烏藥5錢,半夏5錢,青皮5錢,細辛5錢,知母5錢,杏仁5錢,桑白皮5錢,黃連5錢,黃芩5錢,黃柏5錢,梔子5錢,蒼朮5錢,大黃5錢,柴胡5錢,薄荷5錢,赤芍藥5錢,木通5錢,桃仁5錢,玄參5錢,豬苓5錢,澤瀉5錢,桔梗5錢,前胡5錢,升麻5錢,麻黃5錢,牛膝5錢,杜仲5錢,山藥5錢,遠志5錢,續斷5錢,良薑5錢,何首烏5錢,甘草5錢,連翹5錢,藁本5錢,茵陳5錢,地榆5錢,防風5錢,荊芥5錢,羌活5錢,獨活5錢,金銀花5錢,白蒺藜5錢,苦參5錢,僵蠶5錢,天麻5錢,南星5錢,川烏5錢,威靈仙5錢,白鮮皮5錢,五加皮5錢,青風藤5錢,益母草5錢,兩頭尖5錢,五倍子5錢,大楓子5錢,巴豆5錢,穿山甲5錢,芫花5錢,蜈蚣20條,蒼耳頭7個,桃枝30根,柳枝30根,槐枝30根,桑枝30根,楝枝30根,楮枝30根。 主治:諸般腫痛,跌打損傷,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