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發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發背,病名。背部生癰疽[1]之較重者。

見《劉涓子鬼遺方[2]》卷三。由於臟腑[3]俞穴[4]皆在背脊部,發背者多因臟腑氣血不調,或火毒內攻,或陰虛火盛凝滯,使氣血蘊滯於背而發。依其所發部位之不同,又有上發背[5]、中發背[6]下發背之分;或以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而命名;或以其形態之不同,又有命名為蓮子發蜂窩發等之別。證治參見有關條、有頭疽條。

醫學入門》曰:“發背,發於背上,如癰疽狀,或如蓮子,或如蜂窩,或如搭手,或如有頭疽,皆是也。其發因多由臟腑氣血不調,或火毒內攻,或陰虛火盛凝滯,使氣血蘊滯於背而發。發背之證,初起時,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硬結,或有頭疽,或如蓮子,或如蜂窩,或如搭手,或如有頭疽,皆是也。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若有頭疽,宜用金銀花連翹大黃黃連黃芩赤芍、丹皮、桃仁紅花甘草等。

參考資訊


  1. 癰疽:癰疽,發生於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是一種毒瘡。癰發於肌 -百科知識中文網

  2. 刘涓子鬼遗方 - 百度百科

  3. 脏腑_百度百科

  4. 十二俞穴与十二募穴艾灸应用_艾灸百科

  5. 古籍中的上發背_上發背_醫學百科

  6. 古籍中的中發背_中發背_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