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中醫方劑學》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中醫方劑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中醫藥物配伍規律和應用方法的一門學科。方劑學的基本內容包括方劑的組成、類別、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禁忌等。

中醫方劑學起源於古代,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黃帝內經》中就有對方劑的記載,如“上工治未病,其次治已病,其次治瘕積聚,其次治已病,其次救危急”。《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方劑學專著,它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方劑學經驗,並對方劑的組成、類別、性味、功效、主治等作了詳細的論述。

唐宋時期是中醫方劑學的發展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方劑學著作,如《千金方》、《外臺祕要》、《本草綱目》等。明清時期,中醫方劑學繼續發展,湧現出許多新的方劑,如《溫病條辨》、《醫宗金鑒》等。

現代中醫方劑學在繼承傳統方劑學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醫學的先進技術,並結合現代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中醫方劑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醫方劑學在臨床各科的治療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它的發展,為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外,有一本名為《中醫臨床參考叢書》中的《方劑》一書相當知名。該書由江蘇新醫學院主編,首次出版於1964年,並於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共分成了21章,分述各類方劑的組成、類別及其主要成方。擷取了約300多首方劑,列述了各方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及方解等,並附有方歌、複習思考題和索引。該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醫方劑學的理論和應用,具有實用性強,並且圖文並茂,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該書可供中醫藥院校學生、中醫臨床醫師、中醫藥科研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