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探究清代醫學的豐富寶藏,《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無疑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典籍。這部由當時中國最高醫療機構太醫院編撰的著作,集結了大量經由皇家醫官們長期臨床驗證與採用的方劑,專注於膏、丹、丸、散這四種在中醫傳統劑型中佔有核心地位的類型。它不僅是研究清代醫藥發展與實踐的重要文獻,更對後世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產生了深遠影響。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的成書背景為清朝,此時期中醫藥學進入了一個系統整理與經驗匯集的階段,太醫院作為服務於皇室的官方醫療機構,其所累積的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代表了當時醫學的最高水平。這部書的編撰,便是將這些寶貴的「秘藏」方劑加以整理與記錄,使其得以系統化並傳承下去。書名中的「秘藏」,一方面可能指其最初為太醫院內部所用或不輕易外傳,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這些方劑的珍貴與高效。
本書結構嚴謹,共分為三卷,體現了其規模之宏大與收錄之豐富。這種分卷編排,使得海量方劑得以系統化地呈現。第一卷收錄了膏方、丹方、丸方、散方各一百首,合計四百首;第二卷各收錄五十首,合計二百首;第三卷各收錄三十首,合計一百二十首。若按此計算,全書共收錄了高達七百二十首不同的方劑。這種數量之巨,使其成為一個極為 comprehensive(綜合性)的方劑資料庫,涵蓋了當時臨床上針對各種病症、不同人群常用的治療方藥。每一卷內的方劑按劑型分類,條理清晰,便於查閱和應用。
膏、丹、丸、散是中醫最為經典且普遍應用的四種劑型。膏方多用於滋補強身、治療慢性病或外用;丹方在古代常與煉丹術相關,後來泛指某些特殊的藥丸或含有礦物藥的製劑,藥力或峻猛或效專;丸方是將藥物研末後以煉蜜、水或其他黏合劑製成丸狀,藥效通常較為緩和持久,適合長期服用;散方則是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可直接吞服、沖服或外用,起效較快。太醫院的這部著作將這四種劑型並列收錄,反映了清代醫者在臨床實踐中對不同劑型的靈活運用,以及針對不同病證病機、不同體質狀況,選擇最為適宜的給藥方式。這也顯示了當時製藥工藝的多樣性與成熟度。
從書中提供的少量方劑範例,已能窺見本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例如:
- 婦科用藥:勝金丹、七制香附丸等專門針對婦女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虛冷、不孕及癥瘕積聚等病症,這些方劑組成複雜,用藥精妙,特別是七制香附丸對香附的炮製方法要求嚴謹(七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強調了藥物炮製對藥性發揮的重要性,體現了對婦女氣血失調病機的深刻理解與治療經驗的累積。
- 脾胃與氣血虛弱:資生丸、大健脾丸、四君子丸/散、補中益氣丸/散等,這類方劑是健脾益氣、調和中焦的經典代表,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少、乏力、脹滿、消瘦等症。資生丸組成尤其豐富,除了健脾藥外,還兼顧消食、化痰、滋補等,顯示其治療脾胃病的全面性。
- 肺系及出血證:太平丸專治久咳、肺癰、咯血等,顯然針對肺臟的病變。四紅丹則強調滋陰降火、潤肺清音,並用於治療咯血、衄血及婦女崩漏等各種出血。這類方劑的收錄,反映了當時對呼吸系統疾病和各種出血症的治療經驗。
- 外感熱病與小兒疾患:宣化丸用於瘟疫傷寒,五福化毒丹專治小兒蘊積熱毒。這顯示本書也涵蓋了急症與兒科領域,針對當時常見的傳染病和兒科熱證提供了治療方案。
- 心神與氣機失調:天王補心丹是治療心腎不交、失眠多夢、遺精盜汗等症的經典方劑,收錄其中意在全面。倉廩丸治療頭悶、膈痞、食慾不振等,則針對氣機不暢、濕濁內阻的問題。
這些範例只是冰山一角,卻已展現了本書方劑的廣泛適用性,涵蓋內、婦、兒科及部分急症。許多方劑組成嚴謹,配伍巧妙,部分藥物還註明了炮製方法,如虎骨木瓜丸中的虎骨、龜板、自然銅需經醋炒、醋炙、火煅醋淬,地龍需鹽水炒等,這些細節對於保證藥效、降低毒性至關重要,也反映了太醫院在藥物炮製和製劑方面的精湛技藝。
在體例上,《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是一大特色。每個方劑除了詳細的文字描述外,還配有圖畫。這些圖畫可能描繪藥物的形態、炮製的過程、製劑的樣式,或者甚至與病症相關。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醫書的可讀性與實用性,尤其是在信息傳播不便的古代,直觀的圖像能幫助醫者更準確地辨識藥物、理解方劑組成和製備方法,避免誤用。這種形式也體現了當時醫書編撰對讀者學習需求的重視。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作為清代太醫院的編撰成果,其權威性不言而喻。太醫院匯聚了當時全國最優秀的醫學人才,他們所收錄和驗證的方劑,代表了當時官方認可和應用的主流或高端治療方案。這部書不僅是太醫院自身臨床經驗的結晶,很可能也吸收了歷代名醫、各地驗方的精華,經過篩選、整理、提高後納入。因此,它不僅是研究清代宮廷醫學的重要資料,也是了解當時整個中醫學術發展水平和臨床實踐的重要窗口。書中許多方劑,經過歷史的沉澱,至今仍在中醫臨床中發揮作用,或成為後世方劑的基礎和參考。其對後世中醫藥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體現在方劑學術的繼承與創新、臨床實踐的規範與推廣等方面。
總而言之,《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是一部內容宏富、體例獨特、價值非凡的中醫藥典籍。它系統地記錄了清代太醫院在膏、丹、丸、散這四類重要劑型上的豐富經驗與智慧結晶,通過詳細的文字描述和直觀的圖畫,展現了當時的臨床思路、用藥配伍、炮製技術及製劑工藝。作為研究清代中醫藥實踐、探索傳統方劑組成原理與療效機制的寶貴資源,其學術意義和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是中醫藥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值得深入研究與傳承。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 治子死腹中母亦將絕方
- 治婦人白帶方
- 治婦人干病
- 治痔漏瘡腫疼方
- 治耳聾方
- 治走馬牙疳方
- 治鼻衄血方
- 又方
- 治時有面赤項腫蝦蟆瘟方
- 治嗓子腫毒方
- 治心腹冷疼方
- 治心疼方
- 治上吐下瀉方
- 治盜汗方
- 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癱瘓等症方
- 治手足麻木方
- 治小兒瀉肚乾嘔方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二 (1)
- 卷二
- 煮檳榔藥
- 平安散
- 八寶清胃散
- 紅清胃散
- 消毒散
- 玉肌散
- 香薷丸
- 六合定中丸
- 冰硼散
- 化腐生肌散
- 蒸臍祛病法
- 治體氣藥方
- 洗藥
- 太乙膏
- 代喉針
- 吹喉蠍梢散
- 通宣理肺丸
- 治鼻衄方
- 鐵扇散
- 八寶救坤丸
- 二香丸
- 蟾酥錠
- 文蛤散
- 川槿皮散
- 必效散
- 妙貼散
- 栝蔞散
- 白川槿皮散
- 加味拔毒散
- 加味陰陽散
- 仙傳撥雲散
- 固齒秘方
- 跌打損傷神效方
- 燙火油傷方
- 附雜方
- 結骨丹方
- 治齒縫出血不止方
- 治暴急霍亂吐瀉方
- 治噎膈開關百發百中方
- 治大頭瘟頸臉皆腫方
- 治蚰蜒入耳方
- 治男女黃病方
- 治手足凍瘡方
- 治小便出血方
- 生肌珍珠散
- 清胃散
卷二 (2)
- 辰砂益元散
- 紅玉膏
- 黃玉膏
- 白玉膏
- 逼蟲香
- 洗眼藥末方
- 越鞠保和丸
- 八寶珠子散
- 清涼散
- 加味清涼散
- 抱龍丸
- 金衣祛暑丸
- 千金保胎丸
- 秘傳回光撥雲散
- 神仙光明散
- 癬藥方
- 牙疼藥捻
- 頑癬必效散
- 搽癬方
- 漚子
- 清胃搽牙散
- 清胃抑火搽牙散
- 清胃散
- 萬病無憂散
- 治刀傷良方
- 千金獨聖丸
- 發表丸
- 治乾血勞
- 治心頭痛
- 治疔瘡丸
- 治婦人血經閉方
- 通經丸方
- 益元散
- 仙傳催生方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四 (1)
- 卷四
- 清肺抑火寧嗽化痰丸
- 滋陰寧嗽化痰丸
- 香砂養胃寬中丸
- 參苓白朮丸
- 百消丸
- 上清丸
- 清心滾痰丸
- 滾痰丸
- 消食化滯丸
- 二母清順丸
- 擦牙二黃散
- 刀瘡藥
- 擦牙散
- 類聖散
- 拔疔散
- 玉液散
- 白粉散
- 二味拔毒散
- 赤豆拔毒散
- 保生救苦散
- 痱子藥
- 通源散
- 紅綿散
- 止血散
- 烏金散
- 二白散
- 玉容散
- 六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