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太乙膏

黑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生地(各一兩)

上㕮咀,用麻油三斤漫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用文武火熬,待白芷焦色,離火候冷,濾去渣,再熬數沸。候油稍溫,旋下好黃丹一斤,用柳木棍不住攪之,以藥滴水中不散為度。黃丹務要湯泡過,炒令紫黑色,研之極細方好。

此藥治背癰疽,濕痰流注,湯燙火燒,無名腫毒。一切瘡已潰者生肌長肉,未潰者貼之即消,乃諸瘡之神方也。

白話文:

【太乙膏】

所需材料為黑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生地(每樣各一兩)。

以上材料切碎後,使用三斤的麻油浸泡,春天需浸泡五天,夏天需三天,秋天需七天,冬天則需十天。之後,以小火和大火交替熬煮,等到白芷變成焦色時,熄火待其冷卻,然後過濾掉渣滓,再次熬煮至油滾沸數次。待油溫稍微下降,逐漸加入一斤的優質黃丹,同時用柳木棍持續攪拌,直到藥物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為止。注意,黃丹在使用前需先經熱水浸泡,炒至呈紫黑色,並研磨至極細才會更好。

這款藥膏能治療背部的膿瘍、濕痰導致的腫塊、燙傷、火燒傷以及不明原因的腫毒。對於已經破潰的創口,能促進肌肉生長;對於尚未破潰的腫塊,貼上即可消腫。這是治療各種創傷的神奇配方。

2. 代喉針

藜蘆(一錢,炙),苦參(五分),細辛(五分),青黛(八分),月石(一錢),膽礬(六分),雄黃(八分),冰片(五釐)

共為細末,此藥專吹單雙乳蛾,紅腫不破,命在幾希,用此藥二三釐吹之可活。

白話文:

「把藜蘆(經過炙烤,約3.75公克)、苦參(約1.875公克)、細辛(約1.875公克)、青黛(約3公克)、月石(約3.75公克)、膽礬(約2.25公克)、雄黃(約3公克)和冰片(約0.16公克)一起研磨成細粉末。這款藥物專門用於治療單側或雙側的扁桃腺炎,當扁桃腺紅腫且未破裂,情況危急時,使用二到三釐克的這種藥粉吹入喉部可以挽救生命。」

3. 吹喉蠍梢散

蠍梢(七枚,焙),皂刺(五分,炙),甘草(五分,生),雄精(一錢,研),硼砂(八分,煅),膽礬(八分),火硝(七分),芒硝(七分)

共為細末,密貯,勿令泄氣。

此藥專吹走馬喉風,咽關腫閉,滴水不下,此症危在旦夕,急用三四釐吹點患處,可劫十中之一,烈藥也。

白話文:

【吹喉蠍梢散】

成分包括:蠍尾(七個,烘乾),皁角刺(五分,烤過),甘草(五分,生的),雄黃(一錢,研磨成粉),硼砂(八分,煅燒過),膽礬(八分),火硝(七分),芒硝(七分)。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然後密封儲存,避免讓藥粉接觸空氣流失藥效。

此藥專門用於治療嚴重的喉風病症,如咽喉腫脹到無法吞嚥的情況。這種病症病情危急,隨時可能致命,應立即使用三到四釐的藥粉吹於患部。若能及時使用,有機會挽救十分之一的病患,屬於藥效強烈的藥物。

4. 通宣理肺丸

沙參(二兩),蘇葉(四兩),陳皮(四兩),枳殼(四兩),前胡(四兩),半夏(四兩),乾葛(四兩),桔梗(八兩),茯苓(四兩),木香(二兩),蜜麻黃(二兩),甘草(一兩,制)

共為細末。水疊為丸,如梧桐子大。

此藥專治一切風寒咳嗽,痰飲壅滿,氣促作喘等症,並皆治之。

白話文:

【通宣理肺丸】

成分包括:沙參(約60克),紫蘇葉(120克),陳皮(120克),枳殼(120克),前胡(120克),半夏(120克),乾葛(120克),桔梗(240克),茯苓(120克),木香(60克),蜜炙麻黃(60克),甘草(30克,經過處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

此藥專門用於治療各種因風寒引起的咳嗽,以及痰多、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都能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