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卷一 (8)
卷一 (8)
1. 香砂枳朮丸
白朮(二兩),枳實,木香,縮砂仁(各一兩)
共為細末,用荷葉、倉米五錢煎湯疊丸,如梧桐子大。每料重五兩,碾篩每斤傷折四兩,共應折一兩二錢五分,淨得丸三兩七錢五分。
此藥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痞悶,宿食宿酒不能消化,嘔逆噁心,中膈氣滯,並宜服之。每服二三錢,食遠臨睡用白滾水送下。
白話文:
【香砂枳朮丸】
藥方成分:白朮(100克),枳實,木香,縮砂仁(各50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荷葉與五錢的倉米煎煮成湯,以此湯作為基底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藥丸。每批次製作重五兩的藥丸,經過碾磨篩選後,每斤會損耗四兩,因此總計損失一兩二錢五分,最後得到淨重三兩七錢五分的藥丸。
藥效:此藥適用於脾胃功能減弱,食慾不振,胸脹鬱悶,對前晚剩餘的食物和酒精無法完全消化,以及嘔吐、噁心,中上腹部有氣滯等症狀,皆適合服用。每次服用量為二至三錢,在飯後或睡前,以熱開水送服。
2. 金不換膏
白芷,梔子,大黃,柴胡,川芎,蒼朮,生地,熟地,當歸,白朮,半夏,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川貝母,青皮,白蘞,細辛,知母,薄荷,杏仁,桑皮,黃連,黃芩,豬苓,赤芍,木通,桃仁,黑參,前胡,澤瀉,麻黃,桔梗,升麻,黃柏,牛膝,杜仲,遠志,山藥續斷,高良薑,桑皮,甘草,連翹,藁本,茵陳,首烏,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地榆,苦參,殭蠶,天麻,南星,白蒺藜,草烏,威靈仙,芫花,穿山甲,川烏,蜈蚣,白蘚皮,五加皮,青風藤,巴豆,防風,蒼耳頭,五倍子,大風子,益母草,柳枝,榆枝,槐枝桃枝(以上七十七味,各五錢)
以上七十七味,用芝麻油十二斤炮炸,藥味去渣,用炒淨黃丹六斤,以丹入後細藥。
潮腦,龍骨,乳香,沒藥,血竭,輕粉,海螵蛸,赤石脂,冰片,麝香(各五錢)
每料用香油十二斤,入藥味二斤四兩,每斤應折六兩四錢,共折四斤三兩八錢,入淨得油七斤三兩二錢,入炒過黃丹三斤九兩六錢,入細藥十兩五錢,淨得膏十一斤七兩三錢,每張重一錢,共計一千八百三十三張。此膏專貼肩臂腰胯腿膝麻木不仁,筋脈拘攣,手足不遂,或受風濕,血脈不舒,或中寒邪,筋骨疼痛,左癱右瘓,步履艱難,將此膏藥貼之,立見功效。
白話文:
【金不換膏】
成分包括:白芷、梔子、大黃、柴胡、川芎、蒼朮、生地、熟地、當歸、白朮、半夏、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川貝母、青皮、白蘞、細辛、知母、薄荷、杏仁、桑皮、黃連、黃芩、豬苓、赤芍、木通、桃仁、黑參、前胡、澤瀉、麻黃、桔梗、升麻、黃柏、牛膝、杜仲、遠志、山藥、續斷、高良薑、桑皮、甘草、連翹、藁本、茵陳、首烏、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地榆、苦參、殭蠶、天麻、南星、白蒺藜、草烏、威靈仙、芫花、穿山甲、川烏、蜈蚣、白蘚皮、五加皮、青風藤、巴豆、防風、蒼耳頭、五倍子、大風子、益母草、柳枝、榆枝、槐枝、桃枝等七十七種藥材,每種各五錢。
製作方法為:將上述七十七種藥材以十二斤的芝麻油炸製,去除藥渣後,加入六斤炒淨的黃丹,再加入細藥。
另外還需加入潮腦、龍骨、乳香、沒藥、血竭、輕粉、海螵蛸、赤石脂、冰片、麝香,每種亦是五錢。
每劑膏藥需使用十二斤香油,加入二斤四兩的藥材,計算下來每斤藥材約可摺合六兩四錢,總共可以摺合四斤三兩八錢,再加入七斤三兩二錢的純油,以及三斤九兩六錢的炒過黃丹,再加上十兩五錢的細藥,最終得到十一斤七兩三錢的膏藥,每張膏藥重一錢,一共可製成一千八百三十三張。
此膏藥主要適用於肩、臂、腰、胯、腿、膝部麻木不仁,筋脈拘攣,手足不順,或是受到風濕影響,血脈不舒,或是中了寒邪,筋骨疼痛,左癱右瘓,步履艱難等症狀。只需將此膏藥貼於患處,即能立即見到療效。
3. 神應膏
穿山甲,川芎,木鱉子,大黃,生地,熟地,白芨,赤芍,玄參,當歸,白芷梢,天冬,麥冬(各三錢),血餘(一團),香油(二斤)
以上藥味入油內熬枯去渣,入飛過黃丹一斤,離火入油內,後下細藥。
乳香,沒藥,兒茶(各三錢三分),潮腦(五錢)
每料得膏二斤五兩三錢九分。
此膏專貼一切癰疽瘡瘍疔毒等症,初起漫腫無頭,暴腫疼痛,潰後或流膿血清汁,或瘀血腐肉不化,或疼痛難忍,遇此諸般之症,貼之無不神效。
白話文:
【神應膏】
配方成分包括:穿山甲、川芎、木鱉子、大黃、生地、熟地、白芨、赤芍、玄參、當歸、白芷梢、天冬、麥冬(各自三錢)、血餘(一團)、香油(二斤)。
將上述藥材放入油中熬煮至枯黃,然後去除藥渣,加入已飛煉過的黃丹一斤,待離開火源後再次加入油中,最後再加入精細藥材。
精細藥材包含:乳香、沒藥、兒茶(各自三錢三分)、潮腦(五錢)。
每劑可製成膏藥二斤五兩三錢九分。
此膏藥主要用於貼敷各種癰疽、瘡瘍、疔毒等症狀,對於剛開始腫脹無頭、突然腫痛、潰爛後流膿血或清汁、瘀血腐肉不化、或是疼痛難忍等多種情況,使用此膏藥皆有神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