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卷四 (2)
卷四 (2)
1. 龍腦散
硼砂(一錢),冰片(一分),兒茶(二分),雄黃(二分),牛黃(一分),青黛(水飛,五釐),延胡粉(五釐),胡黃連(一分)
上為細末,搽患處。此藥與加味八寶清胃散治法相同。
白話文:
【龍腦散】
成分包括:硼砂(約3.75公克),冰片(約0.375公克),兒茶(約0.75公克),雄黃(約0.75公克),牛黃(約0.375公克),青黛(用水飛方式處理過,約1.5625公克),延胡索粉(約1.5625公克),胡黃連(約0.375公克)。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末,然後塗抹於患部。此藥物的使用方法和加味八寶清胃散相同。
2. 觀世音菩薩救苦神膏
大黃(一兩),細辛(七錢),木鱉子(一兩,研),三稜(一兩),芫花(八錢),白芷(八錢),天花粉(七錢),桃仁(七錢,研),蜈蚣(十條),檳榔(七錢),密陀僧(四兩,研,收膏用),甘遂(二兩),生地(一兩),大戟(八錢),莪朮(一兩),黃柏(八錢),枳實(八錢),獨活(七錢)蓖麻子(二兩),蛇蛻(五錢),草烏(七錢),全蠍(七錢,去勾),五倍子(七錢),皂角(八錢),黃連(五錢),元參(七錢),穿山甲(七錢),香附(七錢),羌活(八錢),當歸(一兩五錢),川厚朴(七錢),杏仁(七錢),麻黃(八錢),巴豆(八錢),防風(七錢),川烏(一兩),肉桂(八錢,研末,取膏放入),飛過黃丹二斤四兩,收膏放入。
製法:地道藥材稱准,用真香芝麻油六斤,浸瓷盆內□日,然後熬膏。用桑皮紙攤成大小膏藥,對症貼之即愈。每修合藥時,須淨手淨口,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念千遍。
此方系天師業法善,以世人苦難莫多於病患,誠心濟世。此膏不拘大小病症,用之無不神效,久病新病皆能全愈。如遇危急之症,即將此膏做豆大,每服七粒,滾湯送下,立刻甦醒,百發百中,無不奏功。但甘遂、甘草,藥性相反,不可並用,此膏內有甘遂,如服藥丸,不可用甘草湯,緊記,貼者無論。
一治偏正頭風,右患貼右,左患貼左,正患貼印堂,並卷條塞鼻孔中,口含甘草湯咽之。
一治眼科七十二症。腫病,將耳上角針刺血出貼上。星障翳膜,捲毛倒睫,迎風流淚等症,左患塞左鼻孔,右患塞右鼻孔,卷條塞之,常服甘草湯。
一治喉嚨三十六症。單雙蛾、喉閉、喉風,貼喉上。口含甘草水。要速效,將膏口含化下,不可服甘草水。
一治牙疼,貼上即止,勿服甘草湯。
一治諸般腹疼、胃口疼痛、丹田疼,即於疼處貼之,服甘草湯。丹田穴在臍下一寸七分。
一治中風癱瘓,左患貼左,右患貼右,服甘草湯。不省人事,痰聲如鋸,作丸清湯送下,其痰立下。若牙關緊閉,用鐵箸撬開,將水灌下,或作條插鼻孔中,真有起死回生之功。
一治勞瘵病,貼夾脊穴、尾閭穴、臍口,飲甘草湯,七日癆蟲盡死。咳嗽吐痰,貼前後心,仍服清痰降火補藥。此膏能攻病不能補虛。不可吞服。(尾閭穴在脊骨自下至上七節中空處。夾脊穴即尾閭穴兩旁低微處。)
一治臌脹,水臌、氣臌、血臌,俱貼臍下丹田穴,不可飲甘草。
一治噎膈,氣膈、食膈、痛膈,俱貼胃口、肚臍,常服甘草水。如塞在咽,口咽不下,即貼喉外,口含甘草水。如要速效,作丸服之,不必飲甘草水。
一治哮喘、咳嗽諸症,俱貼前心後心,飲甘草水。如痰盛氣塞不通,或作條塞鼻孔中,或作丸吞服,不可服甘草水。
白話文:
觀世音菩薩救苦神膏
藥材成分:
- 大黃(37.5克)
- 細辛(26.25克)
- 木鱉子(37.5克,磨成粉)
- 三稜(37.5克)
- 芫花(30克)
- 白芷(30克)
- 天花粉(26.25克)
- 桃仁(26.25克,磨成粉)
- 蜈蚣(10條)
- 檳榔(26.25克)
- 密陀僧(150克,磨成粉,用於收膏)
- 甘遂(75克)
- 生地(37.5克)
- 大戟(30克)
- 莪朮(37.5克)
- 黃柏(30克)
- 枳實(30克)
- 獨活(26.25克)
- 蓖麻子(75克)
- 蛇蛻(18.75克)
- 草烏(26.25克)
- 全蠍(26.25克,去除尾勾)
- 五倍子(26.25克)
- 皂角(30克)
- 黃連(18.75克)
- 元參(26.25克)
- 穿山甲(26.25克)
- 香附(26.25克)
- 羌活(30克)
- 當歸(56.25克)
- 川厚朴(26.25克)
- 杏仁(26.25克)
- 麻黃(30克)
- 巴豆(30克)
- 防風(26.25克)
- 川烏(37.5克)
- 肉桂(30克,磨成粉,等膏做好後放入)
- 飛過的黃丹(900克,等膏做好後放入)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按照準確的份量準備好,用六斤真正的香芝麻油浸泡在瓷盆中數日,然後將其熬製成膏狀。將膏藥攤在桑皮紙上,做成大小合適的膏藥,對應病症貼敷即可見效。每次製作藥膏時,必須洗淨雙手、漱口,並念誦「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一千遍。
此藥方出自天師的濟世善心,因世人苦難以病患為最,故誠心救助世人。此膏藥不論病症大小,使用後皆有神奇效果,無論久病或新病,都能完全痊癒。如遇危急重症,可將此膏藥做成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七粒,用滾燙開水送服,可立刻甦醒,效果極佳。但因甘遂和甘草藥性相反,不可同時使用,此膏藥中含有甘遂,若服用此藥丸,切不可飲用甘草湯,務必牢記。貼敷膏藥者則不受此限制。
治療病症:
- 偏頭痛: 右邊痛貼右邊,左邊痛貼左邊,正中間痛貼在印堂穴。也可將膏藥捲成條狀塞入鼻孔,口中含甘草湯吞服。
- 眼科疾病: 治療七十二種眼疾。如腫脹,可先在耳上角針刺放血,再貼上膏藥。對星翳、倒睫毛、迎風流淚等症狀,左眼患病塞左鼻孔,右眼患病塞右鼻孔,將膏藥捲成條狀塞入,並常服甘草湯。
- 喉嚨疾病: 治療三十六種喉嚨疾病。如單雙蛾(扁桃腺炎)、喉嚨閉鎖、喉風等,貼在喉嚨上方,口含甘草水。若要快速見效,將膏藥含在口中化開,不可服用甘草水。
- 牙痛: 貼上膏藥即可止痛,不要服用甘草湯。
- 各種腹痛: 包括胃痛、丹田痛,直接貼在疼痛處,可服用甘草湯。丹田穴位於肚臍下方約5公分處。
- 中風癱瘓: 左側癱瘓貼左側,右側癱瘓貼右側,可服用甘草湯。若人事不省,痰聲如拉鋸,將膏藥製成藥丸,用清湯送服,痰即可排出。若牙關緊閉,可用鐵器撬開牙關,灌入水,或將膏藥做成條狀塞入鼻孔,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 肺癆病: 貼在背部的夾脊穴、尾閭穴以及肚臍部位,並飲用甘草湯,七天內肺癆蟲可全部殺死。若有咳嗽吐痰,貼在前胸後背,仍需服用清痰降火的補藥。此膏藥能攻邪但不能補虛,不可吞服。(尾閭穴在脊椎骨最下方向上數第七節的凹陷處。夾脊穴在尾閭穴兩旁略微低凹的地方。)
- 臌脹: 包括水臌、氣臌、血臌,均貼在肚臍下方的丹田穴,不可飲用甘草湯。
- 噎膈: 包括氣膈、食膈、痛膈,均貼在胃部和肚臍,常服甘草水。如食物堵在咽喉無法下嚥,則貼在喉嚨外部,口含甘草水。若要快速見效,將膏藥做成藥丸吞服,不必飲用甘草水。
- 哮喘、咳嗽: 貼在前胸和後背,飲用甘草水。若痰多氣塞不通,可將膏藥做成條狀塞入鼻孔,或製成藥丸吞服,但不可服用甘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