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卷四 (7)
卷四 (7)
1. 白錠子
白降丹(四錢),銀黝(二錢),寒水石(二錢),人中白(二錢)
上四味共為細末,以白及面打糊為錠,大小由人,不可入口。每用以陳醋研汁,掃敷患處,如干再上,自能消毒。
此錠子專敷初起諸毒癰疽,疔腫流注,痰色惡者,及耳痔、耳挺等症。
白話文:
【白錠子】
成分包括:白降丹(16克),銀黝(8克),寒水石(8克),人中白(8克)。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粉,再以白及面調成糊狀,做成錠子,其大小可依個人需求調整,但切記不可吞食。使用時,應將錠子以老醋研磨成汁液,塗抹於患處,若汁液乾燥則需再次塗抹,此法有消毒之效。
此白錠子專門用於初發期的各種毒素引起的癰疽,如疔腫、流注等疾病,以及痰色不佳的情況,亦適用於耳部相關病症,如耳痔、耳挺等。
2. 萬應膏藥
川烏,草烏,生地,白蘞,白芨,象皮,官桂,白芷,當歸,赤芍,羌活,苦參,烏藥,甘草,獨活,元參,定粉,大黃,土木鱉,山甲,以上各五錢。
以上十九味,定粉在外,用淨香油五斤,將藥浸入油內,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候日數已足,入潔淨大鍋內浸,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去渣。將油稱准,每油一斤,對定粉半斤,用垂柳枝不時攪之,以黑如漆亮如鏡子為度,滴水成珠,薄紙攤貼。
此膏治一切癰疽、發背、對口諸瘡,痰核、流注等毒,貼之甚效。
白話文:
這款藥膏名為「萬應膏藥」,其配方如下:川烏、草烏、生地、白蘞、白芨、象皮、官桂、白芷、當歸、赤芍、羌活、苦參、烏藥、甘草、獨活、元參、定粉、大黃、土木鱉、山甲,以上各五錢。
以上共計十九種材料,其中定粉在最後階段使用。先取五斤的純淨香油,將藥材浸泡在油中,浸泡時間春季需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則需十天。待浸泡時間完成後,將藥材與油一同倒入乾淨的大鍋,以火熬煮直至藥材枯萎浮於油麪,然後熄火稍作冷卻,用布袋過濾去除殘渣。
接著,精確秤量油的重量,每斤油搭配半斤的定粉,並用垂柳枝持續攪拌,直到膏體呈現如黑漆般光亮,且能滴水成珠,即可塗抹在薄紙上晾乾。
此款膏藥適用於各種膿腫、背癰、對口瘡以及多種由痰核、流注所引發的毒素,只要貼上,便有顯著療效。
3. 加味太乙膏
白芷,當歸,赤芍,元參(各二兩),柳枝,槐枝(各十尺),肉桂(二兩),沒藥(三錢),大黃(二兩),木鱉(二兩),生地(二兩),阿魏(三錢),輕粉(四錢,研不見星),黃丹(四十兩,水飛),乳香(五錢),血餘(一兩)
上將當歸、白芷、赤芍、元參、肉桂、大黃、木鱉、生地八味並槐枝、柳枝,用真麻油稱足五斤,將藥浸入油內,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入大鍋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去渣,將油稱准,用舊細絹將油又濾入鍋內,要清淨為佳,將血餘投上,慢火熬至血餘浮起,以柳枝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淨油一斤,將飛過黃丹六兩五錢,徐徐入,火加大些。
夏秋亢熱,每油一斤加丹五錢,不住手攪,候鍋內先發青煙,後至白煙疊疊旋起,氣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將膏滴入水中,試軟硬得中。如加老熱油,如稀加炒丹各少許。漸漸加火,務要冬夏老嫩得候下宜為佳。煙盡掇鍋來,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於膏上化盡。
次下乳香、沒藥、輕粉,攪勻,傾入水中,以柳棍摟成一塊。又換涼水浸片時,乘溫每膏半斤,扯拔百轉成塊。又換冷水浸。隨用時每取一塊,銅勺內復化,攤貼,至妙。
此膏治發背癰疽,及一切惡瘡,濕痰流注,風濕遍身筋骨走注作痛,湯燙火燒,刀傷棒毒,五損內癰,七傷外症,俱貼患處。
又男子遺精,女人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般瘡癤,血氣癩癢者並效。
白話文:
這款藥膏名為「加味太乙膏」,其成分包括:白芷、當歸、赤芍、元參(各二兩)、柳枝、槐枝(各十尺)、肉桂(二兩)、沒藥(三錢)、大黃(二兩)、木鱉(二兩)、生地(二兩)、阿魏(三錢)、輕粉(四錢,需研磨至無顆粒)、黃丹(四十兩,需用水飛處理)、乳香(五錢)、血餘(一兩)。
首先將當歸、白芷、赤芍、元參、肉桂、大黃、木鱉、生地等八種藥材,以及柳枝和槐枝,用五斤的純麻油浸泡,浸泡時間根據季節不同,春季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十天。然後在大鍋中用小火熬煮,直到藥材枯萎浮起,熄火片刻,用布袋過濾掉渣滓。再將油稱重,用舊細絹再次過濾回鍋,確保油質清潔。將血餘投入油中,用小火熬煮,待血餘浮起,且用柳枝挑起時有膏狀物形成,即表示熬煮完成。每斤油需加入六兩五錢的黃丹,火候可稍增。
在夏季或秋季高溫時,每斤油需額外增加五錢的黃丹,持續攪拌,待鍋內先出現青煙,再轉為層層白煙,並散發出香味,則膏已製成,應立即熄火。將膏滴入水中,檢驗其軟硬度是否合適。若太硬,可添加一些老熱油;若太軟,可添加少量炒過的黃丹。調整火候,確保冬季和夏季的膏質適宜。
待煙完全消散後,將阿魏切成薄片,撒在膏上使其融化。接著加入乳香、沒藥、輕粉,充分攪拌均勻,倒入水中,用柳棍攪拌成一團。再換冷水中浸泡片刻,趁溫暖時,每半斤膏需反覆拉扯百次成塊,再換冷水浸泡。使用時,取一塊膏放入銅勺中融化,塗敷於患處,效果極佳。
此膏適用於治療背部膿腫、各種惡性潰瘍、濕痰流注、風濕全身筋骨疼痛、燒燙傷、刀傷、五損內癰、七傷外症,均可貼於患處。對於男性遺精、女性白帶,貼於肚臍下方。對於臟毒腸癰,也可口服。對於各種瘡癤、血氣癢癥均有療效。
4. 呂祖一枝梅
雄黃(五錢),巴豆仁(五錢,不去油),硃砂(三分),五靈脂(三錢),銀硃(一錢五分),蓖麻仁(五分),麝香(三分)
上各研細,於端午日淨室中,午時共研,加油胭脂為膏,磁盒收藏。勿經婦人之手。臨用豆大一團,捏餅貼印堂中,其功立見。用過餅送入河中。
此藥治男婦老幼新久諸症,生死難定之間。芡實大一餅,貼印堂之中,點官香一枝,香盡去藥,已後一時許,視貼藥處有紅斑暈色腫起飛散,謂之紅霞捧日,病須危篤,其人不死。如貼藥處一時後不腫不紅,皮肉照舊不變,謂之白雲漫野,病雖輕淺,終歸冥路。小兒急慢驚風,一切老幼痢疾,俱可貼之。凡病用之,皆可預知生死也。
白話文:
【呂祖一枝梅】
配方如下:雄黃五錢、巴豆仁五錢(保留油脂)、硃砂三分、五靈脂三錢、銀硃一錢五分、蓖麻仁五分、麝香三分。
以上藥材需研磨至極細,在端午節當天,在清淨的房間內,於正午時分一起混合研磨,加入胭脂油調和成膏狀,然後放入瓷制盒子保存。切記不可讓女性接觸。
使用時,取一顆豆子大小的藥膏,搓成餅狀貼在眉心(即印堂)位置,藥效立竿見影。使用過的藥餅應丟入河流中。
這劑藥能治療男女老少各種疾病,甚至在生死未卜之際也能發揮奇效。取芡實大小的一塊藥膏,貼在眉心,點燃一支官香,香燃盡後去除藥膏。約一小時後,若看到貼藥處出現紅色暈圈並腫起,這稱爲“紅霞捧日”,表示病情雖重但病人不會死亡。反之,若貼藥處一小時後沒有變紅或腫脹,皮膚依舊如常,這稱爲“白雲漫野”,即使病症輕微,最終也會走向死亡。無論是小兒急慢性驚風還是老幼痢疾,都可用此法治療。使用此藥,可以預測病人的生死。
希望這個翻譯能夠幫助你理解古文內容。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5. 五虎丹
當歸,防風,白芷,南星,紅花(各一兩六錢),沒藥(一兩,去油),乳香(一兩)
以上共為細末。
此方專治跌撲閃錯,經絡血瘀,皮肉損傷,破流鮮血,受風作腫,疼痛不止。凡一切血脈不通,周身筋聚,肉色青紫,脹痛不已等症,用此藥面二三錢,未破處用茶滷調敷,已破處幹上,大能止疼活瘀,祛風消腫,無不神效。
白話文:
【五虎丹】
內容如下:使用當歸、防風、白芷、南星、紅花(每種均一兩六錢)、沒藥(一兩,需去除油分)、乳香(一兩)。將這些藥材全數磨成細粉。
這款藥方專門用於治療因跌打摔傷造成的經絡血液瘀滯,皮膚肌肉受損,流血不止,或因風邪侵襲導致的腫脹,以及持續的劇烈疼痛。對於所有因為血液循環不暢,全身筋肉緊繃,皮膚呈現青紫色,並且持續脹痛的症狀,只需使用二至三錢的藥粉,若傷口尚未破裂,可用茶水調和藥粉後塗敷;若傷口已經破裂,則直接撒在傷口上,能有效止痛、活血化瘀、驅風消腫,其療效無比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