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保命歌括》~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治風諸方

《金匱》小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去節),桂枝(去皮),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杏仁(四十)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恁幾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此心、肺、脾、腎、肝之藥也。

心中風,去麻黃、杏仁、乾薑、石膏,加黃連木通、生地、白茯苓、麥冬。

肝中風,去麻黃、杏仁、乾薑、石膏,加羌活白芍防風黃芩梔子

肺中風,去桂枝、乾薑,加黃芩、梔子仁、蘇葉、知母

腎中風,去石膏、杏仁,加細辛、熟附子黃柏

脾中風,去麻黃、杏仁、石膏,加白朮、白芍、黃耆

又一方,無當歸、石膏、乾薑,有防風、防已、黃芩、白芍、熟附子,共十一味,名大續命湯,薑棗引。

胃風湯,治虛風症,不能食,腹脹滿,食飲不下,膈塞不通,形瘦腹大,惡風,頸多汗,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動而腫,此因初飲食訖,乘風涼而得之。

白芷(一錢二分),葛根蒼朮,歸身(各一錢),升麻(二錢),甘草(炙,一錢半),柴胡藁本,羌活,黃柏(炒),草蔻(各三分),麻黃(不去節,五分),蔓荊子(一分)

姜三棗一,煎。

防風羌活湯,治氣虛血虛挾痰者。

防風,羌活,枳殼桔梗,川芎(各六分),白芍(酒炒,一錢),甘草(炙,四分),白茯苓(七分),陳皮半夏(湯洗七次),白朮,荊芥(各五分)

水姜煎。

無汗而拘急者,以此發之。服藥後無汗者,加麻黃(去節)一錢,蔥白三莖。

頭痛,加白芷、細辛各五分。

血虛無力,加生地黃、當歸各五分。

氣虛有汗,加黃耆、人參各五分。

口乾有熱,加柴胡、葛根、黃芩各五分。

四肢惡寒,加桂枝一錢。

風痰,加膽星一錢。

胸中多痰、滿悶,加竹瀝、薑汁。

搐掣,加白天麻、殭蠶(炒,去絲嘴)各八分。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諸症。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朴硝,薄荷連翹,麻黃(各五分),石膏,桔梗,黃芩(各一錢),甘草(一錢二分),白朮,梔仁,芥穗(各三分),滑石(二錢四分)

姜三片,水煎服。

如外有六經之形症,去黃、硝,隨六經加引導藥

太陽經加羌活、藁本,陽明經加乾葛、升麻,少陽加柴胡,太陰加白芷,少陰加獨活,厥陰經加柴胡。

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痰盛入竹瀝、薑汁。

如內有便溺之阻隔,去麻黃、白芍,加赤芍

如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去麻黃、硝、黃,加人參、牛膝以調養氣血。

此方治痢後鶴膝風良驗。

搜風順氣丸,治腸胃積熱,大便結燥,小便赤澀。此藥先通氣血,清熱潤燥,通利大小便。

車前子(一兩半),白檳榔,麻子(微炒,去殼,另研),牛膝(酒浸),山藥(各二兩),枳殼(麩炒),防風,川獨活(各一兩),郁李仁(去殼,另研),大黃(酒蒸七次,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如覺大腸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膏粱之人,大便結燥者,常宜服之,庶免風秘。老人虛秘最宜。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神效。

四君、四物加黃耆、肉桂是也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瀉青丸,治肝火之神方也。

羌活,防風,歸身,川芎,梔仁,膽草,大黃(濕紙煨等分)

為極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滾白水下。

補中益氣建中湯,治脾土不及,肝木乘之,以致中風之病。

補中益氣湯小建中湯加防風是也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烏藥順氣散,治中風卒倒。今人用之以治中風,乃先調其氣也。

烏藥,陳皮,枳殼,桔梗,麻黃,川芎,白芷,乾薑(各等分),甘草(減半)

一方有白殭蠶。

水二盞,姜三片,蔥三根,煎服。

攝生飲,治一切卒中痰厥,初病即宜用之。

圓白南星(濕紙裹煨),半夏(湯泡七次),木香(各一錢半),辣細辛,蒼朮(生),甘草(生),石菖蒲(各一錢)

上㕮咀,分二服,用水一盞半,姜七片,煎七分,乘熱調蘇合丸一丸灌下。如無蘇合丸,只以竹瀝、薑汁亦佳。

如卒中不省,以搐藥吹鼻,得嚏可治,不嚏者難治。搐鼻通天散主之。

搐鼻通天散,治卒中暴死不省。

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薄荷葉(各一錢),豬牙皂(刺去皮,三個)

上為極細末,少許吹鼻中。

稀涎散,治中風,涎潮隔塞,氣閉不通。

白礬(生,二兩),豬牙皂(去皮弦炙黃,四個)

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溫水下,以吐為度。

大秦艽湯,治血虛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

秦艽,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石膏,獨活,白茯苓(各一線),羌活,防風,生地,熟地,白芷,黃芩,白朮(各五分),細辛(二分半)

水煎,溫服無時。如遇天陰,加生薑三片煎。

心下痞滿,加枳實一錢。

大防風湯,治氣血兩虛挾風熱而成癱瘓之神方也。又治痢後腳弱不能行者,名鶴膝風,有效。

白朮(一錢半,熟地),防風,歸身,黃耆,白芍(酒炒),杜仲(薑汁炒,各一錢),附子(炮去皮),川芎(各七分半),羌活,人參,牛膝(酒洗),甘草(炙各五分)

薑棗引。

調理風邪各有方,不如火艾最為良,

七年痼疾三年艾,如覺風來可預防。

凡治風疾,莫如以上發表、和中、治痰、調氣血諸方。然此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為良也。

凡風中脈,則口眼喎斜,宜灸聽會、頰車、地倉、左灸右,右灸左,各三七壯。

凡風中腑,手足不遂,宜灸百會、肩髃、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

如覺手足麻木,或不仁,或痛,良久乃已,此是中腑之候,宜求此六穴灸之。

凡風中臟,氣塞涎出,不語昏危者,灸百會、風池、大椎、曲池、間使、足三里、絕骨,立效。

如覺心中昏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將中臟之候,不問是風是氣,可速灸此七穴,可保無虞。

如素有風人,宜留意此灸法,此法能灸猝死。

凡人風發,可強忍,怕痛,不可灸。忽然猝死,雖灸無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