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內臺方議
金鏡內臺方議
金鏡內臺方議,醫方專著。十二卷。明·許宏撰集。原書約成於1422年,1794年復經程永培校訂,是一部研究《傷寒論》方的專著。許氏稱《傷寒論》方為“內臺方”,將原書113方歸納為湯、散、丸三類。每方皆分析方劑配伍之法以明仲景制於義,兼述辨證論治的準則及臨床靈活加減法。全書議論平實,條理明晰,其問答部分頗有啟發性。現存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金鏡內臺方議,是明代醫家許宏所著的一部研究《傷寒論》方劑的專著。許宏,字子中,號東山,浙江紹興人。生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卒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尤精於醫學。曾任浙江紹興府醫官,後辭官回鄉,潛心著述。金鏡內臺方議是他的主要著作,成書於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
金鏡內臺方議共十二卷,分為卷首、卷中、卷末三部分。卷首包括序、目錄、凡例等。卷中分為湯、散、丸三類,每類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卷末包括附錄、問答等。
金鏡內臺方議對《傷寒論》方劑的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方劑配伍的理論。許宏認為,方劑配伍是根據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將各種藥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組合在一起,以發揮其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他指出,方劑配伍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則,即君藥主治病證,臣藥協助君藥發揮作用,佐藥調和君臣藥的作用,使君臣佐使之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強調辨證論治的準則。許宏認為,方劑的應用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明病因、病機和病位,然後選擇相應的方劑進行治療。他指出,辨證論治是臨床用藥的根本,只有辨證準確,才能選方用藥得當。
三、重視臨床靈活加減。許宏認為,臨床用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方劑的組成和用量。他指出,方劑的組成和用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和年齡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調整。
金鏡內臺方議是一部研究《傷寒論》方劑的專著,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對《傷寒論》方劑的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的論述,而且還對臨床用藥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金鏡內臺方議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值得我們認真研讀和學習。
金鏡內臺方議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方劑配伍、辨證論治、臨床用藥等方方面面。其中,對方劑配伍的理論論述最為精彩。許宏認為,方劑配伍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則,即君藥主治病證,臣藥協助君藥發揮作用,佐藥調和君臣藥的作用,使君臣佐使之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他還指出,方劑配伍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明病因、病機和病位,然後選擇相應的方劑進行治療。
金鏡內臺方議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對《傷寒論》方劑的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的論述,而且還對臨床用藥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金鏡內臺方議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
序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3)
卷之二 (1)
卷之三 (1)
卷之四 (1)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六 (1)
- 卷之六
- 大黃黃連瀉心湯(四十八)
- 附子瀉心湯(四十九)
- 半夏瀉心湯(五十)
- 生薑瀉心湯(五十一)
- 甘草瀉心湯(五十二)
-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五十三)
- 茯苓桂枝甘棗湯(五十四)
- 黃芩湯(五十五)
-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五十六)
卷之七 (1)
- 卷之七
- 四逆湯(五十七)
- 四逆湯證
- 四逆加人參湯(五十八)
- 當歸四逆渴(五十九)
- 當歸四逆加茱薑湯(六十)
- 四逆加豬膽汁湯(六十一)
- 通脈四逆渴(六十二)
- 茯苓四逆渴(六十三)
- 白通湯(六十四)
- 白通加豬膽汁湯(六十五)
- 附子湯(六十六)
- 乾薑附子湯(六十七)
- 朮附湯(六十八)
- 真武湯(六十九)
卷之八 (1)
- 卷之八
- 梔子豉湯(七十)
- 梔子豉湯證
- 梔子厚朴渴(七十一)
- 梔子乾薑湯(七十二)
- 梔子生薑豉湯(七十三)
- 梔子甘草湯(七十四)
- 梔子柏皮湯(七十五)
- 厚朴姜夏草參湯(七十六)
- 旋覆代赭石湯(七十七)
- 赤石脂禹餘糧湯(七十八)
- 吳茱萸湯(七十九)
- 豬苓湯(八十)
卷之九 (1)
- 卷之九
- 甘草附子湯(八十一)
- 甘草乾薑湯(八十二)
- 芍藥甘草湯(八十三)
- 甘草湯(八十四)
- 炙甘草湯(八十五)
- 芍藥甘草附子湯(八十六)
- 茯苓甘草湯(八十七)
- 黃連湯(八十八)
- 黃連阿膠湯(八十九)
- 乾薑黃連人參湯(九十)
卷之十 (1)
- 卷之十
- 桃花湯(九十一)
- 豬膚湯(九十二)
- 桔梗湯(九十三)
- 議咽痛可刺
- 苦酒湯(九十四)
- 白頭翁湯(九十五)
- 半夏散及湯(九十六)
- 枳實梔子湯(九十七)
- 竹葉石膏湯(九十八)
- 茵陳蒿湯(九十九)
- 蜜煎導方(一百)
- 蜜五合
- 豬膽汁方(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