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調胃承氣湯(四十二)
治汗後惡熱,譫語,心煩中滿,脈沉者主之。
大黃(四兩,酒浸),甘草(炙,二兩),芒硝(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芒硝,溫服。
白話文:
藥方成分如下:
- 大黃四兩,需用酒浸泡。
- 炙甘草二兩。
- 芒硝二兩。
製作方法為:先將上述三種藥材加入五升水中煎煮,待水分熬至剩三升時,濾去藥渣,再加入芒硝攪勻,溫熱後服用。
2. 湯議
議曰:汗、吐、下後,病不解,心煩譫語及心煩不得寐者,此非大實、大滿之證,乃虛結不散而凝於中,故屬此方也。以大黃為君,而通中結。以芒硝為臣,而潤其燥。以甘草為佐為使,緩調其中而輔二藥。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是也。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在使用了發汗、催吐、瀉下的療法之後,如果病情仍未見好轉,反而出現心煩意亂、胡言亂語,或是心煩無法入眠的情況,這並不是因為體內有嚴重的實證或壅塞,而是虛弱的瘀結未能散去,導致積聚在體內,因此,這時候適用這個處方。
處方中的主要成分是大黃,它能打通體內的瘀結。芒硝則作為輔助成分,能滋潤體內乾燥的情況。至於甘草,它既是輔助成分也是調和劑,能緩和體質,同時輔助大黃和芒硝的功效。根據古籍記載,當體內有過多的熱氣時,應該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甘苦的藥物,這正是這個處方的原理。
3. 疑問
問曰:諸下泄方中皆不用甘草,獨此方中復用甘草何也?
答曰:諸下泄方,乃下大實、大熱之證,速如星火,甘草能緩諸藥,是以去也。獨此方中,乃調和胃氣,故用甘草以緩其中也。又桃仁承氣湯中用甘草者,乃治小腹急結,以甘草緩之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在各種治療腹瀉的處方中都不使用甘草,為什麼偏偏這個處方裡又要用到甘草呢?
回答是:一般的腹瀉處方,主要是針對非常嚴重且急性的實熱症狀,情況就像星星之火迅速蔓延,而甘草具有緩和藥性的作用,所以在那些處方中不使用它。但在這個處方中,目的是為了調理和平衡胃部的功能,因此使用甘草來緩和中間的藥性。另外,在桃仁承氣湯這種處方中之所以會用到甘草,是因為要治療小腹緊繃結實的情況,同樣也是利用甘草的緩和效果。
4. 桃仁承氣湯(四十三)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此方主之。
桃仁(五十個),桂枝,芒硝(各一兩),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渣,內芒硝,取四升,去渣,溫服,日三服,取微下。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四十三)]
用於治療太陽病未能及時痊癒,導致熱邪聚集在膀胱的情況,病人會出現類似瘋狂的症狀,如果熱毒迫血下行,從而使血自行下出的情況下,病情會有好轉。然而,如果體表的病狀仍未消退,還未到可以攻裡的階段,應先治療體表的病證。等到體表的病證已經解除,只有小腹部緊縮結痛的情況存在時,纔可進一步進行攻裡的治療,這時適用這個方子。
所需藥材:桃仁(50個),桂枝、芒硝(各30克),大黃(120克),甘草(60克,炒過)
將以上五種藥材加入七公升的水煎煮,煮至剩餘五公升後,去除藥渣,再加入芒硝,繼續煮至剩餘四公升,再次去除藥渣。溫服,每日三次,目的是讓病人有微微的排便反應。
5. 湯議
議曰:太陽者,膀胱也。本經邪熱不解,隨經入府,結於膀胱,熱不得散,故作蓄血之證,其人如狂。經曰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是也。若其外證不解,或脈帶浮,或惡寒,或身痛等證,尚未可攻,且與葛根湯以解其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以桃仁為君,能破血結,而緩其急。
以桂枝為臣,辛熱之氣,而溫散下焦蓄血。以調胃承氣湯中品味為佐馬使,以緩其下者也。此方乃調胃承氣湯中加桃仁、桂枝二味,以散其結血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太陽病,指的是膀胱的問題。當膀胱這條經絡的邪熱無法排除,隨著經絡進入腑臟,在膀胱形成結滯,熱度無法散發,就會造成蓄血的情況,使人表現出類似瘋狂的症狀。根據古籍記載,血液在上部會導致健忘,血液在下部會讓人行為失常,就像狂躁一樣。
如果外表的病徵還未消失,例如脈象仍浮,或者感到畏寒,或者身體疼痛等,這時候還不能進行內服攻下的治療,應該先用葛根湯來解決表層的問題。等到外表的病徵已經解除,只剩下小腹緊繃結實的情況,那就可以進行內服攻下的治療了。
在這個療程中,桃仁是主要的藥材,因為它有破除血液結滯,緩和腹部緊繃的作用。
而桂枝則是輔助的藥材,它的辛熱性質可以溫暖並分散下焦(指小腸和大腸)的蓄血。
再者,使用調胃承氣湯中的藥材作為輔助和導引,讓排泄過程更加緩和。這個處方就是在調胃承氣湯的基礎上,增加了桃仁和桂枝兩種藥材,目的是為了消除血液的結滯。
6. 小陷胸湯(四十四)
治小結胸病,證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主之。又治心下結痛,氣喘而悶者。
黃連(一兩),半夏(二兩),大栝蔞實(一枚)
上三味,以水九升,先煮栝蔞,取六升,去渣,內二味,又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小陷胸湯(四十四)]
用於治療小結胸病,病症出現在胸口位置,如果用手按壓會感到疼痛,脈象呈現浮滑特徵的人適用。此外,也適用於胸口有凝結疼痛感,伴隨氣喘和悶痛的患者。
所需藥材為:黃連(約37.5克)、半夏(約75克)、大栝蔞實(一顆)。
將上述三種藥材混合,首先用九公升的水煮栝蔞,待水量剩下六公升後去掉渣滓,接著加入剩下的兩種藥材,再次熬煮至剩二公升後再過濾掉殘渣,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
7. 湯議
議曰:心下鞕,不按而痛,手不可近者,大結胸也。心下滿,按之則痛者,邪熱淺結,為小結胸也。此不可下,只宜散也。故用栝蔞為君,其味苦性寒,能破胸膈結氣。半夏為佐為使,以辛能散氣也。黃連為臣,苦以泄之,以輔君主之藥,而下心下之結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讀這段古文:
有人說:如果胸口(心下)部位感覺緊繃,即使不觸碰也會感到疼痛,甚至手都不能靠近的,這是嚴重的心胸積滯(大結胸)。若胸口有飽脹感,一按壓就疼痛的,是因為淺層的邪熱凝結,這種情況屬於較輕微的心胸積滯(小結胸)。對於這種情況,不能使用瀉下法,而應當採用散法來處理。
因此選擇栝蔞作為主藥,它味道苦且性質偏寒,能夠破除胸膈間的結氣。半夏作為輔助和調和的藥材,因為它的辛味能幫助散氣。黃連則作為輔佐的藥材,它的苦味可以幫助排出邪氣,輔助主藥,以解決心下部位的積滯。
8. 大陷胸湯(四十五)
治大結胸證,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
大黃(六兩),芒硝(三兩),甘遂(一字,為末)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大黃,取三升,內芒硝,候烊盡,去滓,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取下利。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叫做大結胸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特徵是脈搏深沉且緊繃,胸口下方會有疼痛感,而且壓下去時會感覺像碰到堅硬的東西。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大黃六兩,芒硝三兩,甘遂用一點點磨成粉末。
首先,取五升的水來煮大黃,煮好後剩下三升的藥汁,然後加入芒硝等到完全溶解,過濾掉渣滓,再加入甘遂的粉末,溫熱的服用一升,目的是要讓病人產生下痢的情況。
9. 湯議
議曰: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且脈沉者,為病在裡,緊為裡實。心下痛者,邪氣上結也。此為大結胸之證,若非大下泄之,其病不去也。故用大黃為君,而盪滌邪結,苦以散之。芒硝為臣,以軟其鞕,咸以軟之。甘遂為佐為使,以通其水,而下其邪之峻烈者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如果疾病是從體內的陽氣開始,卻反過來使用下法治療,就會導致熱氣進入體內,形成結胸的情況。相反的,如果疾病源自體內的陰氣,卻同樣使用下法,就會造成痞症。之所以會形成結胸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治療時下法使用得太早了。而且,脈象呈現沉的狀態,表示疾病在體內,若呈現緊的狀態,則代表體內有實邪。當心口下方感到疼痛,這顯示邪氣已向上聚集。這是大結胸的主要徵兆,如果不透過強烈的下法來排除邪氣,病痛是不會消失的。因此,我們選用大黃作為主藥,用來清除體內的邪氣結塊,苦味可以幫助邪氣的分散。芒硝則作為輔助藥物,能軟化體內硬塊,其鹹味也有軟化的效果。甘遂則作為輔佐和引導藥物,能幫助水分流通,並排除體內劇烈的邪氣。
10. 大陷胸湯證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苦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大陷胸湯證]
-
人在得了風寒六七天後,如果胸部內部有熱且結實,脈象呈現沉而緊的情況,感覺心口下方疼痛,且一按下去像石頭一樣硬,這種情況適合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
得了風寒十多天,熱邪停留在體內,又出現了時冷時熱的現象,應服用大柴胡湯。但如果只是胸部有硬塊,沒有高燒的情況,這可能是水份在胸脅之間積聚造成的,若是隻有頭部流汗,應該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
如果是太陽病,過度出汗後又被瀉下,導致五、六天都無法排便,舌頭表面乾燥且口渴,傍晚時會有些許的發燒,從心口到小腹都感到漲滿且疼痛,甚至不能觸碰,這時候大陷胸湯是首選。
-
太陽病的患者,脈象浮動且頻率快,浮動表示有風邪,頻率快表示有熱,跳動表示有痛感,頭痛發燒,微微有盜汗,但又怕冷,表示外感尚未完全消退。醫生如果誤用瀉下法,脈象由快轉慢,胸隔內有抵抗感且疼痛,胃部空虛,外來的氣影響胸隔,呼吸短促且焦躁,心裡感到煩悶,體內的陽氣內陷,心口下方變硬,形成結胸,可用大陷胸湯來治療。若不是結胸,只是頭部流汗,其他部位不出汗,汗水只到脖子就回流,小便不通暢,身體可能會出現黃疸。
-
在風寒病的第五、六天,如果出現嘔吐並伴隨發燒,且符合柴胡湯的症狀,但使用其他藥物進行瀉下,柴胡湯的症狀仍然存在,可以再次使用柴胡湯。即使已經被瀉下,也不算錯誤,病人會出現全身發熱和震顫,然後出汗而病情得到緩解。但如果心口下方漲滿且疼痛,這就是結胸,應該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