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調胃承氣湯(四十二)

治汗後惡熱,譫語,心煩中滿,脈沉者主之。

白話文:

治療出汗後仍然感覺熱得難受,伴有說胡話、心情煩躁、胸部感到脹滿,並且脈搏沉細的情況。

大黃(四兩,酒浸),甘草(炙,二兩),芒硝(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芒硝,溫服。

白話文:

大黃(180 克,用酒浸泡)、甘草(炙製,90 克)、芒硝(90 克)

2. 湯議

議曰:汗、吐、下後,病不解,心煩譫語及心煩不得寐者,此非大實、大滿之證,乃虛結不散而凝於中,故屬此方也。以大黃為君,而通中結。以芒硝為臣,而潤其燥。以甘草為佐為使,緩調其中而輔二藥。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是也。

白話文:

討論說:出汗、嘔吐、腹瀉後,病情仍未解除,心煩意亂、胡言亂語或心煩睡不著的人,這不是實證和滿證,而是虛邪凝結不散,凝聚在體內造成的,所以用這個方子。以大黃為主藥,貫通體內的結滯。以芒硝為輔藥,潤澤乾燥。以甘草為佐藥和引子,緩和調節體內的虛火,輔助其他兩味藥。醫經上說,熱邪侵犯體內,可以用鹹寒的藥物治療,輔以甘味和苦味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

3. 疑問

問曰:諸下泄方中皆不用甘草,獨此方中復用甘草何也?

白話文:

有人問:在各種治療腹瀉的處方中通常都不使用甘草,為什麼唯獨這個處方裡還加入了甘草呢?

答曰:諸下泄方,乃下大實、大熱之證,速如星火,甘草能緩諸藥,是以去也。獨此方中,乃調和胃氣,故用甘草以緩其中也。又桃仁承氣湯中用甘草者,乃治小腹急結,以甘草緩之也。

白話文:

回答:一般治療腹瀉的藥方,都是針對大實、大熱的情況,病情發展很快,甘草可以減緩藥效,因此要去除。只有這一種藥方,是調理胃氣的,所以使用甘草來緩和藥效。另外,桃仁承氣湯中使用甘草,是因為它用來治療小腹急結,用甘草可以緩解此症狀。

4. 桃仁承氣湯(四十三)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此方主之。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尚未解除,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神志不清,小便出血者可以痊癒。如果外部症狀未消退,還不能進攻,應先解除外部症狀。外部症狀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緊硬,此時纔可進攻,宜用此方治療。

桃仁(五十個),桂枝,芒硝(各一兩),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渣,內芒硝,取四升,去渣,溫服,日三服,取微下。

白話文:

  • 桃仁:50 個
  • 桂枝:1 兩
  • 芒硝:1 兩
  • 大黃:4 兩
  • 甘草:2 兩(先烤炙過)

5. 湯議

議曰:太陽者,膀胱也。本經邪熱不解,隨經入府,結於膀胱,熱不得散,故作蓄血之證,其人如狂。經曰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是也。若其外證不解,或脈帶浮,或惡寒,或身痛等證,尚未可攻,且與葛根湯以解其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以桃仁為君,能破血結,而緩其急。

白話文:

討論說:太陽經就是膀胱經。主經邪熱未被解除,會沿著經絡進入內臟,聚集在膀胱。熱氣無法散發,所以出現蓄血證(血塊積聚),病人會像瘋狂一樣。經典上說「血在頭部容易健忘,血在身體下部容易發瘋」,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外在證狀還沒有解除,或者脈象浮動,或者惡寒,或者身體疼痛等證狀,還不能攻治(強行治療),應該先用葛根湯來解除外感。外感解除後,只有小腹急結(緊繃)的,纔可以攻治。以桃仁為主藥,它能破血結,緩解急結。

以桂枝為臣,辛熱之氣,而溫散下焦蓄血。以調胃承氣湯中品味為佐馬使,以緩其下者也。此方乃調胃承氣湯中加桃仁、桂枝二味,以散其結血也。

白話文:

以桂枝作為輔助藥材,它的辛熱之氣可以溫暖並散瘀下焦的積血。以調胃承氣湯中的藥材作為使藥,可以緩解桂枝的瀉下作用。這個方子是在調胃承氣湯的基礎上添加了桃仁和桂枝,用來散瘀化結。

6. 小陷胸湯(四十四)

治小結胸病,證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主之。又治心下結痛,氣喘而悶者。

黃連(一兩),半夏(二兩),大栝蔞實(一枚)

上三味,以水九升,先煮栝蔞,取六升,去渣,內二味,又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治療胸口鬱結的病症,症狀位於心窩處,按壓時疼痛,脈象浮滑,用此方主治。也能治療心窩處結塊疼痛,呼吸急促並伴隨胸悶的症狀。

將黃連一兩、半夏二兩、大栝蔞實一個,用九升水,先煮大栝蔞,煮到剩下六升,去除渣滓,加入黃連、半夏,再煮到剩下兩升,去渣滓,分三次服用。

7. 湯議

議曰:心下鞕,不按而痛,手不可近者,大結胸也。心下滿,按之則痛者,邪熱淺結,為小結胸也。此不可下,只宜散也。故用栝蔞為君,其味苦性寒,能破胸膈結氣。半夏為佐為使,以辛能散氣也。黃連為臣,苦以泄之,以輔君主之藥,而下心下之結也。

白話文:

討論:

如果胸腔下部脹滿、沒有按壓就疼痛、手摸上去更加疼痛,這是大結胸。如果胸腔下部脹滿、按壓才疼痛,這是邪熱淺結在體內,稱為小結胸。

這種情況不能用瀉下法治療,只能用散結法。因此,方中以栝蔞為君藥,因為它味苦性寒,可以化解胸隔結氣。半夏為佐使藥,因為它辛味可以散氣。黃連為臣藥,因為它味苦可以瀉除,輔助君藥的作用,消除胸腔下部的結氣。

8. 大陷胸湯(四十五)

治大結胸證,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

白話文:

治療大的結胸症,脈搏沉而緊,心下疼痛,按壓時非常硬且緊張。

大黃(六兩),芒硝(三兩),甘遂(一字,為末)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大黃,取三升,內芒硝,候烊盡,去滓,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取下利。

白話文:

大黃:6兩 芒硝:3兩 甘遂:1字(磨成粉末)

9. 湯議

議曰: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且脈沉者,為病在裡,緊為裡實。心下痛者,邪氣上結也。此為大結胸之證,若非大下泄之,其病不去也。故用大黃為君,而盪滌邪結,苦以散之。芒硝為臣,以軟其鞕,咸以軟之。甘遂為佐為使,以通其水,而下其邪之峻烈者也。

白話文:

討論:

當疾病發生在陽氣,卻用瀉下去的治療方法,會導致熱氣進入體內形成胸中結塊。當疾病發生在陰氣,卻用瀉下去的治療方法,會形成痞積。結胸出現的原因是因為瀉下太早所致。

而且,脈象沉著表示疾病在身體內部,緊脈表示體內有實邪。心下疼痛表示邪氣上結。這就是大結胸的證狀,如果不採用猛烈瀉下的方法,疾病無法消除。所以使用大黃為主藥,清除邪氣結塊,利用其苦味來宣散。芒硝為輔佐,軟化結塊,利用其鹹味來軟化。甘遂為佐使,通利小便,猛烈瀉下邪氣。

10. 大陷胸湯證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病到了六七天的時候,如果出現了結胸且有熱實的症狀,脈搏沉而緊,心下位置會感到疼痛,按壓時更是如此,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患上傷寒十幾天後,熱氣積存在體內,又反覆出現發熱發冷的症狀,可以服用大柴胡湯。但如果胸部感到鬱悶不適,沒有明顯發熱的現象,這可能是水氣積聚在胸脅所致。如果患者頭部出汗,可以使用大陷胸湯進行治療。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穴病症,病情加重後出汗,並反覆腹瀉,五六天沒有排便,舌苔乾燥且口渴,下午時分略有潮熱,從心窩一直到下腹部脹滿疼痛,別人無法靠近,用大陷胸湯治療。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白話文:

在太陽病(風寒性感冒)中,脈象浮動而跳動次數增多。浮脈表示有風,跳動次數增多表示有熱,浮動表示有疼痛。患者頭痛發熱,微微出汗,但又怕冷,說明病邪沒有被驅除。如果醫生錯誤地給患者服用了瀉藥,會導致脈象浮動而跳動次數增多的症狀轉變為跳動次數減少,膈肌內部疼痛,胃中空虛,邪氣運動到膈肌,引起氣短煩躁,心中煩悶。陽氣內陷,心下痞悶,就會形成結胸,需要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如果不出現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出汗部位只到齊頸的位置,小便不利,那麼患者身體一定會發黃。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苦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感冒發燒五六天,出現嘔吐和發熱症狀,符合柴胡湯證。如果此時使用其他藥物導瀉,但柴胡湯證仍然存在,應再次服用柴胡湯。即使已經導瀉,也不算逆向治療。病人會出現體溫上升、振奮、出汗後病癒。如果患者在導瀉後,出現腹滿、脹痛,這是因為胸部鬱結,應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