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2)
1. 方議
議曰:抵當湯治證之急者用之,抵當丸乃治證之緩者用之。今此雖是血證,為無身黃屎黑、喜忘發狂,未至於甚,故只用抵當丸。減水蛭,為末作丸予之,取其性之緩也。
白話文:
我這樣理解這段古文:「抵當湯」用於病情危急的情況,而「抵當丸」則適用於病情相對緩和的情況。現在雖然出現了血癥,但因為病人沒有出現皮膚黃染、大便黑色、記憶力下降或精神錯亂等更嚴重的症狀,所以病情還不算太嚴重,因此選擇使用「抵當丸」。並且減少其中的水蛭成分,研磨成粉末後製成藥丸服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藥效更加溫和。
2. 麻仁丸(百十三)
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此方主之。
麻子仁(四兩),杏仁(六兩),芍藥,枳實(各二兩),厚朴(三兩),大黃(八兩)
右六味,為末,以杏仁浸去皮搗爛,加蜜,杵千餘下,丸如桐子大,熟水下五十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趺陽脈象浮而帶澀的情況。脈象浮表示胃氣旺盛,澀則顯示小便頻繁。當浮和澀的脈象交纏在一起時,會導致排大便困難,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受到了影響。這個藥方適用於這種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麻子仁四兩,杏仁六兩,芍藥、枳實各二兩,厚朴三兩,大黃八兩。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粉,先將杏仁浸泡後去皮,再搗爛,加入蜂蜜,然後反覆杵打上千次,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用溫水吞服五十粒。
這就是麻仁丸的製作及使用方法。
3. 方議
議曰:趺陽脈者,乃脾胃之脈也。脈不當浮,令反浮者,若非胃氣虛,則胃氣強也。浮而澀者,為胃氣燥,大便則難,其脾為約,約者束也。此必汗出多,走亡津液,胃氣燥澀,大便不得通也。趺陽脈浮者,雖大便難,尤不可以用大承氣等湯下泄之者,仲景故配以麻仁丸方,以潤導之也。故用麻仁為君,杏仁為臣,二者能潤燥也。
以枳實、厚朴能調中散結氣為佐。以芍藥之酸能斂津液,大黃之苦能泄能下,二者為使,以通導而引潤下也。
白話文:
這是在討論趺陽脈的情況,趺陽脈反映的是脾胃的健康狀況。正常來說,趺陽脈不應該呈現浮象,但如果它反而顯得浮動,那可能是因為脾胃氣虛或脾胃氣強。
如果趺陽脈浮而且帶有澀感,表示胃部乾燥,這會導致排便困難,這也是脾氣受束縛的表現,「約」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束縛。這類型的人通常會大量出汗,造成體內津液流失,胃部因此變得更乾燥,進而影響排便。
當趺陽脈浮動時,即使有排便困難的問題,也不能輕易使用大承氣湯等強烈的瀉藥來解決,因為張仲景在這裡建議使用麻仁丸,以滋潤的方式來改善便祕。因此,在這個處方裡,麻仁作為主要成分,可以滋潤腸道;杏仁作為輔助成分,同樣有滋潤的效果。
再來,枳實和厚朴可以調節中焦,幫助散結氣;芍藥的酸性可以收斂津液;大黃的苦味可以促進排便,這兩種成分則是用來疏通腸道,引導潤滑物質下行,以幫助排便。
4. 內臺用藥性品制
性大熱,溫經回陽衛氣者:附子,回陽者炮用,去皮臍;解急者生用,不去皮臍。乾薑,治寒者炮,解急者生。桂枝,削去粗皮,解肌表,中風用,又能止汗。桂,厚者削去皮,溫經通氣,利小便用。吳茱萸,湯炮七次,去黃水,再日乾用。
性熱,溫中破氣,散濕逐痰飲者:生薑,常用薄片同藥煎,急用搗取自然汁。白朮,生,洗淨用。厚朴,去皮,㕮咀。每一斤用生薑一斤搗汁浸炒。半夏,湯煮,再用水去涎,㕮咀,日乾用。蜀椒,微炒汗出,去目及合口者。旋覆花,洗淨,生用,必須棉布濾過。細辛,洗淨,去土用。
性溫,補中益氣而緩者:人參,洗淨用。甘草,治陰病者炙,治陽病者生。膠飴,即飴糖。大棗,去核用。黃耆,蜜炙。阿膠,治熱病者生用,治補者炒成珠。雞子,或用黃,或用白。豬膚,雄豬皮膚。白蜜,白糖炒。蜂蜜,慢火熬。米粉,即粳米粉。
性輕而溫,能發汗者:麻黃,去根節,湯煮一頃,再洗用。蔥白,去青,用白。通草。
性輕而涼,發汗利水道者:葛根,生用。豬苓,生用。竹葉,生用。蕘化,生用。
性涼,能入營氣者:芍藥,赤者瀉熱病用,白者補虛用。
性溫,能補營氣者:當歸,頭止血,身養血,尾破血。
性溫味辛,能利氣潤燥者:杏仁,水浸,去皮尖。桃仁,去皮尖。薤白,去青。麻仁,取淨。
性溫,能破結利氣者:茯苓,去皮,白補,赤瀉。
性平,能安中利水道者:柴胡、黃芩、知母、升麻、萎蕤,俱洗淨,生用。
性寒,能治諸熱在裡者: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茵陳,俱洗淨,生用。生地黃,洗淨,生搗汁用。梔子,去殼。豬膽,取汁。栝蔞根,生用。石膏,研碎,生用。麥門冬,去心。
性寒,能治諸熱在上者:葶藶,研爛。桔梗,生用。栝蔞實,搗碎,生用。天門冬,去心。
性寒,能治諸熱在下者:連軺,洗,生用。蜀漆,即常山。梓白皮,去皮,生用。商陸,生用。赤小豆,生用。
性寒,能泄水氣者:海藻,洗,生用。澤瀉,生用。文蛤,生用。
性寒,能下泄熱氣者:大黃,有炮,有生。芒蛸,去泥土。
性烈,能下泄水氣者:芫花,洗淨,水煮乾用。大戟,水煮,再去心木。甘遂,面里煨。巴豆,去殼皮心,研。
性烈,能破血者:水蛭,洗,炙。虻蟲,洗。
性澀,能止固津液者:牡蠣,煅成粉。龍骨。石脂,生用。
性重,能下鎮墜者:代赭石,煅。鈆丹,煅。禹餘糧,煅。
性寒味苦,能宣吐者:瓜蒂。淡豆豉,江西出者佳。
性酸,能收斂者:烏梅,去核。五味子,生用。苦酒。
性平,能下肺氣者:貝母,去心。
白話文:
[內臺用藥性品制]
藥物屬性極為熱烈,能溫暖經脈,恢復陽氣,保護體內衛氣的有:附子,若要回復陽氣應炮製後使用,並去掉外皮和中心;若要解決緊急情況則生用,不需去除皮和中心。乾薑,治療寒症時炮製,緊急情況則生用。桂枝,削除粗硬的外皮,可解肌肉表面的問題,中風時使用,同時也能止汗。桂,取其厚實部分,削去外皮,溫暖經脈,通暢氣息,有利於小便。吳茱萸,需以湯水炮製七次,去除黃色的水分,再晾乾後使用。
藥物屬性為熱,能溫中破氣,散濕去痰的有:生薑,通常用薄片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緊急時則搗碎取汁。白朮,清洗乾淨後使用。厚朴,去除外皮,切碎。每斤厚朴需用一斤生薑搗汁浸泡後炒製。半夏,先以湯水煮沸,再用水沖洗掉黏液,切碎,晾乾後使用。蜀椒,稍微炒至出汗,去除眼目及閉合的部分。旋覆花,清洗乾淨,生用,但必須用棉布過濾。細辛,清洗乾淨,去除土質後使用。
藥物屬性溫和,能補中益氣,效果緩和的有:人參,清洗乾淨後使用。甘草,治療陰病時需炙烤,治療陽病則生用。膠飴,即是飴糖。大棗,去核後使用。黃耆,以蜜炙烤。阿膠,治療熱病時生用,補益時炒成珠狀。雞蛋,可以只用蛋黃,或只用蛋白。豬膚,取雄豬的皮。白蜜,白糖炒製。蜂蜜,慢火熬製。米粉,即是粳米磨成的粉。
藥物屬性輕盈且溫暖,能發汗的有:麻黃,去除根節,先以湯水煮沸一會,再清洗後使用。蔥白,去除綠色部分,僅使用白色部分。通草。
藥物屬性輕盈且微涼,能發汗且利尿的有:葛根,生用。豬苓,生用。竹葉,生用。蕘化,生用。
藥物屬性微涼,能進入營氣的有:芍藥,紅色的用於清熱,白色的用於補虛。
藥物屬性溫和,能補充營氣的有:當歸,頭部能止血,身體部位能養血,尾部能破血。
藥物屬性溫和且味道辛辣,能通暢氣息,滋潤乾燥的有:杏仁,用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薤白,去除綠色部分。麻仁,取其純淨部分。
藥物屬性溫和,能破除結塊,通暢氣息的有:茯苓,去除外皮,白色部分補益,紅色部分排泄。
藥物屬性平和,能安撫中焦,利尿的有:柴胡、黃芩、知母、升麻、萎蕤,都需清洗乾淨,生用。
藥物屬性寒冷,能治療各種內在熱症的有: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茵陳,都需清洗乾淨,生用。生地黃,清洗乾淨,生搗成汁後使用。梔子,去除外殼。豬膽,取其膽汁。栝蔞根,生用。石膏,研磨成粉末,生用。麥門冬,去除心臟部位。
藥物屬性寒冷,能治療上部熱症的有:葶藶,研磨成泥。桔梗,生用。栝蔞實,搗碎,生用。天門冬,去除心臟部位。
藥物屬性寒冷,能治療下部熱症的有:連軺,清洗,生用。蜀漆,即是常山。梓白皮,去除外皮,生用。商陸,生用。赤小豆,生用。
藥物屬性寒冷,能排出水氣的有:海藻,清洗,生用。澤瀉,生用。文蛤,生用。
藥物屬性寒冷,能下泄熱氣的有:大黃,有炮製和生用兩種方式。芒蛸,去除泥土。
藥物屬性猛烈,能下泄水氣的有:芫花,清洗乾淨,以水煮沸後晾乾使用。大戟,以水煮沸,再去除心臟和木質部分。甘遂,麵粉包裹後煨烤。巴豆,去除外殼、外皮和心臟,研磨。
藥物屬性猛烈,能破血的有:水蛭,清洗,炙烤。虻蟲,清洗。
藥物屬性收斂,能固守津液的有:牡蠣,煅燒成粉。龍骨。石脂,生用。
藥物屬性沉重,能下鎮壓墜的有:代赭石,煅燒。鈅丹,煅燒。禹餘糧,煅燒。
藥物屬性寒冷且味道苦澀,能催吐的有:瓜蒂。淡豆豉,江西產的品質較好。
藥物屬性酸,能收斂的有:烏梅,去除核。五味子,生用。苦酒。
藥物屬性平和,能下調肺氣的有:貝母,去除心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