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小柴胡湯證

傷寒中風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喝,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血弱氣盡,因天之時。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俱。凡柴胡證,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令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須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一方小柴胡湯中加生地、丹皮、秦艽主之。)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表半在裡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病,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下,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陽明病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厥陰病,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證]

  • 患有風寒或風熱五至六天,出現發燒與畏寒交替的情況,胸口與肋骨之間感到悶痛,精神萎靡,沒有胃口,心裡煩躁且容易噁心嘔吐。有些人可能只會覺得胸口煩悶但不會嘔吐,或者喉嚨乾燥,或腹部疼痛,或肋骨下方感覺到硬塊,或心臟下方有悸動感,小便不通暢,或者沒有口渴的感覺,身體有輕微的發燒,或咳嗽,這些症狀都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 血氣虛弱,因季節更替,毛孔開放,邪氣乘虛而入,與體內的正氣在肋骨下部交戰,導致發燒與畏寒交替,有固定發作時間,沒有食慾。因為臟腑相互聯繫,疼痛通常會向下移動,因此造成嘔吐。這類情況可用小柴胡湯來治療。服用小柴胡湯後,如果感到口渴,則屬於陽明病,需依病情進一步治療。

  • 風寒或風熱四至五天,身體發熱,怕風,脖子僵硬,肋骨下部感到飽脹,四肢溫暖且口渴,這類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 若患有風寒,脈象呈現澀滯,脈象呈現弦緊,依照醫理,應當有腹部急劇疼痛的情況,先使用小建中湯治療,若無效,再使用小柴胡湯。

  • 患有風寒或風熱,只要出現小柴胡湯的症狀之一,就可以開始治療,不需要等到所有症狀都出現。凡是有小柴胡湯症狀的人,都會有身體發熱,出汗,然後解熱的過程。

  • 風寒或風熱十三天,胸口與肋骨之間感到飽脹且嘔吐,在傍晚時刻會發燒,接著有輕微的腹瀉,這是原本就適合小柴胡湯治療的情況,若使用下法治療而未見效,反而加重腹瀉,可推測醫生使用丸藥下法治療,但實際上不適用。傍晚發燒的情況是實症,應先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外感,再使用加了芒硝的小柴胡湯來治療。

  • 女性患有風熱七八天,接著發燒與畏寒交替,月經剛好停止,這是因為熱邪進入子宮,血液凝固,所以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發燒與畏寒交替,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 風寒或風熱五至六天,頭頂出汗,輕微畏寒,四肢冰冷,胸口感到飽脹,沒有食慾,大便乾硬,脈象細微,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微弱導致的結實,必須同時治療外表和內裡。脈象沉而緊,表示病在內裡。出汗,表示體內陽氣微弱。如果完全只是陰寒凝結,就不會有外感的症狀,全部症狀都在內裡。這表示病一半在外表,一半在內裡。脈象即使沉而緊,也不能判斷為少陰病,因為少陰病不能出汗,現在頭頂出汗,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治療後仍然不舒服,排便後就會有所改善。

  • 陽明病,傍晚時刻發燒,大便稀軟,小便自然排出,胸口與肋骨之間的飽脹感不減,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 陽明病,肋骨下部感到硬塊,大便不通暢,噁心嘔吐,舌頭上方有白色的舌苔,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上焦得到疏通,津液得以下行,胃氣得以調和,全身會大量出汗而得到緩解。

  • 陽明病,受到風熱影響,脈象呈現弦緊,呼吸短促,腹部飽脹,胸口與肋骨之間以及心臟疼痛,長時間按壓後氣血仍不流通,鼻子乾燥,不出汗,嗜睡,全身以及臉部和眼睛都泛黃,小便困難,傍晚時刻發燒,偶爾打嗝,耳朵前後腫脹。針灸後有些許改善,但外感仍未解除。病程超過十天,脈象仍然浮動,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原本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