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梔子豉湯證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在使用發汗、催吐或瀉下的療法後,如果病人感到虛弱且煩躁,無法入眠,甚至嚴重到在牀上翻來覆去,心裡感到極度的煩悶,這種情況適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如果在使用發汗或瀉下療法後,病人仍感心煩且發熱,胸部有壓迫感,這時也應使用梔子豉湯。

在感染風寒五至六天後,經過大量瀉下,身體雖仍有發熱,但胸口出現疼痛,表示病情尚未緩解,可用梔子豉湯來處理。

陽明病使用瀉下療法後,病人外表仍有發熱,手腳溫暖,無胸脹胸痛,但心中煩悶,沒有食慾,只有頭部出汗,這種情況也適合用梔子豉湯。

瀉下後病人再次出現煩躁,檢查心臟部位並無硬塊,這是因為虛弱導致的煩躁,梔子豉湯是適用的治療方法。

陽明病使用瀉下療法後,胃部感到空虛,異常氣流擾亂膈肌,心裏感到極度煩悶,舌苔厚,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梔子豉湯治療。

2. 梔子厚朴渴(七十一)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此方主之。

梔子(十四枚),厚朴(四兩),枳實(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渣,分溫服,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後,出現心情煩躁、腹部脹滿,甚至睡臥不寧的症狀,這張藥方適用於此情況。

藥材包括:梔子14個,厚朴4兩,以及枳實4兩。

以上三種藥材,先用三公升的水來煎煮,煮到只剩下1.5公升的藥汁,然後濾掉藥渣。分次溫熱服用,如果服藥後有嘔吐現象,就停止後續的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