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湯議

議曰:汗出惡風者,乃中風證也,屬桂枝主之。今此汗出惡風而反𠘧𠘧,又復項背強者,乃風盛於表也,此屬桂枝湯中加葛根主之。𠘧𠘧者,如鳥飛伸頸之貌。既項背強,又復𠘧𠘧者,當無汗。令反汗出惡風者,故知風盛於表也。葛根性平,能祛風邪解肌表,以此用之為使。而佐桂枝湯之用,以救邪風之盛行於肌表也。

白話文:

醫家議論說:出汗怕風,是中風的表現,應使用桂枝湯來治療。現在這種出汗怕風,同時又有頸部和背部僵硬的症狀,說明風邪盛行於體表,應使用加入葛根的桂枝湯來治療。頸部和背部僵硬,稱為「項背強」。既有頸部和背部僵硬,又有怕風出汗的症狀,說明風邪盛行於體表。葛根藥性平和,能去除風邪,疏通肌肉表層,所以用它作為藥引。結合桂枝湯一起使用,以緩解邪風盛行於肌肉表層。

2. 議注方無定略

議曰:古之一方治一證,如今之律令一款治一罪,不可不明白議斷。如葛根湯方與桂枝加葛根湯方,雖曰大同,而實異。葛根湯中有麻黃,乃治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此乃發散之方。桂枝加葛根湯中無麻黃,乃治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此乃解肌之方也。只此無汗與反汗出二者,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白話文:

討論:古時候一種藥方針對一種病症,就像現在的法律條款針對一種罪行,必須清楚理解和判斷。比如葛根湯方和桂枝加葛根湯方,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有區別。葛根湯方中含有麻黃,用於治療項背僵硬、無汗惡風,這是發散風寒的方劑。桂枝加葛根湯方中不含麻黃,用於治療項背僵硬、反而是汗出惡風,這是解肌的方劑。僅僅是因為「無汗」和「反而是汗出」這兩個區別,就能導致天差地別的結果。

此張氏千載之下,不言而會者。今本方注中又言恐不加麻黃,後方中又言先煮麻黃去上沫,方中又不書麻黃,如此含糊不明,使無定略。且仲景《傷寒論》方傳之於世,亦千百載下,其中精思智達者,能幾人焉。或依方鄙俚之徒,鮮有未誤者也。今此校正,永當為法。

白話文:

這張仲景先生已經離世千年,對他的話語,不說也能明白。現在的方劑注釋中又說擔心不加入麻黃,後面的方劑中又說先煮麻黃去除浮沫,但是方劑中又沒有記載麻黃,這樣含糊不清,讓人無法確定。而且仲景的《傷寒論》方劑流傳於世,也已經上千年,其中能夠精細思考、透徹理解的人,有幾人呢?或者依據方劑用藥粗淺之人,很少有不被誤導的。現在我對此進行了校正,今後應以此為標準。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三)

治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

桂枝湯中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

白話文:

在桂枝湯中加入厚樸兩兩,杏仁五十顆。

上如法煎之。

4. 湯議

議曰:下後大喘者,則為裡氣大虛,邪氣傳裡,正氣將脫也,多為不治。下後微喘者,則為裡氣上逆,邪氣在表,故屬此湯主之。與桂枝以解表邪,加厚朴杏仁為佐,以下逆氣也。此乃太陽病,熱甚內實,用大柴胡湯主下者,為有表邪未盡,脈未沉實,下之多有此證,宜用此湯。若是陽明病,脈沉實,內熱煩悶,下之微喘,胸膈不快者,又屬小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議曰:腹瀉後大喘,是體內元氣大虛,邪氣侵入體內,正氣將要脫離,多半不能治癒。腹瀉後微喘,是體內元氣上逆,邪氣在體表,因此用這個湯藥治療。加入桂枝來解除表邪,再加厚朴和杏仁輔佐,來緩解上逆之氣。這是太陽病,體內熱盛積鬱,使用大柴胡湯來主治腹瀉,是因為表邪沒有完全消除,脈象還不沉實有力,腹瀉後多有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這個湯藥。如果是陽明病,脈象沉實有力,內熱煩悶,腹瀉後微喘,胸膈不適的,則使用小陷胸湯治療。

智者精思詳焉。經云,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正此義也。

5. 桂枝加附子湯(四)

治太陽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此乃溫經救急之法。

本方中加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上咀,白水煎,食前通口服。

6. 湯議

議曰:病人陽氣不足,而得太陽病,因發汗,汗就出多不能止,名曰漏也。或至二三日不止,其人反惡風,此乃陽氣內虛,而皮腠不固也。又小便難者,汗出多則亡津液,陽氣內虛不能施化也。四肢者,諸陽之本。今亡而脫液,則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故與桂枝湯中加附子,以溫其經而復其陽也。

白話文:

討論:病人陽氣不足,卻得太陽病,因此發汗,汗水就大量流出且無法停止,這個現象稱為「漏」。有時候流兩三天都停不下來,患者反而怕風,這是因為陽氣內虛,皮膚腠理不致密的緣故。再加上小便困難,這是因為大量發汗導致津液流失,陽氣內虛無法運化所造成。四肢是諸陽之本,如今陽氣流失,津液脫失,就會導致四肢微緊,難以屈伸。因此在桂枝湯中加入附子,可以溫經復陽。

7. 疑問

問曰:附子性大熱,今此太陽病服之,得無咎乎?

答曰: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此必然之理。今本太陽病,汗而成漏,則陽氣脫泄,其陰將長,縱用薑、桂,亦無所應,必須附子剛烈之性,方能復其正陽之氣,而溫其經。用之既正,則無咎也。此乃傷寒法中溫經救急之法也。

白話文:

回答說:陽氣極盛會產生陰氣,陰氣極盛會產生陽氣,這是必然的道理。現在這個本屬於太陽病的病人,已經出汗脫水,說明陽氣外泄,陰氣將會增長,即使使用薑、桂這種溫熱藥物,也起不到效果。必須使用附子這種剛烈性質的藥物,才能恢復正陽之氣,溫暖經絡。用藥準確,便沒有問題。這是一種治療傷寒時,溫經救急的方法。

8. 桂枝去芍藥湯(五)

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本方中去芍藥用之。

上如法。

9. 湯議

議曰:太陽病不應下而下之,則脈促胸滿。此為表邪未盡而動臟腑,則邪結於胸中而不得散,陽氣內虛榮衛奔亂。其脈促也,不可便言結胸,只屬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芍藥能益陰氣,令邪客胸中,陽氣內虛,不宜益其陰也,故去之。

白話文:

討論說:太陽病如果原本不應該用下瀉法治療,結果卻用了,就會脈搏加快、胸口發悶。這是因為表面的邪氣還沒完全清除就動用到內臟了,所以邪氣會聚集在胸口而無法散開,陽氣衰弱,榮氣和衛氣都亂了。雖然脈搏加快,但不能隨便說是結胸,應該用桂枝去芍藥湯來治療。芍藥可以增加陰氣,讓邪氣停留在胸口,陽氣衰弱。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再增加陰氣了,所以要去掉芍藥。

10.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六)

治同前,更加微寒者。

本方中去芍藥加附子

上如前法。

11. 湯議

議曰:太陽病,發汗後成漏者,為真陽虛脫也,故與桂枝加附子湯,以溫其經而復其陽。今下後脈促,胸滿微惡寒者,亦為陽虛陰盛,邪在胸中,不可發汗,只得與附子以復陽溫經;與桂枝以散其邪也。

白話文:

商議說:太陽病,發汗後出現虛脫的症狀,是因為真正的陽氣虛脫了,所以要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溫暖經絡,恢復陽氣。現在腹瀉後脈搏加快,胸口有壓迫感,略微怕冷的,也是因為陽氣虛弱,陰氣過盛,邪氣在胸中,不能發汗,只能使用附子來恢復陽氣,溫暖經絡;使用桂枝來驅散邪氣。

12. 疑問

問曰:陰盛者可發汗,因汗多而成漏,則惡寒,與附子服之無疑。今此陽盛者可下,既下之,脈促胸滿,微惡寒,便與附子服之,恐有陽盛之劇,誠為涉疑。

白話文:

有人問:陰盛的人可以發汗,因為大量發汗會導致陽氣外泄而出現陽虛症狀,這時服用附子補陽是沒有疑問的。現在這個陽盛的人可以瀉下,瀉下後,出現脈搏急促、胸悶、輕微惡寒的陽虛症狀,這時服用附子,恐怕會加重陽盛的病情,實在讓人疑惑。

答曰:此太陽病陽氣未實,而表邪未解,下之太早,則陽氣內虛,故微惡寒;表邪未解,故脈促胸滿。急者治其標,必用附子以先救其陽,去芍藥以損其陰。此乃太陽經下之不應也,至若陽明經下之太早者,乃成結胸,與此又不可同論也。

白話文:

回答:這種太陽病(指傷寒初期)的陽氣尚未充足,而表層的邪氣尚未解除,如果過早使用瀉下法,就會導致陽氣內虛,所以病人會覺得有點畏寒;表層的邪氣尚未解除,所以脈搏急促,胸部發脹。這種情況下,應該優先治療表症,一定要用附子來搶救陽氣,去掉芍藥來減少陰氣。這是因為太陽經的瀉下法不適用。如果陽明經的瀉下法過早使用,就會導致結成胸中痞塊,這與太陽病的情況不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