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疑問

問曰:中風證,本自汗,又復發汗者何也?

答曰:風傷衛氣,則衛氣不固,時自汗出者,乃身中時常有微汗濈濈然,非有大汗也。必用桂枝湯以固衛氣,而解肌表中之邪風。必作一陣大汗出,則風邪皆散也。

問曰:中風證,有服桂枝湯無汗出者,復用麻黃湯發之可否?

答曰: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此傷寒禁戒也。若中風服桂枝湯不汗出,必再服桂枝湯。若二、三劑不汗出者,乃死證也。若用麻黃湯強發之,汗出必燥竭而死也。

問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何也?

答曰: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是也。如陽明病,脈長盛而實,發熱自汗出,反惡熱,此乃陽盛陰虛,當以大承氣湯下之。若不明者,因見煩熱多汗,妄為中風,以桂枝湯治之,以剛配剛,熱極則死也。

問曰:桂枝湯發汗復用薑、棗,麻黃湯發汗不用薑、棗何也?

答曰:桂枝湯治表虛,麻黃湯治表實。表虛者津液外泄,故用薑、棗以通脾氣而行津液;表實者津液內固,只專於發汗,故方中不用薑、棗也。

白話文:

有人問:中風的症狀,本來就會自發出汗,那為什麼還要再讓患者發汗呢?

回答說:風邪傷害了人體的衛氣,導致衛氣不固,隨時都會有微汗冒出,這並不是大量出汗。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桂枝湯來鞏固衛氣,並且解除肌膚表面的風邪。這樣必定會有一陣大汗湧出,風邪也就隨之消散了。

再有人問:中風的病人,服用桂枝湯後卻沒有出汗,那麼可以再使用麻黃湯來發汗嗎?

回答說:有汗的人不能服用麻黃湯,無汗的人不能服用桂枝湯,這是治療傷寒的禁忌。如果中風的病人服用桂枝湯後不出汗,應該再次服用桂枝湯。如果連服兩三劑都無汗,那就是死亡的徵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強制使用麻黃湯發汗,汗出後必然導致身體乾燥衰竭而死亡。

有人問:服用桂枝湯後,如果陽氣過旺會導致死亡,這是為什麼?

回答說:陽氣過旺而陰氣虛弱的情況下,使用下法治療病情會好轉,如果用發汗法反而會致命。例如陽明病,脈象長且有力,發燒自汗,卻反而怕熱,這就是陽氣過旺而陰氣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大承氣湯進行攻下。如果不明白這一點,看到病人煩躁多汗,就誤以為是中風,用桂枝湯來治療,結果強強相碰,病情會迅速惡化至死亡。

有人問:服用桂枝湯發汗時還會使用薑和棗,但用麻黃湯發汗時卻不使用薑和棗,這是為什麼?

回答說:桂枝湯適用於表虛的情況,而麻黃湯適用於表實的情況。表虛的情況下,人體的津液容易外洩,因此需要用薑和棗來調理脾胃,促進津液的運行;而表實的情況下,津液被鎖定在體內,治療重點在於發汗,所以麻黃湯的配方中就不會包含薑和棗。

2. 桂枝加葛根湯(二)

治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

桂枝,芍藥(各五兩),甘草(二兩),葛根(四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㕮咀,以水七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再取三升,去滓服。覆取微汗,此亦解肌之法。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太陽病,症狀為脖子和背部僵硬,反而出汗並且畏風的患者。

藥方成分如下:桂枝、芍藥各五兩,甘草二兩,葛根四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七升水先煮葛根,等到水分減少到剩五升時,再加入其他的藥物,再熬至剩三升。然後去掉藥渣服用。服用後應覆蓋保暖,讓身體微微出汗,這也是調理肌肉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