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十 (1)
卷之十 (1)
1. 茵陳蒿湯(九十九)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此方主之。
又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此方主之。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二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服。
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出也。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病症,這種病症會讓人在發燒時同時出汗,這表示體內的熱氣正在外泄,所以不會導致黃疸。然而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出汗範圍只到頸部就停止,且伴有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就是因為體內有瘀積的熱氣,身體必定會出現黃疸,這時候就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
另外,如果感染風寒七八天後,皮膚呈現像橘子皮一般的黃色,小便不通暢,腹部有些許脹滿,這個藥方也能派上用場。
藥方成分為: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將這三種藥材放入十公升的水中,首先煮茵陳蒿,待水量減少兩公升後,再加入剩下的兩種藥材,繼續熬煮至剩三公升,然後去除藥渣,溫服藥汁。
服用後,小便會變得順暢,尿液的顏色和質地會像皁角汁,一夜過後,腹部的脹滿感會減輕,黃疸也會隨著小便排出體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