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陽明者,顯胃之土,其色黃。若發熱汗出者,為熱氣得越,不能發黃也。但頭上汗出,劑頭而還者,乃熱氣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乃熱甚於胃,津液內竭,瘀結為黃也。故用茵陳為君,能治黃。梔子為臣,梔能治黃,寒以治熱也。以大黃為佐使,以下泄瘀熱而除其黃也。

白話文:

我來說這段古文的意思吧:陽明這個詞在這裡指的是與胃相關的經絡,它的顏色表現為黃色。如果一個人有發燒並且出汗的症狀,這表示體內的熱氣已經透過汗液散發出來,所以不會造成黃疸。然而,若是隻有頭部大量出汗,而且汗水只在頭部周圍流動,這顯示體內的熱氣無法正常地排出。此外,如果小便不順暢,且非常口渴想喝水,這可能是因為胃部的熱氣過盛,導致身體的津液大量流失,最終使得熱氣和津液瘀結在一起,形成了黃疸。因此,在治療上會使用茵陳作為主要藥材,因為茵陳能夠有效治療黃疸。梔子則作為輔助藥材,它同樣具有治療黃疸的功效,並且利用其寒涼性質來對抗體內的熱氣。最後,大黃被用作佐使藥材,它能夠下瀉瘀熱,幫助去除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