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湯議
議曰:大病新瘥,未滿百日,氣血未平,若妄勞力而又發熱者,為勞復;食肉太早,過傷穀氣發熱者,為食復。今此方通主之者,以枳實為君而下氣,以梔子為臣而散勞熱,以豉為佐而泄熱。若有宿食者,加大黃以利之也。此本梔子豉湯加枳實,則應吐,今反取汗者,乃熱聚於表,苦以發之也。
白話文:
討論說:大病初癒,還沒滿一百天,氣血還沒恢復平穩,如果此時不當用力而再次發燒,稱為「勞復」;進食肉類過早,傷及脾胃之氣而發燒,稱為「食復」。
現在這個方劑通用於這兩種情況,以枳實為主藥來瀉氣,以梔子為輔臣來散去勞熱,以豉為佐藥來瀉熱。如果有宿食,則加大黃以利通。
這個方劑原本是梔子豉湯加入枳實,本應引起嘔吐。但實際上卻會發汗,這是因為熱氣積聚在體表,用苦寒之藥來發散驅除。
2. 竹葉石膏湯(九十八)
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及虛煩客熱不退者主之。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後,身體虛弱、氣力不足、氣息上逆想要嘔吐以及虛煩和餘熱不退的情況。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去心),甘草(二兩),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內米,取米熟,去米,溫服。
白話文:
竹葉(兩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 人參(三兩) 麥門冬(一升,去除中心) 甘草(兩兩) 粳米(半升)
3. 湯議
議曰:傷寒解後,虛熱不盡,則少氣,氣逆欲吐也。故用竹葉為君,石膏為臣,以解虛熱內客也。以半夏為佐,以治逆氣欲吐者。以人參、粳米、甘草、門冬四者之甘,以補不足而緩其中也。
白話文:
討論:傷寒病癒後,虛熱未退,就會出現氣虛、氣逆欲吐的症狀。因此,使用竹葉作為君藥,石膏作為臣藥,來消除體內的虛熱。添加半夏作為佐藥,以治療氣逆欲吐的症狀。再加入人參、粳米、甘草和門冬四種甘味藥材,以補充不足的氣血並緩解氣逆。
4. 茵陳蒿湯(九十九)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此方主之。
又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治療陽明熱症,出現發熱出汗,這是熱度過盛,不會出現黃疸。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脖子後面發緊,小便不暢,口渴想喝水,這是熱邪積聚在體內,身體一定會發黃,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白話文:
茵陳草(6 兩),梔子(14 枚),大黃(2 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二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服。
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出也。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三種,用一斗水,先煎煮茵陳,待水分減少兩升後,再加入剩下的兩種藥材,煎煮至剩三升水量,過濾掉藥渣,分次溫服。
服藥後小便會變得順暢,尿液像皂角汁一樣,一夜過後腹部會感到舒緩,黃疸也會隨著小便排出。
5. 湯議
議曰:陽明者,顯胃之土,其色黃。若發熱汗出者,為熱氣得越,不能發黃也。但頭上汗出,劑頭而還者,乃熱氣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乃熱甚於胃,津液內竭,瘀結為黃也。故用茵陳為君,能治黃。梔子為臣,梔能治黃,寒以治熱也。以大黃為佐使,以下泄瘀熱而除其黃也。
白話文:
討論說:陽明經脈與胃土相連,其顏色為黃色。如果發燒出汗,是因為熱氣發散出去,不能形成黃疸。但是,如果只有頭上出汗,汗液又流回頭部,是因為熱氣無法發散出去。如果小便困難,口渴想喝水,是因為胃中熱氣過盛,津液內耗,瘀滯結塊形成黃疸。因此,採用茵陳作為君藥,它具有治療黃疸的功效。採用梔子作為臣藥,梔子也能治療黃疸,而且具有寒涼性質,可以治療熱症。採用大黃作為佐使藥,用於瀉下瘀滯的熱氣,消除黃疸。
6. 蜜煎導方(一百)
治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也,大便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
白話文:
治療陽明經發生的疾病,出現自發性出汗,如果再服用發汗藥,會導致小便自行排出,這種情況是由於體內津液過度消耗所致。即使大便祕結,也不可強制攻下,應等待患者自然想排便時,用蜂蜜製成的導藥通便。如果沒有蜂蜜,可以使用土瓜根和大豬膽汁作為導藥。
7. 蜜五合
右將蜜於銅器內,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滴水中堅凝可用,蘸皂角末捻作挺,以豬膽汁或油潤穀道,內之,少頃,欲大便乃去之。又豬膽汁方,以豬膽汁一二枚,以小竹管插入膽口,留一截,用油潤,內入穀道中,以手將膽捻之,其汁自內出,一食頃,當大便下。又用土瓜根削如指狀,蘸豬膽汁,入內穀道中,亦可用。
白話文:
將蜜於銅器內:把蜂蜜倒入銅製容器中。
微火煎之 :用小火把蜂蜜煎煮。
稍凝似飴狀 :等到蜂蜜稍微凝固,像糖一樣粘稠。
攪之勿令焦 :邊加熱邊攪拌,防止蜂蜜燒焦。
滴水中堅凝可用 :把蜂蜜滴入水中,如果凝固變硬了,就可以使用了。
蘸皁角末捻作挺 :沾上皁角粉,搓成長條。
以豬膽汁或油潤穀道,內之 :用豬膽汁或油潤滑肛門,然後把蜂蜜長條塞入肛門。
少頃,欲大便乃去之 :過一會兒,有便意後再把蜂蜜長條取出。
又豬膽汁方:
以豬膽汁一二枚 :取一到兩枚豬膽汁。
以小竹管插入膽口,留一截 :用小竹管插入膽囊口,留出一截在外面。
用油潤,內入穀道中 :用油潤滑竹管,然後把竹管插入肛門。
以手將膽捻之,其汁自內出 :用手按壓膽囊,讓豬膽汁流出來。
一食頃,當大便下 :過一頓飯的時間,就會排便。
又用土瓜根削如指狀,蘸豬膽汁,入內穀道中,亦可用 :把冬瓜根削成手指狀,沾上豬膽汁,放入肛門中,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8. 湯議
議曰:大便不通者,必用下之。有下之而不得通者;有津液內竭,腸胃乾燥,大便因鞕,不可通者,此非結熱也。故立是法而用之。
白話文:
論者說:大便不通,必須使用瀉藥。但有些人服用了瀉藥後仍然不通;有些人是因為津液耗盡,腸胃乾燥,大便因此乾結,無法排出,這並不是因為熱結。因此制定這個方法來治療。
9. 豬膽汁方(一百一)
見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