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桃花湯(九十一)

治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此方主之。

又少陰病二三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主之。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有腹瀉並且排泄物中有膿血的情況,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另外,少陰病兩三日,腹部疼痛,小便不通暢,腹瀉持續不止,並且排泄物中有膿血的情況,也適用這個方子。

赤石脂(一斤,半煎,半末),乾薑(一兩),粳米(一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令米熟,去渣,內石脂末,分溫服。

白話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煎煮,一半研成粉末),乾薑(一兩),粳米(一斤)

2. 湯議

議曰:陽明病,下利膿血者,為協熱也,屬白頭翁湯。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為下焦不約而裡寒也。故用赤石脂為君,而固腸胃,澀可去脫也。乾姜為臣,散寒溫氣,辛以散之也。粳米為佐使,以補正氣而安其中,甘以緩之也。

白話文:

討論:陽明病,下痢膿血,是因為協熱所致,應使用白頭翁湯治療。少陰病,下痢,排出膿血,是因為下焦不約而裡寒所致。因此,使用赤石脂為主藥,固護腸胃,澀以止瀉。乾姜為臣藥,散寒溫陽,辛散寒氣。粳米為佐使藥,用於扶正氣,安中和,甘緩瀉下。

3. 豬膚湯(九十二)

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主之。

豬膚(一斤),白蜜(一斤),白粉(五合)

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內蜜、粉,熬香,和得所,分溫服。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出現下痢、咽喉疼痛、胸脹心煩的症狀。

用豬皮一斤,白蜜一斤,米粉五合。

先用水十升,煮至剩五升,去掉渣滓,再加入白蜜和米粉,熬製到香味出來,調和適度,分次溫服。

4. 湯議

議曰:少陰之脈循咽,若陽經之邪傳於少陰者,則必咽痛。乃陰虛客熱所結也,故胸滿心煩而自下利。故與豬膚為君,入少陰之經而解客熱也。以白粉為佐,白蜜為使,潤燥除煩而止利也。

白話文:

討論:少陰經循行於咽喉,如果陽經的邪氣傳入少陰經,就會導致咽喉疼痛。這是因為陰虛內熱所導致,因此會胸悶心煩,並伴有腹瀉。

因此,以豬皮為君藥,它能進入少陰經,清熱解熱。白粉為佐藥,白蜜為使藥,可以滋潤乾燥,消除煩躁,止瀉。

5. 桔梗湯(九十三)

治少陰病咽痛者,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白話文:

如果治療少陰病引發的咽喉疼痛,使用甘草湯效果不佳,可以改用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服。

白話文: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這兩味藥,用三升水煎煮,煮至剩下一升藥汁後,去掉藥渣服用。

6. 湯議

議曰:少陰咽痛者,與甘草湯。若不差者,是邪氣結甚,甘草不能下也。故用枯梗為君,桔梗能浮而治上焦,利肺姜,為眾藥之舟楫也。以甘草為臣佐,合而治之,其氣自下也。

白話文:

說明:少陰型咽喉疼痛的病人,用甘草湯治療。如果效果不佳,表示邪氣嚴重阻塞,甘草無法下降。因此,使用枯梗作為君藥,桔梗具有上浮治療上焦的功效,同時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是其他藥物的引導。以甘草作為臣佐藥,合用治療,其藥性自然下降。

7. 議咽痛可刺

議曰:少陰之脈,與陰蹻合而行之。少陰之氣上結於咽,則陰蹻之脈亦下結於踝也。下結不通,縱服藥而無效,亦必須於陰蹻照海針之則已也。

白話文:

解釋說:少陰經脈與陰蹻經絡相會並共同運作。少陰經氣上行至咽喉,則陰蹻經脈也會下行至腳踝。如果下行不通暢,即使服藥也無法有效治療,必須針對陰蹻經絡的照海穴進行針灸治療才能見效。

8. 苦酒湯(九十四)

治少陰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主之。

苦酒,半夏(十四枚),雞子白(一枚)

右三味,內雞子殼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者,作三劑。

白話文:

治療少陰經導致咽喉受傷生瘡,無法說話,聲音出不來的病症。

將苦酒、半夏十四枚、雞子白一枚,一起放在雞蛋殼裡,放在火上煮沸三次,去除渣滓,少量含在口中慢慢咽下。效果不好的話,可以連續服用三劑。

9. 湯議

議曰:少陰客熱所暴,則傷於經絡乾澀,使咽中生瘡,不能言,聲不出。故用苦酒為君,酸以斂瘡。半夏為臣,辛以散結。雞子為使,以緩咽痛而潤其燥也。

白話文:

論述說:少陰熱邪突然侵襲,會損傷經絡,導致經絡乾澀,咽喉生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來。因此,使用苦酒為君藥,酸味收斂瘡口。半夏為臣藥,辛味散結。雞子為使藥,緩解咽喉疼痛並滋潤乾燥。

10. 白頭翁湯(九十五)

治熱利下重,及下利慾飲水者主之。

白話文:

治療熱性腹瀉且排便困難,以及腹瀉時想要喝水的情況。

白頭翁(二兩),黃連(臣),黃柏(佐),秦皮(使,各三兩)

右四味,煎服。

白話文:

  • 白頭翁:二兩
  • 黃連:臣藥,三兩
  • 黃柏:佐藥,三兩
  • 秦皮:引經藥,三兩

11. 湯議

議曰:大利後,津液少,熱氣不散,則廣腸燥澀而下重也。下重者,欲下不出之意。今此厥陰條中所載熱利下重,渴而欲飲水者,乃陰虛生熱之盛也。亦必用苦寒之劑治之方已,非可作陰虛而用溫劑也。故用白頭翁為君,黃連為臣,黃柏為佐,秦皮為使。以此四味寒苦之劑,而治下利之證者,知其熱盛於內,苦以泄之也。

白話文:

討論說:瀉肚子很厲害以後,津液變少,熱氣無法消散,就會導致大腸乾燥阻塞,造成下墜感。下墜感是指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的感覺。現在在厥陰經條目中記載的發燒腹瀉,口渴想喝水,這是陰虛導致熱盛的緣故。一定必須使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才能痊癒,不能因為陰虛就使用溫熱的藥物。因此,使用白頭翁為君藥,黃連為臣藥,黃柏為佐藥,秦皮為使藥。使用這四種寒涼的藥物來治療腹瀉的症狀,表示知道患者體內有熱盛的情況,所以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熱。

12. 半夏散及湯(九十六)

治少陰咽中痛者主之。

半夏,桂枝,甘草(等分)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半夏,減升半,內二味,煎取一升,小冷,少咽之。

白話文:

治療少陰經引起的咽喉疼痛。

使用半夏、桂枝、甘草(等量)

將這三味藥材,用三升水,先煎煮半夏,待水量減少一半後,再加入剩下的兩味藥材,煎煮至剩下一升藥汁,稍微放涼後,慢慢吞服。

13. 湯議

議曰:甘草湯治少陰客熱也,桔梗湯治少陰寒熱相搏也;半夏散及湯治少陰客寒也。三者皆主咽痛,各分所用也。此以半夏為君,桂枝為臣,辛以散之也。甘草為佐使,甘以緩之也。

白話文:

有人說:[甘草湯]用來治療少陰經的客熱症狀;[桔梗湯]用來治療少陰經的寒熱交爭;[半夏散及湯]用來治療少陰經的客寒症狀。這三種藥方都用來治療咽喉疼痛,各有其不同的用途。其中,[半夏]是主藥,[桂枝]是輔助藥,辛辣的味道可以散寒;[甘草]則是佐使藥,甜味可以緩和藥性。

14. 枳實梔子湯(九十七)

治大病瘥後,勞復者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

枳實(二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

右三味,以清漿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分溫服。覆取微汗。

白話文:

治療大病痊癒後,需要恢復體力的病人適用此方。如果有積食的人,可以加入大黃。

準備枳實兩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將這三味藥用七升清水,空鍋煮沸,取四升藥汁,加入枳實、梔子,再煮到剩下兩升,加入豉,繼續煮沸五六次,去渣,溫熱分服。服用後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